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施工准备 (1)1.1施工便道 (1)1.2水源解决 (1)1.3取土场选择 (1)1.4场地清理 (2)1.5清表 (2)1.6填前碾压 (3)2 路基施工 (3)2.1试验路段 (3)2.2 挖方路基 (5)2.3路基填方 (6)2.4上料 (8)2.5摊铺填料 (9)2.6洒水 (9)2.7碾压 (10)2.8检测方法 (11)2.9路基封层施工 (12)3 排水及防护 (12)3.1一般要求 (12)27/ 13.2边坡防护 (14)4 特殊路基的处理 (18)4.1填挖交界、半填半挖及陡坡路基 (18)4.2台(涵)背回填 (20)4.3新旧路基衔接处理 (22)5 交接前路基整修 (22)5.1一般要求 (23)6 取弃土场的开挖和整治 (23)6.1取土场 (23)6.2弃土场 (25)6.3路基监测 (25)27/ 2路基施工标准化1 施工准备1.1施工便道在风积沙上运输车辆几乎无法行走,施工便道修筑特别重要。
沿路线走向及取土场至路基间应设置施工便道,便道宽度以7米为宜,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施工便道应尽量修建在征地线以内,少占农田。
先用推土机粗平,再用平地机精平,为提高便道的承载力,宜铺筑30--50cm厚粘土路基,面层铺筑20cm厚石渣或碎石土,有条件的路段也可以铺筑山皮土,洒水碾压密实。
1.2水源解决选择距施工现场较近的沙丘间湿洼地钻井,井深一般10~40m,配备15~24Kw 柴油发电机组,5.5-7.5Kw潜水泵从井中抽水。
考虑到沙漠地区气候炎热、蒸发量大,风积沙路基施工用水量大等特点,原则上沿路基每隔150~300米布设一处供水点。
1.3取土场选择采用集中取土场取土,取土场选择应尽量避免对荒漠27/ 1减植被造成破坏并尽量设在路基两侧,距路基尽量较近,避且根据路基设计图做到移挖作填,合理利用,少运距,与原有地貌在取土完毕后,对取土场进行平整,免弃土。
相协调并恢复植被。
场地清理 1.4原则上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及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对不影响路基施出于环保和景观需要,工前砍伐或移植,填方坡脚路堑边坡开挖线至占地界范围之间、工的诸如:分离隧道进出口等部部分、分幅路基间、碎落台线以外() 分的植被和树木不予砍伐,并在施工中做好保护。
1.5清表路基清表是路基施工第一步,清除草根、树根 1.5.1清表厚度必须符合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或有害杂质等,㎝控制,路基开挖线与红线之间的地表及植被不30按照严禁将挖方段的清表土和弃土堆放在坡顶或弃向宜扰动。
开挖线外山坡两侧、河道和库区,以免破坏生态环境。
27/ 2合理设置取、弃土场,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考1.5.2淤土及时恢复互通区、利用清表土、虑清表土的综合利用。
服务区、中央分隔带、上下边坡、取弃土场、预制厂的植淤泥等可利用的余土应租用临所有清表土、被恢复所用。
时用地集中堆放,堆放场宜选择在填挖交界处附近等地点,以便路基主体工程完成后运输利用。
取土场1.6填前碾压必须及时对清表后的路基进行在表土和坑穴处理后,整平碾压,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路基施工22.1试验路段包括导线点及水开工前应作好施工测量工作,2.1.1准点的闭合、中线、横断面抽查及补测、增设水准点,主27/ 3要仪器为全站仪和水准仪,施工测量精度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的要求。
2.1.2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取200m为宜,宽度为路基全幅。
2.1.3路基填筑施工之前,必须取代表土样,按现行规范对路基填料进行试验,求得各取土场土样的最大干容重和最大含水量,并选择路段进行压实试验,试验路段所用填料和设备应与全线施工所用的填料和设备相同,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最终确定每层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松铺系数、最佳的机械配套组合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
2.1.4试验路段施工完成后,及时写出试验报告,以便指导全面施工。
经过试验路段施工,确定每层松铺厚度一般为30cm~35cm, 松铺系数一般为1.3,压实设备采用推土机与CA30D双轮驱动振动压路机相配合,93区碾压遍数为推土机静压一遍,压路机振动碾压4遍,94区碾压遍数为推土机静压一遍,压路机振动碾压5遍,96区碾压遍数为推土机静压一遍,压路机振动碾压6遍。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27/ 42.2 挖方路基2.2.1复查两阶段施工设计图,核实挖方横断面设计图,用木桩标明轮廓。
当路线位于农田时,为防止坡面水冲刷农田,在路堤坡脚外设置拦水埂,拦水埂采用土质梯形断面。
2.2.2对已开挖且适用于种植的草皮表土应定点堆放,以便利用其覆盖弃沙面,减少土地沙化。
2.2.3根据试验结果,对开挖出的适用沙土用于路基填筑,不适用的按规定堆弃。
2.2.4施工过程中发现风积沙层下部出现土质变化,应将上部风积沙全部挖除后再进行下部开挖。
挖方土质为风积沙,上风侧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4.0,下风侧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5.0,上风侧储雪(沙)场宽5.0m,下风侧储雪(沙)场宽4.0m。
2.2.5路堑应分层、分类开挖,坡面按设计坡率一次成型,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校核坡面,确保不欠挖、不超挖。
2.2.6路堑开口线处要按设计要求开挖成圆弧倒角,确保与原坡面连接顺适,当设计无要求时,圆弧倒角的半径为50cm。
2.2.7开挖面应设置排水纵横坡,以便及时排出积27/ 5水。
2.2.8挖方接近路床顶面终止高程时,应预留因路床基底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通过试验确定),以路床顶面设计高程为基准向下翻松30cm,重新压实,严禁薄层贴补。
