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heredity, inheritance): 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
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性状(traits):一个个体从亲代传递到下一代的特性。
基因(Gene): 携带从一代到下一代信息的遗传的物质单位和功能单位。
基因座(Locus,复Loci):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基因在遗传图谱上的位置。
基因型(Genotype):一个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包括一个个体的所有的基因。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等位基因(Alleles):在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座相同,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显性和隐性(Dominant and recessive):孟德尔把相对性状中能在F1显现出来的叫显性,不表现出来的叫隐性。
测交(test cross):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亲本杂交,来测验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
常染色质:是构成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折叠压缩程度低,染色较浅且着色均匀。
异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高, 处于聚缩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组分。
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拟表型: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做拟表型。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致死基因: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必需基因:是那些当其突变后能导致致死表现型的基因。
配子致死:致死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
合子致死: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三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基因互作: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种遗传效应叫基因互作。
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同一性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抑制基因:有些基因(如I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的表型效应,但可以完全抑制其他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类基因称为抑制基因.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中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的)抑制(或掩盖)另一对显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
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在上位效应中,起抑制(或掩盖)作用的是一对隐性基因,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为9:3:4的现象。
显性上位(dominance epistasis):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显性基因的表型被抑制,孟德尔F2的表型比率修饰为12:3:1。
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s) :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之外的染色体。
伴性遗传: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指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表达的现象。
剂量补偿效应:指的是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巴氏小体: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
又称X染色质,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连锁(Linkage):某些基因由于位于相同的染色体上,在一起遗传。
这些在相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连锁。
连锁群(Linkage group):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称作一个连锁群。
完全连锁:是指杂种个体在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的连锁遗传。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是指某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的连锁遗传。
交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重组率(RF):测交后代中重组型或交换型数目占测交后代总数目的百分率定义为重组率。
三点测验:用三杂合体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的实验称为三点测验。
干涉:每发生一次单交换时,它的邻近也发生单交换的机会要减少一些的现象称为干涉。
遗传图距:两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图上相对距离的数量单位称为图距。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者半天然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
接合(conjugation):通过供体与受体之间的接触而传递DNA。
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游离的细菌DNA片段被吸收到不同的细菌细胞内(受体)。
转导(transduction):是指一种细菌的DNA片段经过温和的或经有缺陷的噬菌体传递给另一种细菌。
F-菌株:不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为受体接受遗传物质。
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为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既可转移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又可转移F因子。
F'因子:能使Hfr转变为F+,F'因子能整合,能切离,是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F因子。
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
普遍性转导: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组装到转导颗粒中,从而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菌中。
特异性转导: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只能转导部分基因。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个体差异明显,具有质的差别,用文字描述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呈连续变异状态,个体差异不明显,不易分类,用数字描述的性状。
遗传率:是指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用h2表示。
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占总的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狭义遗传率:是加性方差占总的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近交:指血统、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繁殖。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唾腺染色体: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如果蝇、摇蚊幼虫的消化管(尤其是唾腺)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核中的一种可见的巨型染色体。
缺失:染色体丢失了某一片段。
倒位:一种和染色体结构有关的突变,即染色体上某片段在原来位置上发生180°翻转。
易位(translocation):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改变就称为染色体变异。
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单倍体:是指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体或细胞。
二倍体:则是指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倍数性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而增、减时。
非整倍性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在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个别1条或几条染色体。
整倍体:具有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非整倍体:染色体组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若干条完整的染色细胞或二倍体生物。
多倍体: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三体:二倍体生物多一条染色体是三体即2n+1。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突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称为基因突变。
基因转变: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的现象称为基因转变。
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了基因转变的现象。
半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的一半或两个产物的各一半出现基因转变的现象。
自发突变:在自然情况下产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人为地应用一些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的突变。
遗传物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转录:以DNA为模板,通过RNA聚合酶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启动子:RNA聚合酶起始转录时所结合的DNA区域称为启动子。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母性影响:由于核基因的产物在卵细胞中积累决定其子代的表型的一种遗传现象。
植物的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基因型控制,而与花粉本身的基因型无关。
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直接受配子体(花粉)自身的基因型控制。
群体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群体的遗传组成以及群体的遗传组成随时间的改变。
孟德尔群体:是在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
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基因频率或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群体内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选择系数:测量某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程度的数值。
适合度:在某种环境条件下,某已知基因型的个体将其基因传递到其后代基因库中的相对能力。
外显子:基因组DNA中出现在成熟RNA分子上的序列。
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
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
二、填空题1、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设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2中矮茎黄子叶的概率为_______。
2、人类中,苯丙酮尿症的常染色体隐性纯合体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缺馅。
如果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一个正常表型的儿子。
问:儿子是此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
3、大麦中,密穗对稀穗为显性,抗条诱对不抗条诱为显性。
一个育种工作者现有一个能真实遗传的密穗染病材料和一个能真实遗传的稀穗抗病材料,他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出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所需要类型有第______代就会出现,所占比例为_______,到第________代才能肯定获得,如果在F3代想得到100个能稳定遗传的目标株系,F2代至少需种植_________株。
4、某一植物二倍体细胞有10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可观察到_______个双价体,此时共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到中期Ⅱ每一细胞可观察到_______条染色单体。
5、人类的性别决定属于_______型,鸡的性别决定属于_______型,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_______型。
6、有一杂交:CCDD ×cc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相距20个图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