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溶解度一、选择题1.(2019•安徽)压强为101k P 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0℃时,K N 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C.60℃的KNO3 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D.NH3 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答案】C【解答】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 A 错误;B、20℃时,K N O3的溶解度是31.6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故 B 错误;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60℃的 KNO3 饱和溶液降温至 30℃,有晶体析出,故C 正确;D、NH3 是气体,NH3 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故 D 错误。
故选:C。
2.(2019•铜仁市)下表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请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B.随着温度变化,甲的溶解度变化最小C.0℃时,100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3gD.分别将 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必须在同一温度下,故 A 错误;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变化,丙的溶解度变化最小,故 B 错误;C、在30℃时丙的溶解度是36.3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30℃时,100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6.6g,故C错误;D、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 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分别将 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D 正确。
故选:D。
3.(2019•株洲)如图为K N O3和N a C 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时,K N O3的溶解度为31.6gB.a点处K N O3和N a C l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100g水中可溶解K N O3固体63.9gD.0℃时,N a C 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7%【答案】D【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K N O3的溶解度为31.6g,故A 正确;B、a点处K N O3和N a C 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 正确;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100g水中可溶解K N O3固体63.9g,故C 正确;D、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7g,所以N a C 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5.7%,故D错误。
故选:D。
4.(2018•青岛)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204060溶解度/g氯化钾27.6 34.0 40.0 45.5硝酸钾13.3 31.6 63.9 110.0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g至35.0g之间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答案】D【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故 A 正确;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g 至35g 之间,故 B 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 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故C 正确;D、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 错误。
故选:D。
5.(2019•毕节市)如图所示为①K N O3②N a C l③H3B 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①>③B.在t℃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C.将P 点处的KNO3 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和溶液D.将P 点处的KNO3 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KNO3 晶体【答案】D【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①>③,故A 正确;B、在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硼酸的溶解度最小,所以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故B 正确;C、将 P 点处的 KNO3 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和溶液,故 C 正确;D、将 P 点处的 KNO3 溶液降温的程度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会析出 KNO3 晶体,故D 错误。
故选:D。
6.(2019•云南)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③20℃时,向125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乙溶液中加入 15g 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40℃降温至 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小于40℃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②小于40℃时或大于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升个时,溶解度都会减少,所以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故正确;③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36g,向 125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乙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125g×20%=25g,加入 15g 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故正确;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40℃降温至 10℃,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故正确。
故选:D。
7.(2018•广州)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 N O3固体45.8gB.NaNO3 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C.K C l的溶解度比N a C1的大D.N a C 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 C l大【答案】A【解答】解:A、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 N O3固体45.8g正确,因为硝酸钾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45.8g,故选项正确;B、NaNO3 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K C l的溶解度比N a C1的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D、N a C 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 C l大错误,氯化钾变化比较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2018•潍坊)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 进行了如图 2 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M 是硝酸钾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答案】C【解答】解:A、t1℃时150g 水中加入60gM 全部溶解,蒸发50g 水后,没有固体析出,低于 t2℃降温会析出晶体,说明M 是硝酸钾,正确;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C、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错误;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9.(2019•桂林)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4:5B.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得大量的乙C.分别将 60℃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 80℃,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0℃时,向 140g 甲饱和溶液中先加 50g 水,再加 20g 甲,充分溶解后,溶液仍为饱和状态【答案】C【解答】解:A、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8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 80g:100g=4:5,故 A 正确:B、缓升型的溶解度曲线采用蒸发结晶提纯,故 B 正确:C、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都是上升型的,所以升温,溶质没有析出,因为在60℃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两者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 80℃,溶质质量分数还是相等的,故C 错误;D、60℃时,甲的溶解度是 40g,所以 140g 甲饱和溶液中正好是 100g 水和40g 溶质甲饱和了,50g 水,再加20g 甲,正好饱和,故D 正确。
故选:C。
10.(2018•菏泽)如图中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二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 和 Y 的饱和溶液均变浑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B.X 为 Ce2(SO4)3,Y 不一定是 NH4H2PO4C.若N H4H2P O4中混有少量的N a C 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D.20℃时,将40g N a C 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2:5【答案】D【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故A 正确;B、在图二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 和 Y 的饱和溶液均变浑浊,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 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Y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X 为Ce2(SO4)3,Y 不一定是 NH4H2PO4,故 B 正确;C、磷酸二氢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 NH4H2PO4 中混有少量的N a C 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故C正确;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将40g N a C 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小于 2:5,故 D 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11.(2019•日照)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1 )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P 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
(3)t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g 分别加入40g 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填“甲”或“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