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口才对以后就业的意义我谈司法口才的培养和提高10级法3陈琦110333020301通过几周的司法口才课程学习,让我对司法口才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所理解的司法口才,就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处理诉讼案件时依法直接使用的口头语言,正确、高效实施法律或协助法律实施所表现的口语才能。
司法口才根据司法口头语言表达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相对共性和和相对个性,司法口才可以分为审讯口才,查询口才,解答口才,调解口才,宣读口才,评议口才,演讲口才和论辩口才八种类型。
司法口才是司法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司法口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诉讼活动,甚至关系到办案工作的成功与失败。
在司法口才课程中,老师经常让我们扮演法官、律师、检察员的角色,进行模拟法庭,让我感觉到司法口才的重要性。
学习司法口才应该理论结合实践,一方面了解司法口才的基础知识,这是司法口才实际操作的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司法口才的实际操作,总结法律工作者在具体司法工作中常见的司法口才方法和技巧。
司法口才是实践性很强的口语活动,它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涉及国家、集体的利益,也与当事人的利益直接相关,因此要求法律工作者表达要言之有法,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司法口才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语个性: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说理性、生动性、严肃性。
法学与综合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担任法官、公诉人、辩护人、代理人的成效优劣,影响司法口才的质量。
法律工作者不仅要学习法律,还需要学习语言,在实践中提供自己的表达能力,力求做到表达准确、通俗、说理、生动、严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司法口才的主体主要是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和律师,客体便是事实和法律。
在办案过程中,作为司法口才交际的主题,其法律素养和办案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要求法律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同时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道德的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建立严谨完整的知识结构,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能够做到法言法语,准确精到,通俗自然,明白流畅,同时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处变不惊,灵活应答。
在第一堂司法口才课中,老师让我们中的一部分同学进行宣读起诉书或公诉词。
也许是没有很多这样的展现机会,作为一名法学生我们刚开始放不开,不敢讲,害怕上台。
但是,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学们开始侃侃而谈,这让我们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以后的课程中,随着老师的要求的提高,我们也在进步着,从自我宣读到模仿视频中的法官、律师、检察员的说话方式,我们的宣读水平得到了提升,漏洞少了,甚至临场应变能力也有所提高。
这充分说明了,成为好的司法口才展现者,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很重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想要拥有好的口才,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拥有好的司法口才更是必须如此,并且还需要专业的知识。
司法口才特定的客体应当是事实和法律。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法律实施的根本原则,司法口才展示的内容当然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那种脱离实施法律的内容,违背实施法律的原则,单纯追求口语表达的技巧,片面夸大口语表达艺术的认识和行为都是徒劳的,是司法口才所不允许的。
司法口才不同于营销口才、谈判口才等,司法口才的专业性很强,综合性也很强。
司法口才的展现离不开实施法律的核心内容,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就无法做到言之有据,论证有理。
试想,若在法庭上司法人员伶牙俐齿却喋喋不休;或故作高深,用语晦涩;或喜欢堆砌辞藻却言不及义;或口若悬河却内容苍白,或套话连篇却空洞无物。
这样的辩论、审判怎么能让人信服?在司法口才课程中,我们曾经模仿名人进行演讲,但与演讲不同,司法口才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与妙语连珠,更需要法律的基础,要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要很强的逻辑性,这样才是好的司法口才。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法口才的声音技巧。
在课程中,有的同学语速适当,这样给人感觉他的语气也是很合理的,容易让人引起共鸣的;有的同学语速太快,这不免给人一种说话者自身很紧张的感觉,并且这也影响了他的语气,让人觉得他不是在辩论而是在吵架,这很容易影响评审员的裁判。
我认为,语速应该有一个度,但这个度的掌握就得靠自己平时的多练多琢磨。
语速影响语气,而语气的合理则能增强语言魅力,恰当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语气不当,尽管观点正确,用词准确,同样不受听者欢迎。
其次就是态势技巧。
司法口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艺术,更是态势语言的艺术。
司法口才主体的仪表、眼神、表情、手势、姿势、实物等都可能对有声语言表达发生影响,会给听话者即司法口才对象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直接影响司法口语的表达效果。
由此,把握态势技巧尤为重要。
在模拟宣读中,我们缺乏的就是态势技巧。
作为一位位准法律人,我们却不敢与台下有眼神的交流,面部表情僵硬,手势更是没有,虽然在声音技巧方面我们还是不错的(,但这样的演讲却很难与听众有共鸣。
不过,通过一次次的上讲台的机会,我们在态势技巧上还是有很大的进步。
在模拟法庭中,作为法官的同学端正严肃,很有权威感;控辩双方也加入了手势眼神交流等方式,让人更加信服他的陈述。
司法口才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司法口才是一个综合运用多方面表达技巧的过程。
