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中级财务会计总论-2018

第一章 中级财务会计总论-2018

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用途)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财务报告要素 (会计信息的表达方式)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会计假设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操作限制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
◦ 财务报告目标也称会计目标或会计报表目标,是指在一定的 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结果,或者说就 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例题·单选题】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 报告,应当以( )反映。
A.所在国货币
B.人民币
C.所在国货币或人民币二者选一
D.所在国货币和人民币二者同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 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财务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单选08.4、名词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 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长短相同的期 间。
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 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此外,企业还需按半年度、季度、月度编制报表, 即把半年度、季度、月度也作为一种会计期间。
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 和其他组织,但他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管理。
对外财务报告的主要面向团体
会计 信息 的外 部使
用者
股东 债权人
政府机关 职工 供应商 顾客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代码:00155
第一章 绪论 2018版最新教材课件
目录
第一节 财务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三节 会计要素 第四节 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 第五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 财务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会计信息使用者
A.本期支付下期的房租金 B.本期预收的货款 C.本期预付的货款 D.本期售出商品但尚未收到货款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D虽然未收到款项,但是本期售出的商品,在权责
发生制下,属于本期的收入。
第二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所有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达到一定质量要求。
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

基本程序

计量方法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会计
◦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 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核算的 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这一假设认为,一个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 主体相对独立,而且独立于所有者之外。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指出:“企业 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慎重选用会计方法或原则
连贯
一旦选用,不得任意变动

比较 不同 企业
B企业
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统一
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性
◦ 5.实质重于形式(名词解释08)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 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 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 能够保证会计确认、计量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
经济实质
二者统一
法律形式
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
◦ 6.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 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之所以强调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会计信息的 效用和核算成本之间的比较。 重要性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判断。 从性质方面讲,只要该会计事项发生就可能对决策 有重大影响的,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事项。 从数量方面讲,当某一会计事项的发生达到总资产 的一定比例(如5%)时,一般认为其具有重要性。
及时收集
• 在经济业务发生 后,及时收集整 理各种原始单据 或者凭证
及时处理
• 按照企业会计准 则的规定,及时 对经济交易或事 项进行确认、计 量,并编制出财 务报告
及时传递
• 按照国家规定的 期限,及时地将 编制的财务报告 传递给财务报告 使用者
一、财务会计要素(单选、多选、简答)
◦ 财务会计要素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对象,是会计用以反映 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因素。
◦ 财务报告目标主要解决: 向谁提供会计信息? 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发展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向资源所有者(股东)如实反映资源 的受托者(经营者)对受托资源的管 理和使用情况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 源使用的有效性
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 的决策有用的信息 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 决策
◦ 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 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收入确认
费用确认
以实现为原则 以发生为原则
完全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支付 的日期来确定它们的归属期
适用典型 行政、事业单位
企业
【例题·多选题】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期收 入或费用的是( )。
其他集团
信用代理人 工商业协会
竞争者 企业组织所在的社区
财务分析家
关心公司某个方面经 济活动的公民
◦ 企业的内部员工也要使用会计信息。 ◦ 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
董事长 首席执行官(CEO) 首席财务官(CFO) 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等) 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 …… ◦ 每位员工使用会计信息的具体目标不同,但这些目标都 是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即法人)是有区别的。会计主 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选择题)
资产
财产
拥有
业主
拥有
独资与 合伙企业
负债
非会计主体 法人
会计主体 法人
会计主体 法人
子公司 A1
会计主体 非法人
企业集团
会计主体 非法人
所属企业A
子公司 A2
子公司 A3
所属企业B
子公司 B1
子公司 B2
【例题·单选题】明确会计反映的特定对象,界定会计核算范围的基 本假设是( )。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多选08.4、简答)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它是对会计活动所处的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和基本程序等所作出的合理设定。
会计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一些基本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 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
会计假设既是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 重要指导思想。
◦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非矛盾,各个国家财务报告目标 的区别主要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 双重目标,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 (2006)
◦ 我国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 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资产按其流动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 产。
◦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 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选择题) 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按偿还期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 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它等于全部资产 减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利得或损失,以及留存收益等。
◦ 1.资产 ◦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
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 源。” (单选10.7)
资产的三个特征:(多选09.7)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
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
◦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 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 产经营活动。
在货币计量假设下,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 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活动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 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但是编报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 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 人民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
别对待。该题中D选项要将企业与业主区别对待。
◦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 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而且不会停业,也不会 大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 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不 会进行清算。
同时并存
能帮助决 策者对 过去、 现在及 未来事 项的可 能结果 进行预 测
相互影响
能有助于 决策者 验证或 修正过 去的决 策和实 施方案
◦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即 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
✓ 可理解性是决策者与决策有 用性的联结点。
✓ 可理解性不仅是信息的一种 质量标准,也是一个与使用 者有关的质量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