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利场》女主角sharp的性格分析

《名利场》女主角sharp的性格分析

[2] Gordon N. Ray,The Buried Life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3] Harold Bloom,Thackeray’s Vanity Fair in Moder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M],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2010
[8]LuoJingguo.A new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12
[9] 胡雯. “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与现代困境一一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名利场》女性形象利蓓加探析[D]. 浙江大学,2012,5

三、课题的目标和意义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杰出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丽贝卡·夏普是作品中塑造的最成功、同时也是在批评界引起关注和争议的人物形象,人们对她的评论历来褒贬不一。有个伟人曾经说过: “人有多面,至少有两面。”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是
我们最原始、最本性的一面,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另一面则是大势所趋,生活所迫。本文通过对《名利场》中典型女主人公丽贝卡·夏普的分析,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她性格中的“两面”———最本性的一面和经过时代塑造后的一面。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分析,我们会更深入地了解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人物。
目前,国内关于《名利场》的研究没有相关专著,研究成果全部为论文形式。其中与笔者的论题相关且影响较大的,首先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名利场》进行的研究。席旭琳的硕士论文《萨克雷眼中的女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名利场>》结合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重读《名利场》,认为萨克雷对两位女主角的基本态度都是同情与否定兼备。其次是对《名利场》中两位女主角进行对比分析的文章。杨亚敏的《爱米丽亚与丽贝卡的母亲形象比较》通过二者母亲形象的对比,揭示二者性格的不同以及形成这种不同的性格的原因;卢讳、何承全的《<名利场〉中爱米丽亚与丽贝卡形象探析》分析爱米丽亚与丽贝卡对婚姻、亲朋和社会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和行为,显现出她们不同的性格:一为痴情淑女形象,一为乱世魔女形象;陈桂花的《殊途同归话名利<名利场〉二女主角Amelia与Rebecca之比较》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名利场》中两位女主角爱米丽亚与丽贝卡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从而得出结论:无论是爱米丽亚还是丽贝卡,也无论她们最终的归宿如何,终不免成为那个浮华虚荣的时代的牺牲品。最后是客观公正地肯定丽贝卡性格中积极因素的文章。谭宗燕的《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复杂人物贝姬》认为丽贝卡拥有过人的智慧、坚强独立的个性和蓬勃生机,同时又忠于友谊甚至爱情。法杰、高向琴的《贝基.夏普性格中的积极因素》认为菩基是一个复杂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形象,她性格中积极的一面也对认识自我及他人有所启示。这些文章让笔者进一步看到丽贝卡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她身上闪现出的一般意义上的“男性气质”,表明社会建构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与两性生理性别并不必然相等,“双性气质”潜在于每个人的性格内核中,并表现出优于刻板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性格魅力。
特征: 在感知方面表现为主动观察, 在想象方力表现为大胆想象, 在思维方面表现为独立思考的独创性。文章还略分析了其成因。我们不应简单地评论丽贝卡·夏普是 “好人”还是“坏人”, 她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 所分析的性格
特征对认识自我及他人有所帮助, 她性格中积极的方面对我们也有所启示。
?
五、课题进度安排
[20]董靖历.天才的萨克雷与永恒的《名利场》[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5,3(2)

七、课程学习情况(课程学习未达到学分要求者不得进行开题报告)
教学部教学秘书签字:
2012年12月 日
8、指导教师意见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依据,同意开题。建议在作调查问卷的同时附加访谈调查;并仔细阅读有关母语思维与英语写作的相关文献资料。
-
[14]刘艳芹. 小说《名利场》中女性形象艺术特色赏析[J].专题英国文学,2010
[15]Fisher,Judith.Ethical Narrative in Dickens and Thackeray[J]. Studies in the Novel, ,2009
[16]Barnaby, E. T. Thackeray as Metahistorian, or the Realist ViaMedia[J]. CLIO, Vol. 31,2010
)
[4] 杨笛. 简·爱与丽贝卡·夏普———两个女性形象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12,3
[5] 曾秀烨. 女性主义视角下丽贝卡·夏普形象初探[J].大众文艺,2010
[6] 陈萍. 浅析 《名利场》[J]. 琼州学院学报, 2010年12月, 第17卷第6期
[7] 浅析《名利场》中的贝基·夏普[J]. 外国文学研究,2010,9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自选对《名利场》女主角丽贝卡.夏普的性格分析
2、课题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名利场》研究的主题是萨克雷对丽贝卡的态度:他是否喜欢她,他同情她还是蔑视她。这个问题受到了广泛和持续的关注。对丽贝卡的阐释大多立论于一些片面的论据,仅仅是为了驳斥特定的不同观点,因而往往是粗略的、印象式的。对萨克雷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评论家埃德加.哈登(Edgar F. Harden)在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精选书信集》(Selected Letters of William MakepeaceThackeray)让我们了解到萨克雷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他的《名利场》。在他的《萨克雷:从新闻写作到<名利场>》(Thackeray the Writer: From Journalism to Vanity Fair) 一书中综合性地评论了 萨克雷,最后一章聚焦《名利场》,哈登引用叙述者的评论以证明其对妇女所处的不利环境是同情而非蔑视。这本专著能使今天的读者对《名利场》以及萨克雷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人从宏观上把握作者生平、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等,从而找到作者思想和《名利场》人物之间的联系,更好地通过文本细读剖析作者萨克雷的思想根源。凯耶(Richard A. Kaye)将萨克雷的《名利场》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作比较,使我们确信尽管简.爱和丽贝卡这两个维多利亚的反抗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口音和外型差异,但两者仍有不同寻常的密切关系。显然,凯耶对丽贝卡持欣赏态度。
2012年10月中旬——2013年1月中旬:开始论文相关准备工作
2013年1月中旬——2013年2月下旬:完成初稿
2013年2月下旬——2013年4月中旬:完成二、三稿
2013年4月中旬——2013年4月下旬:完成答辩稿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娇. 对《名利场》中女主角瑞比卡·夏普的性格分析[J]. 外国文学,2010,5
[10]林青. 试析萨克雷的《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J].文学研究,2010,5
[11]高丽萍. 夏泼与爱米丽亚两个女性形象比较——重读《名利场》[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
[12]赵一丁. 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萨克雷小说人物塑造[J].短篇小说,2013
[13]赵志梅. 萨克雷小说中的人物艺术赏析[J]. 短篇小说2013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题主要内容
本文以常人的角度来看待萨克雷的《名利场》中女主人公丽贝卡·夏普, 并试从这部现实主义作品中较真实、较客观的人物外在细节描写及内心活动描写中分析其性格特征以及从现实主义作品所强调的环境制约作用中简略分析其形成原因。本文分析了其性格的态度特征: 自私冷漠、虚伪虚荣、不择手段同时又自信、有同情心; 意志特征: 目标明确、坚忍不拔同时又会盲目、改变初衷; 情绪特征: 情绪稳定、善于调节情绪、乐观同时又会情绪波动、萎靡不振; 及理智
[17]Backer, W., Womack, K. A Companion to the Victorian Novel[M]. 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 2002.
[18]殷启平. “进步”浪潮中的商品泡沫:《名利场》的启示[J].外国文学研究,2010,3.
[19]崔凌云. 《名利场》欲望主体的形成与幻灭[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9(9)
指导教师签字:
2012年 12月日
九、论文专业领导小组意见
;
专业小组负责人签字:
2012年 12月日
十、教学部审查意见
教学部主任签字:
2012年 12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