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_华盛顿公约_中适用国际法的问题
_华盛顿公约_中适用国际法的问题
国际法的含义及适用国际法的场合
《公约草案》中对“国际法”作了定义,规定应将其理解 为《国际法院规约》第 38 条所指的含义。但在《公约》正式 文本中却未对“国际法” 进行定义,只是在 《公约》 的报告 书中解释到,第 42 条第 1 款中“国际法”应理解为《国际法 院规约》第 38 条第 1 款所包含的意义。 据此解释,该款所指的国际法规范就包括了国际条约、 国际惯例以及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和权威学说。但仍有 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 适用的国际法是否仅是争端当事国国内法的一部分? 98 2007・12
[3] Nunan D.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J]. TESOL Quarterly. 1995,29/2. [4]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 Applied Linguists. 1999,20/1. [5]Benson, P.&P. Voller. Introduction: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A]. In Benson, P. &P.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C].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7. [6]Dickinson, L.“Aspects of Autonomous Learning”J]. ELT Jour[ nal. 1993,47. [7]Zimmerman B J, Risemberg R. 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In: Phye G D ed. 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 Academic Press, 1997.
法制・社会
《华盛顿公约》中适用国际法的问题
傅亚东
[摘 要]
为解决 20 世纪 50 年代后大量出现的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政府间的投资争议, 《华盛顿公约》 (以下简称 《公
) 约》 )应运而生,并根据《公约》设立了“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法律适用问题是该“中心”仲 裁实践中最多争执也是最多混乱的一个问题。国际法能否用来调整国家和外国投资者的关系,这在国际法学界一直存 在着争论。本文主要从一:国际法的含义及适用国际法的场合;二:东道国国内法与国际法何者优先适用两个方面进 行了阐述。
东道国国内法与国际法何者优先适用问题
对于国内法和国际法适用次序, 《公约》并无规定,但众 多权威人士都认为,仲裁庭应首先适用东道国国内法,然后 才可考虑适用国际法,而无权直接选择适用国际法。发展中 国家的代表也主张国内法效力优先,并将国际法的作用限定 于补充东道国国内法的空白疏漏。相反,发达国家的代表主 张国际法效力优先,如布罗彻斯认为: “仲裁庭应首先寻找东 道国法律之规定,然后再将结果与国际法进行对照。这种作 法并不涉及承认或否认东道国法律的有效性,但却导致违背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法能 否用来调整国家和外国投资者的关系,这在国际法学界一直 存在着争论。在订立 《公约》 时,对于草案中有关国际法的 规定,亚洲地区的一些代表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如印度) 。其 理由是在某一东道国进行投资通常意味着投资者已同意在所 有方面均接受东道国的管辖并适用东道国的法律。因而,仲 裁庭不得再被授权适用国际法,除非当事人之间另有协议。 《公约》主要起草人,中心的前任秘书长阿朗・布罗切斯 则辩解道: 《公约》的最基本特征在于确立一项国际法司法管 辖权,除非受到当事人的明确限制,否则国际仲裁庭应有权 适用国际法。仲裁庭一般会首先考虑适用国内法,只有在国 内法所采取的某项措施,或国内法的某项规定违背了国际法 时,仲裁庭才可放弃国内法而适用国际法。发达国家对此观 点,普遍持赞同的态度。 针对上述各派意见, 《公约》 起草工作组首先增加了对 “国际法”的定义,并将原来的“法律规范,无论是国内法还 是国际法”更改为“国内法和国际法规范” 。但发展中国家并 未就此表示满意。如斯里兰卡代表就认为仲裁庭只能适用东 道国的国内法,适用国际法根本背离了现行法律原则。菲律 宾代表则认为应对国际法的适用加以限制,即只有在东道国 的法律存在歧视时,才可适用国际法;或在东道国国内法律 规定可适用国际法时才可适用;或在东道国法律没有规定或 规定含糊不清时才可适用国际法。发达国家对此则持赞许的 态度,联邦德国代表认为,许多国家国内法庭都适用国内法 和国际法,若仲裁庭排除国际法的适用,岂非怪事。 但是最终,还是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妥协,在 《公约》 中 保留了仲裁庭适用国际法的自由。
如果有关争端事项,国内没有明文法律规定,也缺少这方面 的条约规定,可适用东道国承认或采纳并可转化为其国内法 一部分的国际习惯法。 (4)对国际条约存在两种解释可能时, 应解释为和国际立法相同的含义。 对于中国来说,笔者认为,在法律适用方面,首先,我 国政府与投资者达成的同意将争端提交“中心” 裁决的仲裁 协议中,应明确约定适用中国法律,包括中国参加的条约和 公约,但中国政府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作这样的规定主要 考虑到:第一,将适用法律的主动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限制仲裁庭的自由裁量权,以保护国家的立法主权。第二, 这样可以避免默示协议可能产生的纠纷。第三,可与我国国 法的规定协调起来。其次,对可适用的“国际法规则” 应 作具体分析,不一概排斥。对于我国正式参加缔结的条约, 以及承认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应同意适用。对于反映霸权主 义的旧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应予以坚决反对。
参考文献:
[1]陈安主编.国际投资争端仲裁—— “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机 制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46 页. , 第 [2] 国际法院规约》 38 条内容为: 《 第 “ (一) 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 端, 应依照国际法裁判之, 裁判时应适用: 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 (1) 约, 确立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国际习惯, (2) 作为通例之证明而 经接受为法律者; 3) ( 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4) ( 在第 59 条规定之下, 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 作为确定法 律原则之补充资料者。 参见周成新: ” 《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方法》 中 , 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221 页. 第 [3] Joy Cherian, Investment contracts and Arbitration-The World Bank Convention on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at 80 (1975). [4] Aron Broches, The convention on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 between states and nationals of other states: Applicable law and default procedure, in Selected Essays-World Bank,ICSID and other subjects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at 195 & 392 . [5]参见周成新。 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方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 1989 年版, 224 页.
