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们大多吃过石榴,对它的滋味比较清楚,可对石榴的生长过程并不了解,什么时候开花结果,大多学生一无所知。
教材分析:《石榴》一文是按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石榴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1.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朗读儿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石榴婆婆,
宝宝最多。
一个一个,
满屋子坐。
哎哟,哎哟!
小屋挤破。
二、初读感知
1.认真听原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习生字词;
4.请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1.这驰名中外的酸溜溜、甜津津的石榴有着它的生长过程,请同学们再快速地浏览课文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石榴的?明确:时间顺序
2.一起走进春天的石榴树。
(1)谁来说说春天的石榴树是什么样子的?请生读
明确: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板
书:抽枝长叶)
(2)这句话里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提示:“抽”,表现出了石榴树生机勃勃的样子。
(3)请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4)齐读。
3.一起走进夏天的石榴树。
(1)夏天的石榴树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生读
明确: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板书:开花)
(2)夏天石榴树的花开得旺盛吗?你从哪个词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3)请生读,读出石榴花开得旺盛的感觉。
(4)齐读。
4.一起走进秋天的石榴树。
(1)秋天的石榴树又如何?引导学生说出“结果”。
(板书:结果)(2)自由读课文3、4两个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秋天的石榴树的?
(3)请学生回答,如:石榴外皮的颜色。
(4)让学生再次认真默读,解决上一个问题,完成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后请学生总结。
明确:外皮颜色、形状、子儿的色彩、味道
(5)观察图片,用“先是……逐渐……最后……”关联词语,说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
(6)观察图片,说说石榴果实有哪些形状?(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7)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A.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B.熟透了的石榴有的张开了一个小口子,有的张开了一个大口子,露出了果实。
提示:第一句更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生动形象。
请生有感情地朗读,单个读,齐读。
(8)成熟的石榴想把这个喜讯告诉人们,它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呢?
明确: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请生演一演并朗读)
(9)展示实物,请学生说一说石榴籽的颜色,引出文中的比喻句。
(10)请学生品尝石榴,并说一说石榴的味道,引出“酸溜溜”、“甜津津”等。
四、总结升华
1.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时间顺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有感情地配乐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将它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等方面的特点生动地描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