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 七 区 情

二 七 区 情

二七区情
郑州,是一座拥有36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商代都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黄帝故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它以中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著名商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而享誉国内外。

二七区,地处河南省会郑州市的西南部,是郑州市的商贸中心。

始建于1948年10月,为纪念1923年2月7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55年郑州市第二区更名为二七区,是目前我国唯一因纪念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区。

辖区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7平方公里。

下辖15个乡镇、街道,122个社区,14个行政村。

全区总人口近百万,常住人口71万。

二七区,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区。

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在境内交汇,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

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中转站郑州火车站、河南省最大的汽车客运站、中原地区最大的电信枢纽位于我区。

距新郑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可直接到达国内数十个大中城市。

紧邻国道107、310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郑少高速、郑尧高速、西南绕城高速穿境而过。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二七区,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商贸业发展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这里爆发的闻明全国的“商战”引发了新时期商业发展的变革。

国内外千余家商贸机构在这里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

世界零售业航母沃尔玛公司、香港恒隆地产集团、大商新玛特等数十家国际国内知名大型商业企业抢滩二七。

具有百年历史的德化街也跻身于全国十大著名商业步行街之列。

辖区汇集了服装、食品、灯具、建材等近十大类40余家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已经成为中部地区最大、全国著名的商贸中心。

二七区,是郑州市重要的工业新兴区。

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460家,其中规
模企业101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已形成食品加工、服装生产、装备制造、机械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食品加工和服装生产已成为二七工业的名牌。

马寨工业园区是郑州市三大食品工业区之一,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产业聚集区。

辖区西南部聚集着1000多家服装企业,“娅丽达”、“兴依璐”、“逸阳”、“纽伦”等名牌女裤远销各地,化纤女裤占据了全国市场60%份额,“中国女裤看郑州、郑州女裤看二七”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投资8600万美元的康师傅食品加工基地,年产值已超过30亿元,成为全国第三大食品生产基地;以郑州大方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装备工业,不仅填补了20多项国家空白,还成为继德国、意大利之后专业生产公路、铁路、桥梁施工中特大型构件运输设备的国家。

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型农业收割机械,因其用途广、科技含量高,名震全国,远销东北、华北、中原地区,已成为全国农业机械领军型企业。

二七区,还是郑州市重要的文化旅游窗口。

1965年在辖区铭功路出土的商代青釉瓷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瓷器,把我国瓷器烧造史提前了1000多年。

辖区的阎氏陶瓷,被称为中国瓷器的代码,并成为了国家和省市对外交流的尊贵礼品。

悠久的历史也给二七区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侯寨乡的邓公寨是汉代朝廷允许私人铸钱的第一人—邓通的故居;时至近代,李大钊等老一辈革命家到郑州传播马列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并派员在马寨镇水磨村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协会;为缅怀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先烈而兴建的二七纪念塔,已成为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和河南省地理零公里点。

辖区《快乐星球》影视基地制作的大型儿童科幻剧,刷新了央视少儿频道开办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在全国3亿少年儿童中掀起了“快乐风暴”。

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河南)基地落户我区,成为推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辖区西南部丘陵沟壑纵横,地形地貌独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八万亩的生态林苍翠欲滴,三十里的樱桃沟繁花似锦,万亩葡萄园果实累累,七千亩凤湖碧波荡漾,一年一度的樱桃节、
葡萄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光,“中原小杂果之乡”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已成为省会郑州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已经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人工运河在二七城区长达6.7公里,是目前郑州唯一穿越城市的运河景观。

二七区,是外来投资者创业居住的首选地。

辖区有郑州大学、黄河科技大学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134所,21家中央、省部级科研机构在我区办公,汇集各类科技人员5.9万人;拥有34家大中型医院,金融、证券、通讯、餐饮、文化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齐全。

以“净、绿、亮、齐、便、美、洋”为目标,不断加强城区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竞争力,人居环境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同时,积极营造“公务员高效廉洁、经营者诚信守法”的社会风气,按照“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益,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放低门槛,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六个最大限度的标准,对投资者实施全程代办制服务、一站式服务,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知名商家入驻。

二七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文明创建者。

自2003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年年承诺为民兴办十件实事并高质量完成,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医疗保障、社会养老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仅2009年,区财政向民生事业投入5.8亿元,占总支出的49.2%,是近年来投入力度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一年。

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农民工之家等服务机构,新增就业再就业2.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38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万人;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实现了报销比例提高10%,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和“同城直补”目标。

为全区孤寡老人提供每天1—2小时免费居家养老服务,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1%。

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卫生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投资1.4亿元新建8所中小学,新建文化大院、文化站20个。

建成一批农村标准化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亮点,“陇海大院爱心集体”当选“温暖2009河南十大爱
心集体”,7个单位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南二七路和德化商业步行街被命名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经过全区上下群策群力,团结拼搏,二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绩。

据统计,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0.3亿元,增长12.4%,是“十五”末的1.9倍;财政总收入完成41.2亿元,增长16.7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56亿元,增长33.74%,是“十五”末的3.2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4.8亿元,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6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7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127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0970元,增长15.7%,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郑州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再度给这片涌动希望的土地带来勃勃生机。

2011年,是我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会牢牢把握“落实、完善、提升”的工作基调,继续深化落实“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以实施“选商引资及投资促进计划”为重点,继续开展“项目落地年”行动,切实增强“五大商圈”承载力、辐射力和竞争力,集中精力做好二七广场、火车站商圈升级工作,抓紧运作郑州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高标准编制郑州中央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努力将郑州中央商务区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全力打造郑州市产业和形象的新名片。

同时着力抓好苏宁物流园、青铜器公园、市民活动中心等先期启动项目建设,抓好翡翠谷、蝴蝶岛等项目建设和樱桃沟3A级旅游景区创建,不断提高全区文化旅游业综合效益。

2011年我们会以“行动迅速、善抓落实,创新创效、廉政为民”的工作精神,努力争创“城乡统筹、产业融合、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科学发展示范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