2.2.9路床土质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改良土质或按其它方案处理。
2.2.10按设计要求或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修建盲沟,及早形成地下排水系统。
2.3路基填方填筑原则:填筑时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检测下层压实度符合规定后,再填筑上一层。
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在相接处应按每层厚度做出搭接长度不小于2m的台阶;同一时间填筑的应分层相互交替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 ,以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
当原地面纵向坡度缓于1:5且基底经过处理符合要求时,可直接在清表碾压后的基底上分层填筑路堤;原地面纵向坡度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开挖成搭接长度不小于2m的台阶,并压实,纵向开挖台阶27/ 6的要求与横向相同。
填筑时自下而上逐层填筑、压实。
所有台阶填完后,即可按一般填方施工。
路基两侧各超填30cm,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对于耕地及疏松地,在填筑前需整平碾压。
边坡坡率控制在1:2,填方超过8m时,在8m处设置2m宽平台。
2.3.1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放出路基中线20m一点,确定路基边桩及坡脚线,并用白线挂出虚铺厚度,路堤正式开工前,用白灰按准确的测量放样结果划出基底边线,保证路基宽度。
2.3.2基底处理2.3.2.1原地面的坑、洞以及低矮沙丘应推平或用风积沙回填,草皮、有机土、腐殖土、淤泥等应清除,并堆置于适当地点,可用于路基防护填土。
2.3.2.2当路线位于低洼路段,地势较低,雨季有积水,地表植被较为茂密,覆盖层为低液限粉土、粘土,地基承载力较差,难于压实,采取基底清表后,用光轮压路机碾压,碾压结束之后,填筑一定厚度石渣的处理措施,石渣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避免新旧路基之间差异沉降,要求在新建一幅路基换填石渣完成后,对石渣顶面进行冲击碾压,冲击碾压27/ 7采用25KJ的三边形冲击压路机,冲击碾压遍数为20遍。
冲击碾压石渣处理基底对于长期积水段落应根据实际情况抛填片2.3.2.3片石最大粒径不超1米厚度为宜,一般以石至水面以上,米宽护坡道,采用冲击碾压。
片石顶㎝,并设置1过35㎝厚石渣,石渣不得采用膨胀、易溶、崩解岩50部填筑。
15㎝,含泥量不大于5%石,石渣粒径不大于 2.4上料填筑用的风积沙不得夹带块状粘土、植物、草2.4.1皮、树根等杂质,保证填料匀质。
上料前,首先根据松铺保证上打好方格,厚度和松铺系数计算好填料堆积数量,不足部分进行填筑用风积沙首先施工利用土方,料准确。
运距借土填方。
运距近的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进行调运,然后采通常采用自卸汽车将填料运至路堤坡脚处,远的,27/ 8用装载机或挖掘机通过二次倒运的方法运至施工作业面上。
如条件允许也可在沙层上铺天然沙砾、碎石土或土工织物等,使重载车直接运送填料上路基。
2.4.2土石方填筑前,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在施工路段打上白灰网格,均匀卸土,用推土机按设计松铺厚度摊铺在整个路基宽度内,至少在两侧和中间挂三条线进行摊铺。
承包人必须根据所开施工作业面的数量,配备足够的平地机进行整平,并形成1.5%的横坡。
测定厚度后,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2.5摊铺填料采用推土机及平地机进行摊铺,摊铺每层最大松铺厚度控制在35cm以内。
2.6洒水每层填筑完成后用人工将填料打格筑埂,埂高15cm左右,再进行洒水,由于水车在路基上不能行走,因此,洒水主要利用水泵直接将水抽至路基上,洒水过程中水压不可过大,喷洒速度不可太急。
保证慢速、均匀,使水有充分的渗透时间,路堤应在接近填料最佳含水量时碾压,洒水总量按8%控制。
27/ 92.7碾压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碾压前,先检查含水量,作为一个碾压段,碾压分80m~高1~2%,压实区域以50 稳压、振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稳压:用推土机或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遍,碾压时,压4振压:用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6小半径曲线段由内路机由慢到快,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1/3无死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两米以上,应达到无漏压、角,碾压均匀。
终压:用压路机静压两遍。
路基施工网格法控制虚铺厚度27 / 10推土机摊铺洒水前筑埂路基填筑每侧超宽30cm 路基填土挂线控制2.8检测方法每填一层,检测压实度符合规定后,再填筑下一层。
检测压实度的主要方法为灌沙法,采用随机取样,取样深度宜在15cm以下,每2000 m2检测8点,不足200 m2检测2点,150cm以下为93区,150cm~80 cm为94区,27/ 110~80cm为96区。
台背回填每50m2检测1点,不足50m2也检测1点,按96区检测。
2.9路基封层施工振动压路机碾压后表层5~10cm松散,路基弯沉值满足不了设计要求。
在风积沙顶层采用20cm石渣作为封层,其目的为保证路面结构层下承层稳定,利于路基弯沉的检验和基层施工车辆的通行。
封层材料一般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整平,并在其表面3cm范围内人工铺洒中砂、石屑等细料。
最后用15t以上双驱轮压路机碾压3~4遍,使路基顶面形成平整、紧密的表面。
3 排水及防护3.1一般要求3.1.1边沟、排水沟的放样,一般以两个结构物之间的长度为一单元,明确排水方向,以确保排水系统与结构物进出水口顺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