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HR尽职调查分析报告

公司HR尽职调查分析报告

××公司HR尽职调查报告
一.背景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国有企业,和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一样,存在着机制僵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社会负担重等等国有企业的通病。

在本次调查过程当中,公司的部分中高层治理干部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法,对我公司的尽职调查人员采取了不合作、甚至抵制的态度,使尽职调查工作进展缓慢且难以深入;因此本报告反映的内容也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二.HR尽职调查工作的目的及结论:
1、了解××公司组织体系的总体状况,为合作项目的人员筛选
和治理整合提供重要依据。

2、对能“为我所用”的核心骨干进行评估是HR调查的关键工作,
特不是对技术、营销和制造系统的核心骨干的评估;这一点由于对方的不配合,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3、国有企业在机制、组织、人员及文化上的弊端,决定着我们
的收购和整合方式,即必须另建体系,重新设立我们的组织架构、治理团队和制度体系。

4、××现有人员的安置不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也超出我们的
能力范围;目前对方经营治理层对人员安置上的期望值和要求专门高,并对另一关联公司在前期人员安置工作上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因此建议我们在与对方谈判时,要旗帜鲜亮地表达出我们的立场。

三. 组织结构分析
××公司组织结构图见附件一。

*高层治理层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
会主席及财务总监等;中层治理层包括车间主任、副主任、处长、副处长、团委书记等。

存在的问题或产生的阻碍分析:
1.公司治理层次比较合理,但部分领导的治理幅度过大,增大了治理的难度。

2.“因人设岗”的现象普遍存在,职能过于分散,副职闲职较多。

3.党工团、妇联、行政后勤等系统庞大,体现出“企业办社会”
的国企特征。

四. 针对中高层治理人员的结构分析
(一)中高层治理干部年龄状况分析:
公司目前高层治理层共计10人,年龄老化情况较严峻,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40岁,平均年龄50.2岁。

现有中层治理层共计77人,除了其中4人为70年代出生以外,其他人员的出生时刻都在50和60年代,中层治理层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亦属于年龄老化的情况。

年龄老化将阻碍到公司的经营观念、方式及承受风险和压力的程度,同时对公司的后备人才的培养、人才供给保障等都将造成不利阻碍,并由此阻碍到公司的可持续进展。

(二)治理团队的职称状况:
高层治理层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

中层治理层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职称19人(不包含公司附属企业,如医院等)。

中高层治理层职称结构如下图:(图1)
22%
图 1
(三)治理、技术人员比例
中高层治理层中,初级治理职称16人,中级治理职称19人,高级治理职称5人;初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技术职称18人,高级技术职称13人。

人员比例如下图:(图2)
图 2
存在的问题或产生的阻碍分析:
治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比例较为合理,在生产制造性质的行业里,公司技术人员占据了一大部分,有利于生存和进展。

问题在于:初级技术职称只有3人,显示了后备技术力量及技术人员储备不足,对公司治理层的新陈代谢极为不利。

五.公司机构设置及总体人员状况分析
(一)岗位分类状况:
公司总人数1791人,其中直接生产工人560人,后勤辅助人员554人,月薪治理人员489人,其他人员(编制内待岗)188人。

直接生产工人占总人数比例为31.3%,比例严峻偏低。

月薪治理人员达到27.3%,接近于每一名治理人员治理2.2人的比率,突显治理人员过多的问题。

车间治理人员164人,与生产工人的配比接近1:5。

公司下属18个车间中,二车间生产军品,二十七车间生产环保产品。

人员比例如下图:(图3)
27%
图3
*公司附属单位及辅助部门情况:
职工医院39人,保武处46人,总务处52人,基建处31人,党群工作处6人,党政办公室26人(含中高层人员14人),合计200人。

(二)年龄分布状况
30岁以下196人,31—40岁538人,41—50岁789人,50岁以上268人。

职员年龄大多集中在31—50岁之间,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化现象特不严峻。

年龄分布比例如下图:(图4)
图4
(三)文化学历状况
月薪人员(含治理人员和辅助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2人,本科学历84人,大专学历277人,中专/高中文化932人,初中及以下310人。

非月薪人员,大专学历21人,中技/高中文化383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