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手球
起源和发展
手球是一种起源自德国的球类运动。
如果曾经接触过手球的朋友都知道,基本上, 手球就好似篮球加足球的混合物。
手球似篮球,除了其中一个原因系大家都用需要用手去打之外,另外亦因为在手球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规则是由篮球的规则中转变而成的。
19世纪末,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丹麦等国出现类似手球的游戏。
1917年德国柏林体育教师海泽尔(M.Heiser)为女子设计了一种集体游戏,规定运动员只能用手传递或接抛球,双方身体不得接触。
1919年柏林另一位体育教师舍伦茨(K.Schelenz)对海泽尔的游戏有所改进,规定持球者传球前可跑3步,允许双方身体接触。
1920年制定竞赛规则。
1925年德国与奥地利举行首次国际手球赛。
后逐渐在世界各国开展。
1928年举行首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1957年起举办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手球比赛最初每队运动员为11名,又称十一人制手球。
1965年改为每队7名运动员。
男、女手球分别于1936年和197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规则和知识
手球场地长40米,宽20米,有一中线将场地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场。
两端各有一个球门,球门高2米,宽3米。
球用皮革或合成材料制成,重425~475克,女子用球重325~400克。
场地中间有一条平行于球门线连接两边线的中线把场地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场。
球门前划一条距离球门6米的弧形球门区线,线内为球门区。
两队各上场7名队员参加比赛,其中包括1名守门员。
开始比赛时,两队队员各自站在本半场区内,由攻方在中线的中点处开球。
每进一球都按此方法进行。
比赛中,场上队员可以在球门区外利用各种攻防技术和战术进行对抗,力争把球射入对方球门,进1球得1分。
守门员则可以在球门区内封挡对方射来的球。
比赛时间分上、下半时,各3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以射入对方球门的球多少决定胜负。
如比赛时间终了两队得分相等,而比赛又必须决出胜负,应进行决胜期的比赛。
决胜期的比赛时间是两个5分钟,中间不休息只交换场地。
如仍相等则应互罚7米球决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