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悟美、积累美、创造美

感悟美、积累美、创造美

感悟美、积累美、创造美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设计者: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吴菊香
教学活动标题:《槐乡五月》
所属学科或领域:小学语文
适应学段/年级:三年级
本课的主题: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
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迷人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的品格。

文章既写花又写人,
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更美”这一主旨自然地在文中荡漾起来。

教学本篇课文, 要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美、积累美、创造美。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习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能通过阅读,体会文章内容的美妙,在合作学习中,
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用词的准确。

教师的设计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引导学生
用观察、比较、想象等方法,体会槐花内在的动人神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课文的优美词
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4、联系生活,设计创新,为槐乡设计广告语。

5、课外练笔,内化语言,学习《槐乡五月》的写作方法,以《麦香五月》为题
完成一篇习作。

基本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课文的优美词
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
客、淳朴可爱。

弹性目标:
1、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设计创新,为槐乡设计广告语。

3、课外练笔,内化语言,学习《槐乡五月》的写作方法,以《麦香五月》为题
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1、说谜语,猜花名。

交流学生自编的谜语。

(《练习七》中“学用字词句”的第三部分)
老师给学生出字谜:绿的叶,白的花,枝叶条条垂,白花串串挂。

请学生猜字
谜(槐花)
2、揭示课题
五月到来,槐花盛开,色泽雪白,形态可爱,引来了蜜蜂,招来了孩子,多么
惹人喜爱啊!
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槐乡,去感受那里美好的情景吧!
<导入新课,注重激趣,启发谈话,注意背景知识的铺垫。

课题引入,水到渠成。


二、教学活动阶段
(一)教师范读,创设情趣。

1、音乐声中,教师仿佛是一位导游,将学生领进了槐乡。

2、请学生评一评老师的阅读,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二)自读课文、全文把握。

1、文章具体描绘了槐乡五月的哪些美?读后总的印象如何?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讨论交流。

<采用多种读的形式,有范读、听读、自由读等,引导学生经历了从读通到读懂
的过程。


全班交流,了解学生自读思考的情况。

3、回顾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书:飘香的季节
孩子的季节
4、质疑: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以情导读,以读悟文。

<一>欣赏槐花之美,品味“槐花飘香的季节”。

1、槐乡五月,到处盛开着洋槐花。

学生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小组里说说让你感受最深的是槐花的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白、多、香
2、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的这些特点的?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着重交流句子(1)、句子(2)。

句子(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引导想象:一阵风吹来,槐花就翩翩起舞,仿佛_________________ ,又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告诉学生掌握想象的条理是发挥想象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照此条理支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若在此基础上写作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句子(2):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的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
个人学习
你喜欢读这句话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还有谁想读?指名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并非是说读书一百遍,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关键是多读、品读、精读。

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充分利用“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谁能学着“嗡嗡嗡” “啪啪啪”再说几个拟声词?
练一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
学习
<学习欣赏课文的优美词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练习表达,培养学生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3、四处绿绿的树,满眼白白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了!真是醉卧槐乡君莫笑,只因香气荡天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师巧改古诗,和学生一起面对文本,与文本对话。


<二>感受槐乡风情,理解“槐乡孩子的季节”。

1、刚才我们品读了槐花的美,下面再去感受一下槐乡的情。

学生默读了二、三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乐、美、趣
2、如果你正在游人如织的槐乡,看到眼前的情景,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当回小记者,看着挂图,现场播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小结全文。

槐乡之旅给你的印象如何?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为指导学生背诵做铺垫。

(四)联系生活,设计创新。

1、槐花的美丽多姿,槐乡的孩子的天真烂漫,槐乡特有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流连
忘返,我们爱槐乡,真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她,就让我们一起来槐乡设计几个贴切的广告语,赞一赞这令人神往的槐乡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完成广告设计,交流汇报。

<精心设计,巧妙地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又用课外的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
课内课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引导学生进入“愤、悱”意境。

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好。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五)课外练笔,内化语言。

五月的槐乡令人沉醉,放眼看家乡,此时麦子熟了,人们正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到田间走一走,闻一闻那清新的麦香,以《麦香五月》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读写结合,观摩身边事物,学习名家名作,教师不失时机地一步步进行引导, 让训练真正落实到位。


板书:
醉飘香的季节只
卧(白、多、香)因
槐香
乡气
君荡
莫孩子的季节天
笑(乐、美、趣)来
教后反思:
引领学生学习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体用词的准确,让学生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想象等方法,体会槐花内在的动人神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自始自终都在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没有了长篇大论繁琐的讲解,没有把知识嚼烂了塞给学生,而是留有充分的余地千方百计地给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过程中处处有
“法”的体现。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读书、说话、概括、想象等基本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品读课文时,我做到了三个注意:①注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课文,让学生在反复地接触课文语言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并促进自己对课文语言的内化与积淀。

②注意对学生的读悟情况进行及时精当的评点与肯定,这不仅使学生饱尝了读书的乐趣,而且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

③注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困难,不仅可以使教者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还可以使教者了解到学生的视野,从而有利于教者安排和调整教学目标。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