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狗疾病的免疫及治疗

狗疾病的免疫及治疗

关于犬疫
[主症]
发热、粘脓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肠卡他、脑神经症状、硬庶症、皮
肤发疹。

犬瘟热是犬科(犬、狐、貉)、鼬科(水貂、雪貂、黄貂和浣熊科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本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广,遍布全世界。

临床症状极为多样,可单独为肺炎或上呼吸道炎症;也可表现为严重的胃肠炎或神经症状。

本病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和二次感染,使病情加重,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康复犬还易遗留抽搐、癫痫、麻痹样后遗症。

该病是危害养犬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流行病学]
犬瘟热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品种、年龄和季节性,并有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周期性。

纯种犬较杂种犬和土种犬易感,断奶至1岁龄犬发病率最高,老龄犬和哺乳仔犬极少发病,初冬至早春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

病后康复的大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仔犬通过胎盘和初乳获得达到母犬70%~80%的抗体而获得保护。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和带毒犬。

病毒存在于肝脏、脾脏、脑、肾脏、淋巴结组织中,通过眼泪、鼻汁、唾液、尿液及呼出的空气向体外排毒,污染周围的空气、水源、食物、用具,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临床康复的患犬,可长时间向外界排毒,是常被人们忽视的传染
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

通过飞沫经眼结膜、口腔、鼻粘膜以及阴道、直肠粘膜而感染。

该病毒传播性极强,在同一环境下饲养的人,无论采取怎样的隔离措施,最后还是难免相互传染。

为此,犬场新购人犬时,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隔离观察。

[病源]
早在1905年Carre提出本病的病原是一种病毒,1951年Dedie首次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出犬瘟热病毒。

现己查明犬瘟热病毒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与该属的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有着密切的抗原关系。

犬瘟热病毒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紫外线和有机溶剂敏感,易被日光、酒精、乙醚、甲醛、来苏儿所杀死;2~4C可存活数周,室温下存活数天,50~60Cl小时可使该病毒灭活。

pH4.5以下和9.0以上的酸或碱环境可使其迅速灭活,但低温冷冻可以保得数月,冷冻干燥可保存数年。

[临床症状]
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倦怠,眼、鼻流出水样分泌物,在1~2天内转为粘液脓性。

这时进行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吞噬能力下降。

此后有2~3天的缓和期,体温趋于正常,精神、食欲有所好转。

此时应加强护理和防止继发感染,否则易继发肺炎、脑炎、肾炎和膀胱炎。

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病犬,鼻镜干裂,排出脓性眼哆和鼻汁,角膜可发生溃疡和穿孔。

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砺,有锣音,存在湿性或干性咳嗽。

以消化道炎症为主的病犬,有的开始献出现呕吐,食欲不振;当胃肠出血时,食欲废绝,排粘液便或干便,严重时排出高粱米汤样血便,此时,迅速脱水、消瘦,与急性出血性肠炎的症状十分相似。

但只有通过病原检查才能确诊。

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病犬,有的开始就出现神经症状;有的开始表现为呼吸道或消化道炎症,经7~10天后,再表现出神经症状。

初期颞肌阵发性震颤,口唇抽动,流涎,空嚼,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倒地抽搐,呈癫痫样发作。

持续时间不等,一天发作几次到十几次,预后多不良。

有的呈现一肢或几肢抽搐或后躯麻痹,康复后常留下后遗症(舞蹈症)。

以皮肤症状为主的病例比较少见,在体温升高的初期或疾病的末期于腹下或股内侧皮薄、毛稀少的部位出现米粒大至豆粒大小的痘样疹。

初为水泡样,后因细菌感染而发展成为脓性,最后干涸脱落。

尚有少数病犬的足垫先表现为肿胀,最后呈过度增生、角化而形成硬脚掌病。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初步诊断。

该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又常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成继发感染,便症状缺乏特征性。

但最后确诊必须通过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

包括病毒分离、电镜观察及荧光抗体检测。

血清学诊断。

包括中和抗体试验(中和抗体在感染后6~9天出现,
30~40天达到高峰)、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可以在感染后3~4周至2~4个月检测出),此外,还可进行琼脂扩散沉淀反应试验。

犬瘟热ELISA诊断试剂盒在快速、准确诊断犬瘟热上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预包反应杯三个,分别编1、2、3号,每杯加稀释液一滴(约50微升),1号杯加待检样品一滴,2号杯加阴性对照液一滴,3号怀加阳性对照液一滴,然后每个反应杯再加酶标抗体一滴,振动混匀置37C或43C温育30分钟,或20C室温下存放l小时。

