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三维平法识图教程(第二版) 第5章

建筑三维平法识图教程(第二版) 第5章

7
5.2
——CONTENTS——
有梁楼盖板 平法施工图识图
5.2.1 钢有梁楼盖平面注写内容 5.2.2 板块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5.2.1 有梁楼盖平面注写内容
5.2.1 有梁楼盖平面注写内容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 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 标注。 (1)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 向,从下至上为Y 向。 (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 (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 向,径向为Y 向。
26
5.9
——CONTENTS——
楼板相关构造类型 与表示方法
5.8 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表示方法
5.9.1 楼板相关构造平法识图
楼板相关构造的平法施工图,是在板平法施工图上采用直接引注 方式表达。
5.9.2 楼板相关构造编号表
楼板相关构造编号按表5-4 的规定。
28
5.10
——CONTENTS——
24
5.8
——CONTENTS——
无梁楼盖识图案例
5.8 无梁楼盖识图案例
该案例是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是采用平面注写方式 表达的。案例中介绍了无梁楼盖板块[柱上板带(ZSB)、跨中板带 (KZB)]和暗梁(AL)的钢筋标注情况。
标注的钢筋内容包括: 板上部贯通纵筋、板下部贯通纵筋、板负筋、跨数及有无悬挑等。 图纸中的标注是以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来说明钢筋的配 筋情况。
5.6
——CONTENTS——
梁楼盖平面标注 识图方法
5.6.1 无梁楼盖板带集中标注的 注写内容
5.6.2 无梁楼盖板带原位标注的 注写内容
5.6.1 无梁楼盖板带集中标注的注写内容
5.6.1 无梁楼盖板带集中标注的注写内容
集中标注应在板带贯通纵筋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X 向为左端跨,Y 向为下端跨)注写。相同编号的板带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 板带编号(注在圆圈内)。
30
5.10.2 后浇带的注写内容
5.10.2 后浇带的注写内容
后浇带HJD 的引注。后浇带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 后浇带留筋方式等由引注内容表达,包括:
(1)后浇带编号及留筋方式代号。本书提供了两种留筋方式, 分别为:贯通留筋(代号GT),100% 搭接留筋(代号100%)。
(2)后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设计应注明相关施工要求。
9
5.2.2 板块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5.2.2 板块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 力钢筋。
1. 板支座原位标注中上部非贯通纵筋的注写内容
(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在配置相 同跨的第一跨,垂直于板支座绘有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以该线段 代表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 如①、②等)、 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在括号内,且当为一跨时可不注), 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 (2)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伸出长度,注写在线段的 下方位置。当中间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向支座两侧对称伸出时,在支座 一侧线段下方标注伸出长度,另一侧不注,如图5.5所示。 (3)当向支座两侧非对称伸出时,分别在支座两侧线段下方注有伸出 长度,如图5.6 所示。
5.1
——CONTENTS——
有梁楼盖 平法识图
5.1.1 有梁楼盖的概述 5.1.2 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特点 5.1.3 连续板的受力特点
5.1.1 有梁楼盖的概述
5.1.1 有梁楼盖的概述
在建筑结构中,平面尺寸较大而厚度较小的构件称为板。 板通常是水平设置,但有时也有斜向设置的(如楼梯板和坡 度较大的屋面板等),板主要承受垂直于板面的各种荷载,属于 以受弯为主的构件。板在房屋建筑中是不可缺少的,其用量也很 大,如屋面板、楼面板、基础板、楼梯板、雨篷板、阳台板等。
关于悬挑板的注写方式如图5.10 所示。当悬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 150mm 时,应指定板端部封边构造方式,当釆用U 形钢筋封边时,应指 定U 形钢筋的规格、直径。
3. 有梁楼盖板贯通纵筋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当板的上部已配置有贯通纵筋,但需增配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 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隔一布一”的方式配 置。“隔一布一”方式,为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相同,两 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1/2。当设定贯通纵筋为纵筋总截 面面积的50% 时,两种钢筋应取相同直径;当设定贯通纵筋大于或小于 总截面面积的50% 时,两种钢筋则取不同直径。
楼板相关构造 直接引注方法
5.10.1
5.10.2 5.10.3 5.10.4
5.10.5 5.10.6
纵筋加强带注写的 有关事项
后浇带的注写内容
柱பைடு நூலகம்的引注示意图
局部升降板的引注 内容
加腋板的引注内容
板开洞的引注内容
5.10.7 板翻边的引注内容 5.10.8 角部加强筋的引注
内容 5.10.10 抗冲切箍筋示意图 5.10.11 抗冲切弯起筋示意
5
板平法


