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药学》常见的名词解析

《生药学》常见的名词解析

《生药学》常见的名词解析1.药物P3: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

2.中药P3(08.7):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3.中药材P3:指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临床使用,或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4.草药P3: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5.民族药P3: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6.生药P3(08.4):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生药就是药材。

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7.生药学P4(03.7):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药效药理、毒性和临床医疗用途的综合应用科学。

8.有效成分P4: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9.辅助成分P4: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

10.无效成分P4: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11.本草P11(08.4):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12.地道药材P19:是指某一地区主产的、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优的生药。

一般在药材名称前冠以产地.如川贝、浙贝、广藿香、广陈皮、阳春砂仁等。

13.生药炮制P29: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性质,所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14.同名异物P39: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15.同物异名P39: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生药使用。

16.正品P39(08.7):原植(动)物和药用部分(即来源)与《中国药典》规定或古代多数(或重要)本草著作记载相符的中药。

17.伪品:是指来源和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

它主要是由于采药人员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故意以假充真造成。

18.习用品P39: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

19.代用品P39(04.7):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已经过系统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品种.20.真伪鉴定P39:是鉴定所用的药材是否与规定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21.纯度鉴定P40:是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22.品质优良度鉴定P40:是确定生药是否符合药用标准。

生药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23.药典P41: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24. 来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确保应用中品种的准确性。

25.性状鉴别P45(04.4)(08.4):主要是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去观察中药材的外部形态和性质(即性状)去鉴定中药的真伪。

26. 显微鉴定P46 (03.4) (08.7):利用显微镜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组织构造和表面的微观特征以鉴定正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

27. 理化鉴定P47: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来鉴定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一种方法。

28. 显微化学反应P47(05.7):是将生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或产生特殊的颜色,从而进行鉴定方法。

29. 微量升华P48(06.4)(06.7):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如大黄,麻黄等。

30. 荧光分析P48(07.7):利用生药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作为生药真伪鉴别的一种简易方法。

31.薄层色谱法P49:是将适当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片上,成一均匀的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当的对照物(对照品或对照生药)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或主斑点作对比,用以进行生药鉴别。

32.生物检定P74:是利用药物对于生物(整体和离体组织)所起的作用,以测定药物的效价或作用强度的一种方法。

33.发汗P26(06.4):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麦冬等。

34.木间韧皮部(07.4):是指埋没在根或茎的次生木质部中的韧皮组织,它的产生可以是次生维管形成层的异常活动、或者是次生木质部中三生形成层的活动而形成,如华山参。

35.星点P122(07.4)(08.4):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状排列。

36.钉角P127(05.4):生川乌顶端周围有锥状隆起的支根或芽痕,习称“钉角”。

37.鸡爪黄连P131: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状。

38.过桥杆P131(03.7)(04.7)(08.7):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39.晶鞘纤维P143(晶纤维)(05.4):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如:甘草,红芪、石菖蒲、番泻叶、黄柏等。

40.菊花心P149:药材横切面细密的放射状纹理。

多为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等甘草、黄芪、白芍苦参、乌药等。

41.金井玉栏P149(06.7):药材横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如黄芪、党参、桔梗。

42.芦头P154(04.4):药材顶端有短小的根茎习称“芦头”。

46. 芦碗P154(04.4):药材芦头上凹陷的茎痕习称“芦碗”47.艼P154: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

48.珍珠点P154(08.7):全须生晒参须根具细小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

49.铜皮铁骨P160:三七皮部呈黄亮色,有如“铜皮”,木部呈棕黑色、坚硬,易分离,称“铁骨”。

三七表面灰黄色,习称“铜皮”,或灰褐色,习称“铁皮”。

50.蝴蝶片P166:川芎饮片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

51.子芩P182:黄芩新根内部充实,鲜黄色。

52.枯芩P182:黄芩老根内部枯朽,黒褐色或中空。

53.狮子盘头P188(03.7)(06.7)(08.4):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痕,习称“狮子盘头”。

54.起霜P192(05.7)(08.4):药材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或“吐脂”如苍术。

55.朱砂点P192:(06.4)(07.4):某些药材断面有红棕色小点,为油室及其分泌物,如苍术、木香。

56.棕眼P195:天南星块茎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习称“棕眼”。

57.针眼P198:半夏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凹窝周围密布麻点状须根痕,习称“针眼”。

58.怀中抱月P204(04.4)(07.7)(08.7):松贝外层鳞片2枚,大小悬殊,大鳞叶紧抱小鳞叶,小鳞叶只露出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59.虎皮斑P204(05.4):炉贝表面类白或浅棕黄色,,常具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60.鹦哥嘴P219(03.4) (06.4)(07.7):天麻(冬麻)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61.红小辫P219:天麻(春麻)顶端有残留红棕色的茎基,习称“红小辫”。

62.凹肚脐P219(08.4):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63.点轮环P219:天麻表面具多轮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点状横环纹,习称“点轮环”。

64.起镜面P219:天麻断面较平坦,角质样,黄白色或淡棕色,习称“起镜面”。

65.云锦纹:何首乌切面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复合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样花纹,习称“云锦纹”。

66.车轮纹P226(03.7)(05.7)(06.7):药材断面具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如广防己、粉防己等。

67.蚯蚓头P236(05.7)(08.7):防风根头部具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41.68.包金头P247: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69.同心纹:药材横切面具异常维管束排列成同心性纹理。

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70.筋脉点:药材断面具多数散在的维管束小点。

多为单子叶植物根状茎如石菖蒲、干姜、高良姜、莪术等。

71.角质:药材富含淀粉、粘液质或多糖等,经蒸煮等加工,其断面因淀粉糊化而形成半透明状。

如红参、白芍、延胡索、天麻、郁金、莪术、百合等72.粉性:药材富含淀粉粒,折断时有粉尘飞出,如甘草、川贝、山药等。

73.平坦P271: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束或石细胞群的皮,其折断面通常是平坦的,如牡丹皮。

74.颗粒状P271: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75.纤维状P271: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可见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如桑白皮。

76.层状P271:皮类生药组织中纤维束和薄壁组织呈切向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裂面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黄柏。

77.颓废筛管组织P272(08.4):皮类生药的初生韧皮部位于外侧,早期形成的筛管组织因失去功能而被挤扁,称为“颓废筛管组织”。

78.“筒朴”、“如意朴”、“靴筒朴”P273:厚朴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前者习称“筒朴”,后者称“如意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79.企边桂P277:为肉桂10余年生树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习称“企边桂”。

80.亮银星P290:牡丹皮内表面有多数细小光亮结晶(牡丹酚),习称“亮银星”。

81.等面叶P294: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组织或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明显分化的叶称等面叶,如番泻叶、罗布麻叶等。

82.脉岛P294:细小的叶脉将叶肉组织分割成许多小块,叫做“脉岛”。

83.连三朵P322:款冬花呈不规则长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习称“连三朵”。

84.镶嵌细胞层P326(03.4)(06.7):伞形科果实的内果皮细胞,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细胞以斜角联合,如镶嵌式地板状,称为镶嵌细胞层,如小茴香。

85.大理石样花纹P326(05.4):药材横切面具棕色种皮嵌入乳白色胚乳组织中形成的纹理。

如槟榔(“槟榔纹”P366)。

错入组织(07.7):种子类药材中外胚乳不规则地嵌入内胚乳中,或种皮连同外胚乳嵌入内胚乳中而形成错入组织。

86.嵌晶纤维:纤维的细胞壁上镶嵌有草酸钙结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