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马原试题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
B、现实中虽有一定的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
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D、实现的可能性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0
17、“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辨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0
5、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这一阶段,而是直接由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却又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 )
A、人民的历史选择具有随意性
B、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具体得分:2
12、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C、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2
13、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0
14、“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2
2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0
2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C、社会形态发展具有不充分性
D、社会形态发展需要“补课”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2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0
7、商品经济中最经常、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行为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基本论点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基本论点
D、间接经验同样以实践为基础的观点
E、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参考答案:ABCDE
考生答案:ECD
具体得分:-0
10、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3、“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具体得分:-0
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具体得分:2
5、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具体得分:2
A、市场竞争关系
B、商品交换关系
C、劳动力买卖关系
D、追求利润最大化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0
8、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
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
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B
D、生产力是经济因素,生产关系是政治因素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2
4、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A、它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B、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C、它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D、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参考答案:ABCD
考生答案:DBAC
具体得分:2
5、
《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参考答案:AB
考生答案:BA
具体得分:2
6、
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2
2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于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2
2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0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区别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其关键之处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参பைடு நூலகம்答案:D
考生答案:D
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0
24、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B、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
C、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D、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2
27、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2
20、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自1997年至今,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健”到“从紧”再到“适度宽松”又回归“稳健”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参考答案:BC
考生答案:BC
具体得分:2
3、”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
A、大公司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
B、高级职业经理人成为大公司的实际控制者
C、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D、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参考答案:ABCD
考生答案:CA
具体得分:-0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 )。
B、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0
3、生产力之所以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C、生产力是物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精神性的因素
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2
30、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 )
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2
102小计:8.00分已经批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参考答案:BCD
考生答案:D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