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集中实习指导书适用专业:实习周数:0.5周班级:指导老师: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二零一六年六月一、实习的性质和意义测量学教学实习是《测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在学完《测量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1、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独立工作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圆曲线的测设和建筑物定位、放线及找平的实践方法、工作组织、操作技能以及资料分析和整理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放线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的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施工测量的基本过程和步骤;2、熟悉测量仪器的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3、掌握测量的外业工作方法和内业计算方法,掌握点位测设方法。
4、提高对测量工作的认识,对测量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三、实习内容1、建筑主轴线的测设;2、圆曲线的测设。
四、实习时间安排第一天建筑主轴线的测设;第二天圆曲线的测设第三天已知高程的测设及实习总结五、实习小结内容包括目的要求、测区概括、集中实习主要内容及过程、成果或结论、收获体会建议等。
六、应交成果测设数据计算表测量实习日志(3天,每天手写400字)测量实习报告(手写3500~4000字)七:实习纪律和注意事项野外实习同课堂上课一样都是正常的教学活动,但考虑到野外作业有它的特殊性,在实习期间全体学生除了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一切纪律外,还应遵守以下纪律:1.一切行动听指揮,不准旷课、迟到和早退,工作期间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地点;2.有事必须请假,请假半天由组长批准,请假一天以上有指导教师批准,请假三天以上由系领导批准。
3.注意安全(人身安全、仪器安全)。
野外作业期间,不准闲谈、游玩,更不准争吵、打架,如有问题,找领导和老师解决。
4.测量仪器是学校的宝贵财产,是进行测量工作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每位同学均应对所用仪器加倍爱护。
凡损坏或丢失仪器者,按规定照价赔偿,故意损坏仪器者要严肃处理。
5.为了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要求各位同学在实习以前及进行每项工作以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规范、图式及其他有关书籍,对实习的每个环节的方法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积极主动作业。
6.在作业过程中各位同学要严肃认真,对前述各项实习内容要保质保量完成。
7.测量工作是一项集体性工作,要求各组成员相互协作。
因此,在实习中,同学之间要加强团结,互相合作,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共同努力。
八、成绩评定集中实习成绩的综合评定是根据学生仪器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交资料及仪器工具爱护情况、测量学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出勤情况、团队精神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分为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
无故缺勤超过1天、伪造原始观测数据、未交实习报告和实训日志、严重损坏仪器工具者成绩均作为不及格处理。
附:实习内容一:一、实习内容(1)分别用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支距法和距离交会法各测设主轴线上的一个点。
(2)教师示范引桩的设置方法。
(3)教师示范龙门板的设置方法。
(4)练习基础施工测量的方法。
二、仪器及工具经纬仪5台,花杆5副,水准仪1台,皮尺6副,双面水准尺1副。
