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古代的历史故事阅读五篇

关于古代的历史故事阅读五篇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面是分享的关于古代的历史故事阅读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关于古代的历史故事阅读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

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接着,诸葛亮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不久,诸葛亮碰到了东吴的鲁肃,对他说:先生,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见到周瑜,也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品。

周瑜听罢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坦然地告诉他:“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夜里,曹操不敢贸然出战。

你我放心饮酒取乐,等大雾散尽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霎时间,箭飞蝗,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

过些时间,诸葛亮又令船队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并嘱加劲地擂鼓呐喊。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

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商部落为营救商汤,不得不用美女和贿赂夏桀。

商汤获释回到部落,决心*夏朝。

他重用德才兼备的伊尹为师,暗结夏都中的反夏同盟祝融氏,起兵讨伐夏桀。

商军与祝融里应外合,攻克夏都。

夏桀带美女沿颍河逃向东南,途中不禁奔波而死。

商汤在夏都东侧他的先王帝故都---毫(今偃师市)这个地方建立商都,开始了中国历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的统治。

【篇二】关于古代的历史故事阅读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

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

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

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

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

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

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音bìn),本领比他强。

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

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

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

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音hándān,今河北邯郸西南)。

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

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

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

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

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

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

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

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

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

韩国也向齐国求救。

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

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

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

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

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

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

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

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

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

”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

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

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

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

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

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

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

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

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

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

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篇三】关于古代的历史故事阅读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

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

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

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

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

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

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

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

“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

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

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

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

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父母带着小张衡一起到打谷场上纳凉。

这是人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

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过家家。

只有张衡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呆在旁边,望着茫茫夜空,嘴里还小声默念着“一个,两个……”母亲以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着了,就说:“衡儿,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着吧,不要愣在那里,丢了魂似的。

”张衡好像没听见,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望着苍穹。

父母见他没吱声,也就不再管他。

又过了好一会儿,大人们都困倦了,接二连三地回家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望着天空。

这时,一个大点儿的孩子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咳!傻了,老瞅着天上干什么,那上边又不会掉金豆子。

”张衡这才回过神来,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说:“谁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数星星。

”此语一出,大家都愣住了。

“什么,什么,数星星,真新鲜,还有数星星的傻瓜。

那我问你,数清了吗?”那位大哥哥问。

“我还没有数完呢,不过现在己经数到一千多颗了。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插话道:“孩子呀,别数了,天上的星星是数不完的。

这些星星无穷无尽,飘忽不定……”张衡却打断老爷爷的话:“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颗,只要我坚持数下去,肯定会数完的。

”老爷爷被张衡的执著精神打动了,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衡的父亲赶紧过来打圆场:“不许这样跟老爷爷说话。

”张衡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连忙向老爷爷道歉。

但他回过头来,还是想跟父亲辩解一番。

父亲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说:“衡儿,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这样挨个数是不行的。

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规律的,你要按照这些规律,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

这样才会把它们弄清、记牢。

”小张衡点了点头,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

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

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

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

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

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有时,张衡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亲自来到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测量大地的震感。

有一次,他把测震仪插入大地,刚要读取数据,一波剧烈的余震袭来,离他不远处的一道土墙轰然坍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