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芳香化湿药
各论芳香化湿药
5
概述
五、配伍原则
湿证有寒湿、湿热之分 寒湿—配温里散寒药物(附桂之类) 湿热—配清热燥湿药物(三黄之属)
还可配行气药(理气化湿—陈皮) 健脾药(健脾化湿—白术)。
各论芳香化湿药
6
教学要求
掌握苍术、厚朴、藿香、砂仁等4味药的性 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 法、使用注意等;
各论芳香化湿药
22
苍术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 归脾、胃经。
苍术—脾胃湿盛—实证 白术—补益脾胃—虚证
各论芳香化湿药
23
苍术
功效
燥湿健脾
祛散风湿 发汗解表
主治
特点:燥性明显,燥湿力强。 应用:湿阻中焦之呕吐呃逆;
湿浊上蒙之头重如裹。 风湿痹痛,湿热下注之足膝肿痛、痿弱
(配黄柏)
表证夹湿
各论芳香化湿药
15
紫苏与藿香
二者皆有发表和中的作用, 紫苏长于散寒解表,且能安胎、解鱼蟹毒;
藿香长于化湿醒脾,且能解暑、治鼻渊。
各论芳香化湿药
16
香薷与藿香
二者皆为既能发表,又能解暑之药。 香薷散寒解表力佳,且能行水消肿;
藿香则化湿醒脾力优,且能治鼻渊。
各论芳香化湿药
17
佩兰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佩兰 Eurpatorium fortunei Turcz. 的地上部份。
脘闷、呕恶吐泻(胃肠型感冒)。 湿浊中阻之呕吐。
各论芳香化湿药
11
止呕之比较
温中止呕—生姜—胃寒呕吐; 清胃止呕—芦根、黄连—胃热呕吐 化湿止呕—藿香—湿阻呕吐 行气止呕—紫苏—气滞呕吐
各论芳香化湿药
12
藿香
【处方用名】 1. 藿香、土藿香(洗净,晒干,切碎用) 2. 广藿香(产广东者,一般认为功效较好。洗
二、适应症:
1. 湿阻中焦之证--脘腹胀闷、胃纳不馨、身体倦 怠、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标志)
2. 暑湿证、湿温证—身热不扬、午后热盛。
各论芳香化湿药
4
概述
三、药性特点:
1. 味辛性温,归入脾胃; 2. 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于温燥。
四、注意:
1. 不宜久煎; 2. 阴血、气虚者慎服。
特点:除一身上下内外之湿。
各论芳香化湿药
24
苍术
药膳(汤):苍术羊肝汤
与猪肝、羊肝蒸煮同食,有明目之功,可治夜盲症。
烟熏消毒:
1. 苍术、艾叶、白芷、雄黄烟熏消毒,对结核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 灭菌作用,苍术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2. 苍术和艾叶制成消毒香或烟熏剂对腮腺炎病毒、流感病 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肺炎支原体、口腔支原体,乙型 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和其他致病真菌均 有显著杀灭作用。
各论芳香化湿药
18
佩兰
【性味与归经】 辛,平。归脾、胃经。
【功效】 化湿醒脾,解暑。
各论芳香化湿药
19
佩兰之按语
佩兰《本经》称兰草,性味辛平,气味方香,
专入脾胃,有化湿悦脾之效,又能解暑,为治 疗暑湿内蕴之药;
其为治疗脾瘅要药,亦去化湿之功;
鲜品用于夏令作用尤佳。
各论芳香化湿药
20
藿香与佩兰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化湿,解暑,同治湿浊中阻证、暑湿感 冒(胃肠型感冒);
同中之异: 1. 藿香发表之力大于佩兰,治暑湿感冒效捷; 2. 佩兰性平,化湿之功优于藿香,治湿滞中焦尤佳。 不同点: 1. 藿香兼能止呕; 2. 佩兰又能辟秽浊,除中焦陈腐之气,治疗秽浊中
阻之口甜口腻等。
各论芳香化湿药
21
苍术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朮或北苍朮或 关苍朮的根茎。
第五章 化湿药
各论芳香化湿药
1
湿邪的致病特点
性质 类水,阴邪 重浊
粘滞 趋下
致病特点
易伤阳气, 尤易伤脾阳
沉重感, 分泌物、排泄物 秽浊不洁
易阻气机 起病缓、发病长、反复发作
易伤阴位(腰以下)
病症特点
恶寒、腹泻 不思饮食
头重、身困重 大便溏泻、小便混浊 湿疹流水、妇女带下
胸闷、腹胀、便溏不爽
下肢水肿、妇女带下 小便混浊、泄泻,阴部湿疹
各论芳香化湿药
14
藿 香参考
《本草正义》: “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胃,振动
清阳妙品。......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 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 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熙而不偏于燥热,能袪除 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乏力, 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 行疫气。” “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 漾漾欲泛者为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 所宜。”
各论芳香化湿药
2
湿与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 1. 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 2. 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
脾胃功能失常。 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各论芳香化湿药
3
概述
一、定义:凡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
药物,称为化湿药。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 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化湿醒脾药”或“化湿 悦脾药”。
又治鼻渊,颇有良效。而辛香而不过散,温 熙而不燥烈,故为临床常用药也。
各论
解暑 止呕
主治
特点:芳香化湿浊、醒脾健胃。 应用:湿阻中焦之证。症见脘腹胀闷、胃纳不馨、身
体倦怠、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浊者最捷)。
特点:解暑,又兼发表。 应用: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
熟悉白豆蔻、佩兰的性味、功效、主治、用 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草豆蔻、草果的功效、主治。
各论芳香化湿药
7
藿香
【药用】 唇形科草 本植物广 藿香或藿 香的地上 部份。
各论芳香化湿药
8
藿香
【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脾、胃、肺经。
各论芳香化湿药
9
藿香按语
气味芳香化湿辟秽而和脾胃,性味辛温,散 表邪而除表证,兼能解除暑邪,为夏暑令要 药。
净,晒干,切碎用) 3. 鲜藿香(新鲜者,洗净,切碎用。主要用于
解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鲜者加倍,
煎服。
各论芳香化湿药
13
藿香之药理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
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 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 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 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 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抗真菌作用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