(油漆、白线、白灰)三、方法提示指导教师布置场地:在较平坦的地面上选定A、B两点,使AB的距离为50m,打下木桩和小钉标志;假定它们的坐标分别为(100.00,100.00)和(100.00,150.00)。
已知的测设数据:1(112.00,110.00),2 (121.659,107.412),3 (126.836,126.730),4 (117.176,129.319);1—2—3—4为长方形且d′12=d′34=10m、d′23=d′41=20m。
测设要求:以AB为基线,用支距法测设第1点;以A、B为已知点,用距离交会法测设第2点;以A、B为测站点,用角度交绘法测设第3点;以B为测站点,BA为后视方向,用极坐标法测设第4点。
(一)建筑主轴线的测设1.极坐标法(1)计算测设数据:先计算BA、B4的方位角αBA和αB4,再计算∠AB4和d′B4。
(2)在B点安置经纬仪,用水平角的测设方法,测设出B至4的方向线。
(3)以B点为起点,沿B至4点的方向线,测设水平距d′B4的终点位置,即得第4点的实地位置。
2.角度交绘法(1)计算测设数据:先计算方位角αA3,αAB和αBA,A B3,再计算∠3AB和∠AB3。
(2)两架经纬仪分别置于A、B两点,各测设∠3AB和∠AB3。
(3)指挥一人持一测钎,在两方向线交会处移动,当两经纬仪同时看到测钎尖端,且均位于十字丝纵丝上时,则测钎的位置即为第3点的实地位置。
3.距离交会法(1)计算测设数据,即计算A至2,B至2的距离d′A2和d′B2 。
(2)以A、B两点为圆心。
d′A2和d′B2为半径,分别在地面上画弧,并在两弧交点处打木桩,然后再在桩顶交会所得的点,即为第2点的实地位置。
4.支距法(1)计算测设数据:过一点作AB的垂线,垂足为1′,计算(或量出)A 至1′的距离x和B~1′的距离y。
(2)从A点沿AB方向线测设水平距离x得1′点,过1′点做AB的垂线方向并在其方向线上从1′测设水平距离y所得的点,即为第一点的实地位置。
四、注意事项(1)实验前每人独立计算好所有的测设数据,并互相校核。
(2)4个点位测设完成后,应以经纬仪和钢尺检查转折角和边长,角度误差为≤1″合格,边长相对误差≤1/2000为合格。
(3)受场地限制,指导教师可调整已知数据,使该实验能顺利完成。
五、每人上交一份测设数据计算表测设数据计算表班级计算测设方法点号坐标增量/m位角水平角水平距(m)备注△x △y极坐标法B4 +17.176 -20.681219°32′00″309°42′37″28.883B为测站,BA为后视方向测设第4点A 0 -50.00270°00′00″* *角度交会法A3-26.730 -26.830135°28′00″309°42′37″* *A、B为测站,角度交会法测设第3点 B0 50.0090°00′00″* *B3 +26.836-23.270228°28′00″309°42′37″* *A0 -50.00270°00′00″* *距离交会A 2 +21.659 +7.412* * * * 22.892 以AB 为已知点,距离交会法测设第2点B 2 +21.659 -42.588* * * * 47.779支距法A1′* * * * * * * * 12.8131′为过1点作AB垂线的垂足1′1 * * * ** * * *22.114注:“* *”为不填入数据的空格。
实习内容二:圆曲线主点及细部点的测设。
1.曲线交点JD1处所注的偏角a=40°23´,曲率半径R =120米,试测设: (1)曲线主点ZY,QZ,YZ 。
(2)曲线辅点,要求每20米弧长钉一点,采用切线支距法测设。
2.测设数据计算(1)核算各放样元素T=Rtg (α/2 ) (T —切线长) T=πR(α/180) (L —曲线长)E=R((1/cos(α/2)) -1) (E -外距) D=2T -L (D -切曲差)(2)辅点坐标计算 X 1=Rsin ΦY1=R (1-cos Φ) X2=Rsin2Φ Y2=R(1-cos2Φ) ………………………. Φ=C/R ρ"C -辅点间的弧长20m 。
αR Y Z QZ Z Y αE βJ D2JD 1J D 0ФФY 1X 2Y X辅点测设数据表点号至端点的曲线长(米)横距X(米)纵距Y(米)ZY 0.00 0.00 0.001 2.00 1.93 0.192 4.00 3.94 0.66YZ 8.51 7.87 2.851´ 6.45 6.15 1.702´ 4.45 4.34 0.793、测设步骤从两端向曲中测设。
按直角坐标法,首先从ZY起沿切线方向测设X1和X2,定出两点,然后用钢尺按“勾股弦法”在各点作垂线,分别沿垂线方向测设Y1、Y2,即定出辅点1、2;同法从YZ测设1´、2´点;实习内容三:已知高程的测设A为已知高程点,HA=15.413m,B点的设计高程HB=16.000m,为测设B点的高程,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后视读数a=1.560m,计算测设数据,并说明测设B点高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