司法口才就是这样一门通过不断的训练,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能不断提高自己说话水平的学科。
不断提高司法口才水平,语言要规范,语速要恰当,语气要合理,并且适当运用修辞技巧,使语言达到准确、鲜明、通俗、生动,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拥有好的司法口才,在司法活动中是必然的优势,是作为法律人必须有的素质。
篇二:《司法口才题辩词》输血纠纷钱某因肚痛被家属送至某镇卫生院,经医院检查,系脾脏破裂,因出血很多,需立即手术并大量输血。
按照规定,镇卫生院只能使用由市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而血站距镇卫生院却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病人生命垂危,于是家属强烈要求输自己的血。
但卫生院领导认为本院不能自行采血,这是上级卫生部门的规定,断然拒绝家属的要求。
家属表示愿意以文字形式承诺,如果输家属的血发生意外,一切后果由家属承担,与卫生院无关。
但卫生院领导仍不同意,坚持等供血站送血,最终,当血站的血送到时,钱某因失血过多导致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辩题】镇卫生院拒绝输家属的血,对病人的死亡是否应负责任?原告:卫生院应当对病人的死亡负责任被告:卫生院不应当对病人的死亡负责任【意见陈述】原告:生命权是人至高无上的权利。
治病救人之所以成为医者的法定职责,体现的正是法律对生命权利的尊重。
面对生命垂危的钱某,在履行紧急救治的法定义务与遵守限制采血的上级规定不能兼顾时,卫生院应当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
同时,正如没有人否定截肢救命的合理性一样,生命的价值大于健康的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保护血液安全的规定,绝不应成为挽救生命的桎梏。
我们相信,无论道德、法律还是规定,在维护生命的终极目的上一定是相同的。
遗憾的是卫生院基于错误的价值判断,断然拒绝了钱某家属的采血请求。
主观上懈怠了钱某生存与死亡的转化,客观上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了钱某的生命权。
至此,原告认为卫生院的行为符合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定条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所难免。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卫生院法律责任的确定仅仅是本案形式上的终结,只有当医者对生命权利的尊重从被动走向自觉时,本案才能圆满地划上句号。
被告: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只能依据低投入广覆盖的原则设置,以有效的资源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健康利益。
对方无视这一基本国情和卫生院的实际情况,认定被告有能力而不作为,缺乏事实依据。
而对方所罗列的侵权要件中,恰恰不具备行为违法性这一最核心和最基本的要件。
(1行为违法2损害事实3因果关系4有过错。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纵观案例,请问公诉人可以指出本案涉及医院的哪些行为有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吗?)以下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便可知,卫生院的行为是顾全大局的表现,是完全正确和合理的。
首先,是卫生院有义务而不作为吗?当然不是。
《献血法》第条规定,医疗机构可以应急采血,但前提必须确保采供血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条又规定,只有当本地区没有血站,紧急情况发生而且能够确保采供血安全三项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应急采血。
本案中卫生院所在地区有中心血站,而其自身技术条件又无法确保采供血安全(目前来说,乡镇医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技术人员及临床医生也缺乏输血技术知识培训,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卫生院为确保病人不因违规输血而造成意外事故,加重病人病情而不同意病人家属自作主张的要求,在我方看来这恰恰是卫生院负责任的表现,饮鸩止渴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不能仅从眼前的利益出发,而忽略日后病人的生命及健康安全。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
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
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
四、血液保护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卫生院因此而拒收家属的血。
这是严格遵循了法律规定而绝不是不作为。
其次,是卫生院有能力而不作为吗?当然不是。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二级以上医院才应设置血库,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
作为一级医院,被告给钱某进行初步诊治,确定血型,通知血站准备血液,确已竭尽全力。
(能对外科急腹症做出临床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
最后,是卫生院可免责而不作为吗?当然不是。
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的任何承诺都是无效的。
家属的承诺无法免除卫生院违法采血的法律责任。
同时,违法采血存在巨大风险,既可能损害家属的健康,又未必能挽回钱某生命。
各位,尽管我们对钱某的去世表示深深的遗憾,但依据法律,卫生院绝不应承担医疗事故的责任。
【自由辩论】原告:本案中,卫生院已经确定钱某应立即手术,并大量输血。
请问在此情况下,卫生院对钱某采取了什么主治措施被告:等血并不等于等死。
在一小时内,我们对他进行了输液、观察体征、准备手术,这就是采取的措施,而对方认为我们不作为。
请问,你们认为卫生院在紧急情况下必须输血的法律规定在哪里原告:我们说,一种感冒,有的打针,有的吃药,千变万化的客观病情要求医生必须正确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主治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卫生院以常规的等血站送血,处置急需输血的危重病案,显然未尽到紧急救治的法定职责。
被告:如果一个病人紧急需要打青霉素,但是你能说因为情况紧急,我不做皮下测试就打吗?这样显然违反法律规定。
《献血法》第条规定: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应急采血。
但是,是否有一个前提呢?原告:判断医疗机构的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就是看其是否尽到了急救的处置职责。
如果履行了职责,即便发生意外,也无责任;反之,就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