[关键词] 《华盛顿公约》
国际法 法律适用
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仲裁庭是否只能适用属于争端当事国国 内法一部分的国际法?布罗彻斯认为, 《公约》文本既然把国 际法单独列出,则表明可适用的国际法不应当仅仅是指当事 国国内法的那一部分。笔者认为这一解释还是能够另人信服 的。 2. 可适用的国际法规范有哪些?报告书对可适用的国际 法虽作了定义,但并未能够就有关实体法律规范作规定。在 《公约》的起草过程中有一些国家代表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 国际法缺少投资争端方面各方公认的法律规则。法国代表提 出《公约》应拟订这方面的国际法典,但考虑到提交“中心” 仲裁的争端的多样性,为维持《公约》 的灵活性,这些建议 均遭到了否决。 我国有学者主张, “可适用的国际法规则”应理解为(1) 东道国国内法规定可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2) 东道国 国家与争议一方投资者本国订立的双边条约; (3)为世界各 国所公认的专门用来规定国家对外国人待遇的某些国际法原 则和规则,如禁止歧视待遇、不得拒绝司法等。特别是广大 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确立的一些新的国 际法原则和规则,包括联大通过的有关决议,应该承认这些 决议具有习惯国际法的效力。 3. 国际法在哪些情形下可被适用?一般认为,仲裁庭在 以下情形下可适用国际法: (1) 争端当事国国内法要求适用 国际法包括习惯国际法时; (2) 争端事项或争议本身直接受 国际法调整和规范时,例如受有关争端当事国和争端当事人 所属国之间条约调整时; (3)争端缔约国法律,或依法采取 的措施违背了国际法。在此情形下,为纠正国内法,可适用 国际法。
法制・社会 国际法的国内法或行政措施不被适用之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 国际法绝对优于国内法。 ” 其实,国际法对东道国的关系,只应限于起补充的作用, 认为是一种审查、纠正关系的解释是不能成立的。首先,从 《公约》制订过程看,这种解释没有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 见,不符合《公约》的立法本意。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讨论制 订 《公约》 时,本来是反对规定适用国际法的,最后形成的 规定实际上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互妥协的结果,反映 了两类国家各自观点和利益的平衡。既然是一种妥协,平衡 关系,东道国法与国际法在效力关系上顶多也只能是一种平 等的关系,如果不是这样,而主张国际法可以审查、纠正东 道国法,在效力上优先于东道国法,那么在《公约》中规定 可适用东道国法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哪里还能谈得上是 一种平衡呢?再者,从理论上讲,这种解释也站不住脚。我 们知道,国际投资关系及其争议在本质上是隶属于国内法管 辖的事项,从来不受国际法支配。外国投资者的权利只能直 接取自于东道国国内法, 当然也就只能受东道国国内法调整。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并不 直接调整国家同私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只要东道国未对 外国私人投资者承担国际义务,国际法就不得过问和干预该 国国内法如何调整双方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这方面根本就 不存在什么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问题。上述观点混淆了国际 法和国内法的不同作用和相互关系,否认了国家立法主权权 利,是错误和有害的。 笔者认为,调整投资关系的应是东道国国内法,可适用 的国际法规范只能是东道国参加、订立的条约,以及东道国 承认、接受并与东道国国内法律规定或立法精神不矛盾的国 际习惯法。 东道国国内法与有关国际法规范的关系应理解为: 必须以东道国国内法律为主,有关国际法法律规范起从属和 辅助作用。具体可以归纳为(1)仲裁庭应首先适用东道国国 内法,如东道国未参加这方面条约,也未承认这方面的国际 习惯,则全部适用国内法; (2) 如果在有关争端问题上,东 道国参加或订立的条约与国内法都有规定,并且有矛盾冲突 的话,可优先适用有关条约的规定。如果国内法没有规定, 而参加的国际条约有规定的话,可适用有关条约的规定。 (3) (上接第 62 页) “自主学习”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自主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施非一日之功,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必须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 才会摆脱被动的局面,将 “知识传递型” 教学转变为“能力 培养型” 教学,将“老师要我学” “父母要我学” 的被动局 、 面转变为 “我要学” “我想学” 的主动求学的局面,力求充 、 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将有针对性、 有计划、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和有实效的学生自主学习融为一 体,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 力为目的的自主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