取出反应杯甩掉液体,每孔加满洗滴液,静置1分钟,甩掉液体,再加满洗涤液甩掉,重复5~6次,用自来水冲洗掉杯孔中的泡沫,甩干每杯孔中液体,加显色剂A一滴,再加显色剂B一滴,室温显色5~10分钟观察结果。

无色为阴性,蓝色为阳性(即犬瘟热)。

待检样品可以是血清、尿液,可以直接加样;鼻汁可用生理盐水稀释;粪便每克加1毫升生理盐水,澄清后取上清液加样。

包涵体检查。

进行鼻粘膜和眼结膜涂片,检查胞浆内包涵体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在临床诊断时,还要注意与弓形体病、球虫病、蛔虫病、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

当患犬出现高热,伴有卡他性炎症(结膜炎、鼻炎、巩膜红染)时,就应该考虑犬瘟热。

出现神经症状(舞蹈症等)即可诊断为犬瘟热。

[治疗]
在感染初期,大量使用特异性的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有效。

群养犬场在发病初期对假定健康犬(无体温变化的犬)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弱毒疫苗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当临床症状明显时,则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

研究发现,犬瘟热病毒能使患犬的免疫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为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极易继发细菌感染。

为此,在治疗时应尽早使用犬瘟热高效价免疫血清或球蛋白,同时,应用犬用干扰素及聚肌胞等在体内诱生干扰素的药物,对防止病毒的扩散有重要作用。

选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并采取对症治疗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治疗也同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在病初应用血清或免疫球蛋白,配合双黄连、病毒唑、丁胺卡那(或先锋霉素)、维生素C、辅酶A、地塞米松、转移因子、干扰素或聚肌胞、复合维生素B等有效。

当出现神经症状时,选用苯巴比妥、脑活素(或脑神经生长因子、速高捷疗)、磺胺嘧啶、维生素B1,可以控制神经症状的发作与发展。

在治疗本病时,要随时监测患犬的心肺功能,当出现心衰时,应补给ATP、肌苷、细胞色素C、维生素C 等,溶人高渗葡萄糖(10%~25%)中静脉点滴。

当心率过快时考虑应用西地兰,心动过缓时考虑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选用安那加(CNB) 或樟脑磺酸钠等强心药物。

肺炎型犬瘟热时,要控制补液的数量,防止引发肺水肿或脑水肿。

治疗本病的关键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为此,除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外,良好的护理条件和科学的饲喂方法也极为重要,这是患犬康复的根本途径。

医疗实践证明,过分强调进口抗生素,超剂量应用抗生
素,忽视护理和饲喂,难免令人失望。

【预防】很重要
研究发现只有完整的犬瘟热病毒产生体液免疫的同时产生细胞免疫。

只有具备这两种免疫力的犬,才能对犬瘟热病毒产生完全免疫。

正因为如此,强毒脏器灭活苗或细胞培养灭活苗,因其只能产生体液免疫,不能诱导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持续的时间也较短,故现已很少使用,灭活苗仅在对孕犬免疫时(产前20天)使用。

目前广为应用的是犬五联(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狂犬病、副流感、犬传染性肝炎)、六联苗(五联苗加冠状病毒病)及七联苗(六联苗加钩端螺旋体病)。

这些疫苗主要为42日龄后的幼犬免疫,42日龄首免,半月后次免,15~30天内进行三免。

由于不同的幼犬其母源抗体的水平不一,而母源抗体又是干扰疫苗发挥作用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当从场外新引进或本场不同窝的仔犬进行同时免疫时,应先将它们的抗体水平凋整为一致,为此,应先将仔犬于满月断奶时统一进行高免血清注射,1 0天后再进行注射一次,使之抗体水平一致,然后半个月后进行疫苗接种,以2周间隔追加2次。

当该地区发病较多时,应在三针疫苗注射之后,再追加1~2针犬瘟热单苗。

对于母犬抗体水平低或仔犬未吃到初乳时,可以在2周龄时就进行疫苗首次接种。

由于犬瘟热病毒与麻疹病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抗原关系,可以在仔犬1月龄时用麻疹疫苗免疫一次,剂量是每犬2.5头份,至12~16同龄时再用犬瘟热疫苗免疫。

首次用麻疹疫苗免疫可避免母源抗体的
于扰,又可以产生对犬瘟热病毒的抵抗力。

祝各位的狗狗无病无灾,身体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