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生。

这一阶段学生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穆桂英挂帅》,导入新课
师: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

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二、合作探究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请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师讲述契丹族起源的故事
横贯辽宁和内蒙有两条古老的河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

两条河交汇,流入大辽河,是辽河的上游。

契丹族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

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觉得云霄之上的生活枯燥寂寞,她乘云来到人间,坐着一头青牛拉的车,从一个叫“平地森林”的地方,顺潢水而下。

一位“神人”,乘着一匹白马,从“马盂山”顺土河向东。

坐青牛车的天女和骑白马的神人在潢水和土河的交汇处[木叶山]相遇。

天女和神人,松开白马,叱走青牛,满怀喜悦,相对走来。

此时,天降花雨,地生灵芝,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万里蓝天,祥云飘荡,群山披翠,大地升起一片祥瑞之气。

天女和神人在这普天同欢的日子里,携手相亲,花香传递心声,鸟语倾诉情怀,天作之合。

这就是契丹族关于自己始祖的传说。

契丹人非常重视这个传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在木叶山建“始祖庙”。

每有战争,必拜祭。

请学生阅读课本,标记下列信息
(板书)1契丹的崛起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
师: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

师讲述相关史实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

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

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

”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板书)2党项族的崛起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赏析历史文物图片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知识解读:宋太宗征辽
目的:试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结果:宋败,结束了对辽的主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相关史事: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指导观看《燕云十六州》地图
讲述辽宋关系的发展,播放视频《澶渊之盟》
2.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出示材料:(一)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二)宋与辽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

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
讨论: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全面,客观辩证分析,史论结合)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冲突: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

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宋夏议和: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师以图示法概括辽、宋、西夏之间关系
以材料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辽、西夏深受汉文化影响
材料: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思考:(1)契丹和党项后来分别建立了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2)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方面:仿效中原政治制度,采用汉族官制律令,任用汉族官员,重视儒学教育,学习汉族生活习俗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


三、总结本课
得出认识:
历史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汉族政权的和与战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流,他们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促进了民族交融,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交融。

示意图:辽、北宋、西夏对峙与分立
四、作业
1、阿保机、元昊两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点?
2、搜集资料,探寻契丹族、党项族消失之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