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专题培训(家庭篇)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专题培训(家庭篇)
做一名称职家长,科学开展幼小衔接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专题培训(家庭篇) 主讲人:###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中明确 提出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 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 点教学”的要求。
2.准备一个小书架,放上和孩子一起挑选的、适宜孩 子阅读的书籍。
3.准备一个有多个抽屉的柜子,和孩子一起给每个抽屉 贴上标签,分类存放学习文具和用品。文具应实用、朴素, 外表华丽的学习用品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容易引发攀 比心理。
在人文环境的营造上,我们建议: 1.打扫卫生、摆放物品、更换书籍等都让孩子自己动手, 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小天地。 2.营造亲子互学、共同读书的氛围,经常在安静的环境 中与 孩子一起相伴看书,做爱读书、爱学习的榜样。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 么、怎么学 都是有方法和规律可循的,切忌拔苗助长,否 则会适得其反。
五、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主要指整洁、安静、温馨的物质 环境和富有 鼓励、支持、民主气氛的人文环境。在物质 环境创设方面,我们建议:
1.选择高度合适的书桌和椅子,书桌上放置孩子喜欢 的台灯、闹钟等。
1.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 关注自己的态度和言语,用欣赏的话语对孩子进行 激励。如:“你越来越像个小学生了。”“只要努力, 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让孩子觉得上小 学很光荣,很自豪。
2.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孩子对学习是否感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 否合 群?这三方面的情况会影响孩子入学后的适应。家长 需要时刻关注孩 子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其产生学习兴趣,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家长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 学会独立,如,让孩子自己起床、收拾房 间、整理物品等, 学会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从这个文件我们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已经很清楚地认识 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要求各 级各类幼儿园要坚决克服小学化倾向,小学坚持“零起点”教 学。
然而,当前我们一些家长还是热衷于让孩子早学小学知识, “赢在起跑线上”。一些幼儿园觉得要顺应家长需求,明修栈 道暗度陈仓,也在违背教育规律,讲授小学化知识。这些问题 必须纠正。
1.清楚认识自己角色的转变。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 学生的家长了,积累相关的经验,如:主动向家中有小学 生的邻居或亲友询问请教,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和 针对各 类教育问题的处理方式等。
2.帮助孩子调整好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孩子要入小学 了,每天的作息要有规律。如:用餐、学习、休息都应安 排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作息 时间 表,增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间,要带头按新的作息 时间生活,培养 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5.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能否记住两、三个简单 的任 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6.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彩笔等物品。 7.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家人的姓名和电话 号码。 8.孩子遇到困难是否能主动寻求帮助。
三、孩子入学前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在幼小衔接这个时期,为了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 持,家长需 要和孩子一起完成角色的转变。
幼儿园是幼儿上小学的过渡阶段,对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的问题,很多家长有困惑、有误区,下面就和各位家长朋友谈 谈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家长对幼小衔接应持怎样的态度?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大事,对于幼小衔接中的一些 问题,家长 要理性看待,既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松懈 放任,要树立积极、科学的态度。
3.理智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进入小学后,面对孩子 学习成绩的波动家长不要急躁,要冷静、 理智地分析原因, 找有经验的朋友或老师请教。不要让孩子独自承受学 习的 压力,应成为孩子的朋友, 和他一起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 困难。
4.客观看待孩子的特点和优缺点。客观分析自己的孩子 在个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能力上有什 么长处和短处, 对孩子进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结合 孩子的优势帮助他扬长补短,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
3.出现问题时与孩子积极沟通。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并 进行积极地引导。如:“你已经尽力了”“你一直很认真, 如果……会更好”。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指导并 协助他们解决问题,但不可包办代替。
二、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应关注哪些问题?
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常常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学习 和积累,而忽 略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良 好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通过 观察、谈话等方法全面了 解孩子在心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以下这 些方面可以帮助您分析、了解孩子的状况:
1.孩子是否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和向往。 2.孩子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能较快适应;是否能与 老师、同 伴友好相处。 3.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故事后是否能回 答相关的问题。
4.孩子能否独立完成系鞋带、收拾 自己的物品和玩具、整理 书包等事情; 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如厕 ,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等。
5.冷静对待孩子和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当孩子与同学 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应该客观分析经过和原因,不应该 袒护孩子,应理智地分析和帮助孩子化解矛盾,必要时可 以请 教师帮忙协调。
四、需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吗?
在孩子入学前,一些家长因担心孩子知识储备不足, 难以应对小 学的学习,让孩子超前学习拼音、运算、 英语等知识。对一般儿童而 言,这样做的结果弊大于 利,其危害是:
1.损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小学的知识,家长或 一些教育机 构常常采取灌输式学习方式,让孩子进行机 械记忆和训练,这种做法 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
容易养成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孩子过早掌握了小学 的学习内容后,容易变得不爱倾听、不专注,课堂听讲 的效率会大打折扣,降低学习质量。长此以往,也不能 养成 良好的听讲习惯,会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