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20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20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五六十年代文学事业的繁荣及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新成就;新中国影视艺术、绘画、书法和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迅速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讲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文艺作品,加深对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主旋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我国文艺繁荣、体育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
在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两个高峰,产生许多优秀作品。

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义革命建设风貌和改革开放分别是这两个时期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广泛开展群
众性的体育活动,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和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

3.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提高的
重要标志,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为之振奋。

从而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处理方法】:
(1)、在教学中注意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通过图片、视频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通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艺术成就。

通过数字微视频,数字材料,图片,视频了解体育事业的成就。

2、【难点】:(1)、对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

(2)、为什么说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处理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也推动学生间的合作和互动,从而解决难点问题。

课前导学:
(1)、查找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及其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调查他们年轻时所喜爱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并请他们介绍这些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的主要内容。

查找有关五六十年代及七八十年代一些著名文学作品资料,收集有关这一时期电影、电视的录像、剧照等。

(2)、查找体育发展的相关资料,收集运动员刻苦训练的事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品读历史,智慧人生,欢迎大家和我步入历史课堂。

首先共同欣赏一段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视频重现了哪一历史盛况?2、欣赏后,你的感受是什?)
2、学生回答,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北京申奥成功场景的再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激昂的学习情景。


3、过渡:新中国成立后,除了体育事业,我国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起走进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影集,开始今天的旅程,……
讲授新课:
1、探究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观看视频《百花齐放》,探讨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展示:1、政策导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当年的会场景景和毛泽东的书法题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材料,使学生了解“双百方针”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可以从创作内容方面来考虑。

一个历史镜头: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建国后文学作品大量涌现。

2、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102-103页:新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哪两个高峰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及内容分别是什么?然后完成屏幕所示表格。

可以在课本中做好标记。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设计与填写,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


学生回答展示:时间,作品,简介其中一部作品的内容
3、简要介绍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领域百花凋零,过渡到第二个高峰期。

4、第二个高峰期:学生回答,教师展示。

集体朗读艾青的诗歌:《盼望》。

“知识小卡片”简介矛盾文学奖,鼓励学生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提高其修养。

5、过渡:文艺作品除了小说、诗歌、散文等,还有哪些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音乐、影视、舞蹈、戏剧、杂技、绘画等。


6、那么建国后出现的艺术作品有哪些?学生列举,展示
7、拓展提高:由电影《红高粱》,引出作家莫言及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8、各小组交流课前调查成果。

小组代表发言。

9、三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视频并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观看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0、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热爱健康有益的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鉴赏
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介绍讲述。

然后展示:调查视频。

教师总结:同学们爱好很广泛,但是应该热爱健康有益的艺术作品,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也向更加多样化方向发展,不健康,不正常的文艺现象也是有的,希望大家不仅要做文化的接收者,更要做文化的监督者,使自己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1、小组“合作探究—难点剖析”。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对家中三代人的调查,得出:作品大量涌现;处于不同的时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反映时代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进一步理解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2、接下来进入挑战环节:一共有4个问题,可以选择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精选的四个问题,简短的片段,使学生在欣赏艺术魅力的同时,激发文艺兴趣,感受新中国的艺术成就。

同时渗透品德教育。


过渡:同学们除了爱好文学艺术外,还有谁对体育特别感兴趣?请说说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开始我们的体育之旅———
我们的体育之旅
1、首先仔细观察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思考:在旧中国和新中国,我们的体育水平有什么不同?
一个人的奥运会 1990年北京亚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学生思考回答:中国体育事业从“东亚病夫”—到冲出亚洲—到走向世界。

2、实话实说:能说说你参加过或者看到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有哪些吗?学生列举后,播放《身边的体育》视频。

3、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以史为据,展示视频《中国60周年体育回顾之—零的突破》。

4、再来倾听数字的声音:根据导学案中的数字材料,思考回答
3个问题。

(1)、结合刚才所学和资料分析,这说明了什么?
(2)、中国走向体育大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发展体育运动除了振国威,赢得荣誉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5、观看视频《2008奥运会中国51枚金牌回顾》,以此为例,重温我国体育的辉煌!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材料、问题和感性视频,让学生了解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
6、学生观看《女排队员》照片、视频后回答问题:
1.中国女排为什么会取得辉煌成就?
2.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探究女排精神:是她们制胜的法宝——学生配乐朗诵、品味。

落实到行动上,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