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姓名徐绍东学号 10530337专业畜牧兽医班级 10级五年制畜牧兽医三班所在系动物科技系指导教师王恩玲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制2015年月日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徐绍东(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摘要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发病。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应激情况下,细菌的致病性即可表现出来,使感染的鸡发病,本病常和某些传染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
关键词鸡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养鸡业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各个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
鸡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卫生不好、氨味大,饲料质量不佳或人工授精操作不当时均易诱发。
一旦发病不好控制,病鸡无特异症状,多见腹泻、腹膜炎、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食欲下降、脐炎时见腹下垂。
1 大肠杆菌病的类型1.1 胚死亡或育雏早期死亡于脐炎由于鸡蛋被粪便污染或产蛋母鸡患大肠杆菌致使卵被感染,感染大肠杆菌的蛋孵化时出现死胚、出壳时死亡或出壳后陆续死亡。
剖检见卵黄囊不吸收,囊充血、出血,内容物黄绿色、粘稠或稀薄水样,严重者卵黄内有脓、血样渗出物,脐孔开张红肿。
1.2 呼吸道感染常见于5-12周龄的鸡(尤其是6-9周龄),单发或伴发于传支、支原体病(其中以支原体病最普遍)。
主要见气囊炎(特别是胸气囊和腹气囊),囊腔内常含有白色干酪性渗出物,个别出现肺水肿,肺绿色、液化。
1.3 腹膜炎腹腔及腹腔器表面附有大量黄白色渗出物,导致各器官组织粘连。
有的表现为卵性腹膜炎,有恶臭气味。
1.4 肝周炎、心包炎在肝表面和心外膜上覆盖一层黄白色的纤维素膜,肝褐色,脾脏肿大多发于肉鸡。
1.5 眼球炎此型不常见(为大肠杆菌败血症恢复期的一种症状,多侵犯一只眼,表现为眼前房积浓,眼失明)。
1.6 输卵管炎1-2月龄的雏鸡患病时,输卵管明显增粗,内积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
鸡发病时见输卵管局部高度扩张,内积异形蛋样渗出物,表面不光滑,输卵管粘膜充血。
1.7 大肠杆菌肉芽肿在盲肠、直肠和回肠的浆膜上见土黄色脓肿或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能分离,肝上见大灶性、不规则黄色坏死灶,个别见整个叶肝发生坏死。
1.8 滑膜炎关节肿胀(多发于跗关节),关节中积黄色粘稠液,滑膜肿胀、增厚。
上述病变中气囊炎、肝周炎、雏鸡输卵管炎易与支原体感染时引起的相应变化混淆;心包炎、腹膜炎、卵巢变性易与沙门氏杆菌病混淆;眼球炎、关节炎、肺水肿液化也可伴发于其它病,如葡萄球菌病等。
2 大肠杆菌的预防治疗由于大肠杆菌病是条件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
所以防治的原则首先是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2.1 预防育雏期应保持舍内的温度,防止空气及饮水的污染,定期用消毒剂进行鸡舍的带鸡消毒,同时在育雏饲料中适当添加高敏感的抗生素有利于控制本病的爆发。
2.2 治疗因为大肠杆菌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时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
在不具备做药敏试验的情况下,最好选用过去很少用过的高敏感药物进行全群治疗。
交替用药,给药时间要及时,早发早治疗可控制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鸡的出现和原来的病鸡再继发感染其它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艾希氏杆菌引起的鸡类传染病,由于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中,属条件性致病菌,当存在某些诱因时即可出现大肠杆菌所参与的并发或继发感染,造成各种日龄鸡及各品种鸡均易感染。
近年来,随着我市畜牧小区的不断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养鸡业的蓬勃发展,因为鸡的大肠杆菌病不断蔓延,从而导致鸡只的死亡、种鸡及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鸡只生长发育受阻、肉和蛋品质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等,给集约化养鸡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及时对症治疗,减少损失,有效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集约化养鸡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
3.引起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目前在生产中遇到的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病症,主要有肉鸡和蛋鸡的气囊炎、全身败血性大肠杆菌病、蜂窝织炎、肿头综合征、输卵管炎和腹膜炎、脐炎、结膜炎和眼球炎、肉芽肿、脑炎、心包炎等。
从生产实践中调查可以反映出一个明显问题:肉食鸡大肠杆菌病发病较严重,而且除原发病外,常继发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综合来看,在实际生产中,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3.1 免疫抑制因素机体对大肠杆菌病的抵抗力,既需要细胞免疫应答,也需要体液免疫应答。
如果在实际生产中,鸡只感染某些疾病,就会破坏鸡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从而造成大肠杆菌的感染。
3.2 应激因素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例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如接种新城疫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常会继发大肠杆菌性气囊炎;以气雾法接种疫苗时,当雾滴过小会导致肺炎和气囊炎,此时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
此外,免疫程序不当导致的呼吸道症状也会引起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
3.3 有害环境因素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
如不及时清理鸡舍,造成空气中氨的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长期接触会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相对湿度低于25%既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变干,为大肠杆菌进入体内提供条件,还会引起高水平的尘埃悬浮,这些尘埃不仅会刺激上呼吸道,且成为大肠杆菌进入呼吸道的载体。
此外,饲养密度过大、气候多变、通风不良等都可成为大肠杆菌继发感染的诱因[2]。
