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山寨的几个基本概念山寨:有人认为, “山寨”原含义是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势力范围,有着不被官方察觉或者 不愿管辖的意味。
当“山寨产品”出现后,因为概念的因素人们往往会与“黑工厂”、 “地 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
艾君认为,山寨就是山里的村寨的意思,指的是具有弱小、隐蔽、容易被社会忽视的特点。
艾君不赞成将山寨理解成土匪似的占山为王的势力范围。
山寨产品: 艾君认为, 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 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 人士, 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 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欣赏的产品 (包括文 化产品) 的消费欲望, 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 而 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 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但不是名牌产品)。
山寨文化: 艾君认为, “山寨文化”则是指山寨产品从策划、创意到加工制造,以及推向市 场过程中,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社会上所形成的一种被社会广泛关注, 或者引起争议的社 会现象。
二、关于山寨文化现象起源 应该说, 艾君关注 “山寨” 这种现象有近 20年了。
只是那个时候人们将这种 “复制、 模仿、 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 性低价位” 的产品方式还没有叫它为 “山寨产品”, 这种科技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没有人去争 议、关注。
也就是说像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日用小商品”、“白沟皮货”、“中关村科技 产品” 等制造加工现象没有人去关注它的性质、工艺制造过程,以及产品组件等等。
所以现 在许多专家、学者将“山寨”源于归为广东,艾君还是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艾君认为, 将这种模式和现象给冠以 “山寨” 这个名词可以说起源于广东, 但本质上的山寨 产业模式、山寨产品、山寨兴起并非就是单一起源于广东。
“山寨现象”出现和产生的背景是与改革开放大背景相关联的。
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 力发展市场经济”、走“科教兴国之路”,提倡“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和“让一部分 人先富起来” ,要“走多种经营之路” , 技能手”、“致富状元”等大政方略。
这为 境。
随着国门敞开, 国际旅游和交流的增多, 国人看到了许多梦里都没有见到过的产品, 馋,但价格太贵只能望而生畏。
那时,我们经常听到“外国的月亮也是圆的”这句话。
实际 上说明那时的中国的确太落后了,觉得发达国家的一切都很新鲜。
国人需自强。
“向科技进军”、“向现代化进军”,“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是那 个时期最响亮的口号。
不懂?没见过?就要谦虚向别人学习、 向别人看齐。
然而, 许多高科 技产品价格太高,技术转让费也昂贵。
可那时的中国国力太弱,钱太少了,卖不起。
难道这 是理由?如何办?只有自力更生。
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 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那个年代 多少有志者, 包括民间科技能手, 为国家补上了科技不足、 资金不足这一难题。
采取的方式, 就是研究、仿制、改良和创新。
他们为中国的民间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八十年代,尤为典 型的“山寨”大本营就是“温州的日用小商品”、“河北白沟的皮制品”、“青岛即墨路小 商品”等,以廉价、实用、时尚著称,实际多为仿制品和复制品,但迎合了当时老百姓口袋 还没有鼓起来的生活所需, 为我国的商品流通和发展开了先河。
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的大 多数高科技、民营科技都有目前所讲的“山寨”痕迹。
过去的电脑的组装、电视机的组装、 铅字打印机等,其本身就是最大的“山寨产品”。
实际上。
至今许多大型有自己品牌的电脑 一些产品的进口,以及非法走私品的钻孔而入,中 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品无论式样和功能都让人眼 “搞活城乡贸易” ,倡导“科技攻关热” ,培养 “科 山寨主”的产生和“山寨产品”发展提供了环厂家还有“山寨”痕迹。
为何?你想过吗?电脑的脑子这个最核心的部分“ 己本厂生产的就无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可言。
三、关于山寨现象在广东热起来的原因 那么, 为何“山寨现象”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后的今天, 呢?艾君认为,这是因为 IT 业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势的产业有关。
近几年,我国手机、数 码产品、 游戏机等 it 业发展迅猛, 也备受国人青睐, 由此而引发的 IT 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 大量涌现。
据悉,近几年我国各种教育渠道培养的 IT 业的大学毕业生有上千万。
正规、大 型、知名的it 企业就业岗位的不足,使大部分IT 人才无法进入大型的知名的 it 企业工作。
就业的压力, 使他们只有走自己的路, 自主发展创新之路。
因为受发展资金的不足和科研条 件的限制,只能走短平快、加工、模仿和改良发展的轨道。
而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主创业的优势,许多“ IT 山寨王”靠这种方式发了财,赚到了钱, 全国 it 人才大量涌入也就成为正常。
这些“ IT 山寨王”是很有思维也很有经营头脑的人才。
他们最了解市场的需求,也最懂得 这个行业发展的特点。
针对眼下合资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因品牌效应价格高、产品更新慢, 难以满足普通百姓需求的情况下,“ it 山寨王”自然会瞄准这一市场的潜力,迅速加工、 模仿和改良自己的低价位的平民产品投放市场。
市场竞争本身就是饵鱼讹诈,存在着残酷性。
这一现象,自然也会引起一些正规、大型、知 名的 IT 企业的反感和舆论压制。
