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足迹,见证成长
己的昨天有进步,哪怕这个进步比别人的要小”,说到每天进步一点点,集小为大,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的题目叫:“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对于这个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他有长远的眼光,有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每天都去做一点事,用自己的点点足迹,见证成长!
1、在书上留下足迹
做笔记是孩子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补充记忆缺失的有效方法,好的笔记是对教材的补充说明和详实解读。
如果自己做的笔记都不知道记在哪里,记了什么,这样杂乱无章的笔记是没有任何的意义。
应对这些问题,我会让孩子们把笔记集中抄在书的扉页上,标上序号,并且在教材中对应的位置也标上相同的序号,这样孩子复习的时候就知道,在这个页是有补充内容的。
那怎样让孩子们能够对这些笔记熟记于心呢?那就是靠“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的时候某些知识不是第一遍学习就能完全理解的,但是随着后面知识的学习,这些原本的疑惑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因为这些笔记也会随着每天的学习进程而持续更新,所以也是常读常新的,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2、在作业本上留下足迹
在这次的调研考试中,我们班的计算测试应该是最有收获的,而这个成绩的取得和孩子们认真打草稿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六年级上学期最重要的单元是“圆”和“分数解决问题”,计算量虽不大但因为步骤较多,所以也很容易出错。
于是我要求他们在做作业本里专门留出打草稿的地方,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把草稿的竖式也都附在旁边,当然不能随手瞎写,也要注意整洁。
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会同时注
重竖式计算的准确性和美观水准。
3、在课堂上留下足迹
课堂上最少不了的是师生对话,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把这种对话的机会只局限给了部分学生,还有一些学生是被屏蔽在信息辐射范围外的,但其实这些学生才是最需要注重的。
针对这个班中等生较多的现象,我和孩子们的对话就多以“开火车”的方式实行,这种方式在低年级用得比较多,而且也多用在订正作业时使用,现在再来使用就不但仅局限于此了。
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使用,开火车的方式和方向都不定,这样就促使每个孩子都必须要认真听、积极想、仔细做。
这种全面铺开的方式能够顾及到全班的每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水平比较差的孩子效果尤为明显。
“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教师不能囿于现有的生活定势,年复一年重复着单调的工作方式,而应该努力找到自身的优势,尤其是业余时间的兴趣方向往往就是等待自己去挖掘的井源。
这样不但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