3.4饮饲及营养状况因素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能否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是否充足。
通常情况下,蛋白质摄入量过低会抑制T细胞增殖,影响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数量;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呼吸道黏膜鳞状化变性,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被未成熟的细胞取代,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提供条件;饲料中维生素E被氧化性酸败产物~自由基所破坏,也会抑制免疫应答。
此外,饮水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一大重要因素,如鸡群饮用水源受到大肠杆菌污染后,通常情况下鸡群会发生高水平的全身性感染。
4.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主要症状通过生产实践发现,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蛋鸡在雏鸡阶段发生率较低, 从育成鸡开始逐渐增高;肉鸡则以30-45日龄段发生较多。
饲养管理不良、饲料搭配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剧变等因素能诱发本病发生,集约化养殖若饲养密度过大,污染严重,加之消毒不严,常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对雏鸡死亡率几乎可达100%。
从临床上看,感染大肠杆菌病后一般表现为雏鸡精神不振,闭眼嗜睡,个别鸡煽动翅膀,尖叫不安,有的鸡张口呼吸,排稀便或水样便,呈灰白色、黄色,多数腿干燥、脱水。
可分为4种类型:(1)败血型:鸡冠暗紫,排黄白或黄绿稀粪,精神沉郁。
(2)气囊炎型:有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症状。
(3)关节炎型:跛行,关节肿大。
(4)输卵管炎型:初产蛋阶段发病率高,产蛋减少,消瘦,拉稀。
剖检变化:雏鸡卵黄囊壁水肿,卵黄吸收不良;肝脏肿大,肝表面被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肠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心脏被一层纤维性渗出物覆盖;气囊浑浊,并与肠壁粘连、肺脏出血,腺胃壁呈绿色;个别鸡有腹水。
在实际临床诊断中,鸡患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往往要与病理剖检相结合才能鉴定。
一般临床上比较明显的是与慢性呼吸道病相似的症状,但没有面部肿胀和流鼻液,主要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腹部膨胀,下白色痢便等。
眼球炎大多数在后期[3]。
5.大肠杆菌的防治措施5.1 预防措施在日常生产中为避免发病,需要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减少或防止诱因的出现和发生,保持鸡群良好的精神状态。
要控制其发生,减少损失,必须采取如下一些综合性防制措施:5.1.1 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垃圾。
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5.1.2 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保持场地整洁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鸡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 一般5-7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消5.1.3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对已发生污染的鸡场可以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
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鸡群。
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
对病鸡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
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
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
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
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两小时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也可以对刚出壳雏鸡在3—5日和4—6日龄分别给予2个疗程抗菌素预防[4]。
5.1.4 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
同时鸡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鸡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5.1.5 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
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适时消毒,尤其要注意除去表面形成的生物膜。
5.1.6 改变维生素的补给方式通过饮水添加水溶性维生素要谨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中添加水溶性维生素,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如果水中已污染大肠杆菌,维生素的加入还会加速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极易造成大肠杆菌病的暴发。
5.2 做好及时治疗如已发生大肠杆菌病,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及时治疗。
发生鸡大肠杆菌病时, 可用药物进行治疗, 但急性经过者往往不及救治。
5.2.1 可使用抗菌药如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最好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壮观霉素。
痢特灵等。
在治疗方面要注意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素有耐药性。
因此,要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
5.2.2使用中药如黄连合剂、鸡菌灵、复方穿心莲等。
这些药物对大肠杆菌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使用前应做药敏实验,并在用药时交替使用。
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治疗中要辩症施治,才能确保疗效。
中药:用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500克,鲜马齿苋1000克,水煎连饮3天,或拌料喂,以上为8000~10000羽剂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