识图规则
“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土建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学习思路������
本章介绍了有梁楼盖与无梁楼盖平法识图规则及基本受力特性;通过 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的平法识图案例详解,掌握板标准钢筋构造与识 图方法。同时,学习本章应结合《建筑三维平法结构图集》(第二版) 板钢筋标准构造详图三维示意图对照学习。

5.10.1 纵筋加强带注写的有关事项
5.10.1 纵筋加强带注写的有关事项
纵筋加强带JQD 的引注。纵筋加强带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 图表达,加强带内配置的加强贯通纵筋等由引注内容表达。纵筋加强带 设单向加强贯通纵筋,取代其所在位置板中原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根 据受力需要,加强贯通纵筋可在板下部配置,也可在板下部和上部均设 置。纵筋加强带的引注如图5.16 所示。
学习目标
1. 认识钢筋混凝土有梁楼盖、无梁楼盖和楼板相关构件。 2. 掌握钢筋混凝土有梁楼盖与无梁楼盖的识图规则。 3. 掌握钢筋混凝土有梁楼盖与无梁楼盖的钢筋构造。 4. 完成有梁楼盖与无梁楼盖平法识图案例训练。
2
目录
Catalog
5.1 有梁楼盖平法识图 5.2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识图 5.4 无梁楼盖平法识图 5.5 无梁楼盖平法注写的有关内容 5.6 无梁楼盖平面标注识图方法 5.7 无梁楼盖平法注写的有关内容 5.8 无梁楼盖识图案例 5.9 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表示方法 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
柱帽的立面形状有单倾角柱帽ZMa( 图5.19)、托板柱帽ZMb( 图 5.20)、变倾角柱帽ZMc( 图5.21)和倾角托板柱帽ZMab( 图5.22) 等, 其立面几何尺寸和配筋由具体的引注内容表达。图中cl、c2 当X、Y 方 向不一致时,应标注(c1,X,cl,Y)、(c2,X,c2,Y)。
33
5.10.3 柱帽的引注示意图 34
5.10.3 柱帽的引注示意图 35
5.10.3 柱帽的引注示意图 36
5.10.4 局部升降板的引注内容
5.10.4 局部升降板的引注内容
局部升降板SJB 的引注见图5.23。局部升降板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 平面布置图表达,其他内容由引注内容表达。局部升降板的板厚、壁厚 和配筋,在标准构造详图中取与所在板块的板厚和配筋相同,当采用不 同板厚、壁厚和配筋时,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
18
5.4.2 无梁楼盖的特点
5.4.1 无梁楼盖的概述
无梁楼盖把原来集中受力的梁变成无数分散空间受力的工字结构 体系,使同高的楼层扩大净空,节省建材,提高施工进度,而且质 地更密,抗压性更高,抗振动冲击更强,结构更合理。特别是这种 “无梁楼盖”使楼层空间布置摆脱了梁的制约,变得更合理。
无梁楼盖的优点:无梁板结构因不设置梁,板面负载直接由板传 至柱,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路径简捷、净空利用率高、造型美观、 有利于通风、便于布置管线和施工的优点。
10
5.2.2 板块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11
5.2.2 板块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4)对线段画至对边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长纵筋,贯 通全跨或伸出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伸 出长度值,如图5.7 所示。
12
5.2.2 板块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5)当板支座为弧形,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状分布时,注有配 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加注“放射分布”四个字,如图5.8 所示。
5
5.1.2 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特点
5.1.2 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特点
钢筋混凝土板是房屋建筑中典型的受弯构件,按其受弯情况,又 可分为单向板与双向板;按其支承情况分,还可以分为简支板与多跨 连续板。
6
5.1.3 连续板的受力特点
5.1.3 连续板的受力特点
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板。连续 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 弯矩考虑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考虑负筋。
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板带宽和贯通纵 筋。
22
5.7
——CONTENTS——
无梁楼盖暗梁的平面注写内容
5.7 无梁楼盖暗梁的平面注写内容
1.无梁楼盖的集中注写内容 暗梁集中标注包括暗梁编号、暗梁截面尺寸(箍筋外皮宽度× 板厚)、暗梁箍筋、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4 部分内容
2. 暗梁支座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 暗梁支座原位标注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当在暗梁 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端时,则将其不同数值标 注在该跨或该悬挑端,施工时按原位注写取值。当设置暗梁时,柱 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标注方式与本书梁平法一致。柱上板带标注的配 筋仅设置在暗梁之外的柱上板带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