但对于这种“山寨现象”在国际上也找不到合理的法律依 据进行限制。
高科技产品的复制用的仅仅是从原理,从商标、 内容和形状都进行了修改,毕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盗版复制; 高科技产品的仿制并没有使用对方的商标更并非完全意义上 的造假;高科技产品的改良却是科技创新的范畴。
所以,许多国内外大型企业也是束手无策。
另外,因为研究“山寨”现象的人少,许多人误解了“山寨产品”的概念,没有搞清楚“山 寨”仅仅是个借用的概念,实际“山寨”已经赋予了现代许多理念。
所以造成社会上有人把 “黑工厂” 、“地下工厂” 生产的 “三无” 产品误解成了 “山寨产品” ,有人将善打擦边球、 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的行为当成了“山寨行为”。
在这种多方面造成的文化背景下,“山寨”现象引起争议, “山寨文化”的发展起源于民间,在发展中被社会所接受, 然会冲击着人们意识观念中的传统思维模式和道德观念,四、艾君认为,“山寨现象”的出现和流行是一种思维的革命和意识的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讲, 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对其他个体、群体和组织中的主流产品、主流意识、 主流现象的学习模仿、借鉴和改良,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先进性— 对于现代意义的 “山寨文化现象” 必须正确地理解它的发展背景和出现的时代意义。
不能只 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反面,不去认识它的正面;不能凭主观和感受对待它,而不从客观 和发展角度去分析它。
在一个以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培育市场的国家,合理规范、正面引导“山寨文化”,倡 导借鉴、 学习和改良意识和行为, 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 也会为科技进步打下扎实的 科技基础。
“山寨文化” 的出现和流行, 实际上就是带有一种思维的革命和意识的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 讲,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个体、 群体和组织对其他个体、 群体和组织中的主流产品、主流意 识、主流现象的学习模仿、借鉴和改良, 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先进性。
具有很强的 创新意识和智慧。
我们不能将社会存在的造假行为、 盗版行为等侵权行为强加到 “山寨文化” 的范畴。
“山寨文化”中的复制并非是完全意义上带有盗版、造假等侵权行为的复制。
“山寨文化” 的复制是一个模仿、 借鉴、学习和改良的过程,无论从产品名称、 产品内容或者技术的内涵 和范畴以及表现出的式样都已经焕然一新, 尽管会有相似性, 但像并非是也。
已经并非是原 来意义上的产品了。
“相似” 并非“就是” ,这也是任何国家都无法从法律上对 “山寨现象” 进行法律制裁的原因。
实际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和管理理念,以及人的思维价值观的 变革,都带有目CPU 都不是自 却在广东被炒作起来了被炒作起来也成为必然。
被政府所包容, 因而这种文化自 促进产品的革新进步和时代的变革。
山寨现象”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前所言的“山寨文化” 的现象。
无论从电视机、电脑、汽车,还是食品包装、报刊版式、女人所有用品等等,都是从“山寨产品” 开始逐渐走向自主创新自己发展的轨道。
不仅在我国,就是我国的台湾经济、韩国经济、日本经济的腾飞前期,都是在模仿、借鉴、学习和改良的过程带来质的飞跃,都有“山寨现象”的痕迹。
艾君认为,在目前国际上技术封锁,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补上技术的差距、观念的落后,重视山寨文化现象的研究和合理规范运用对实现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减少差距有着时代意义,包容、学习、借鉴和改良就是打开思维的钥匙,学会了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发展自我、壮大自我的过程。
就是一种敢向世界挑战的勇气和思维,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
“山寨现象”出现的时代意义:辩证地看待“山寨现象”则会发现它的存在有一些时代积极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讲,“山寨”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产业模式和形式。
应该充分肯定它的价值、包容它的存在、规范一些行为和社会道德,让“山寨”成为发挥民间智慧和创造力,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市场流通、促进消费的一种动力-- 对待“山寨文化现象”问题,艾君认为,如果我们站在中国,站在当今的中国,站在市场经济发展期的中国,辩证地看待“山寨现象”则会发现它的存在有一些时代积极意义。
山寨现象”的时代积极意义辩证地看待“山寨现象”则会发现它的五、存在有一些时代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山寨产品”对产品垄断带有监督职能。
模仿、借鉴、改良和创新而生产出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的产品,有效地监督和促进了名牌主流产品的霸主垄断地位,促使其产品的透明化和销售价格的回落,形成了市场产品的竞争氛围。
二是“山寨产品”促使社会主流产品的技术革新。
“山寨产品”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甚至其技术的革命性,给一些名牌主流产品企业以压力感,迫使他们进行技术革命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有效地促使了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三是“山寨现象”搞活了流通。
山寨现象来自民间,最能体现出民间的对产品的诉求,所以备受民间草根群体的喜爱,促进了社会的消费,搞活了流通市场。
四是“山寨文化理念”带来了思维意识的革命。
艾君过去曾经多次撰文讲过,看一个民族的是否进步主要看这个民族的思维和意识,以及这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观一个民族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这个民族是否有包容品质和对事物认识的前瞻意识,是否能迅速接纳、借鉴世界上具有科学价值的先进文化和思维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