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资料整理1.《孙子兵法》产生时期是春秋末期,为大军事家孙武所著。
2.《孙子》是对春秋时代及其以前战争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和军事行动的一些特点,主要有:一是战争性质多为争霸战争;二是速战速决的作战主张;三是不主张攻城,认为攻城是下策;四是车战为主。
3.《孙子》的军事思想主要不过三方面的内容:孙子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孙子的战略战术思想、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4.《孙子》军事思想的局限性表现在:1)在哲学思想上,他的许多见解都还是零星的和直观的,都还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2)孙子对战争的认识还是肤浅的。
3)他对将帅的个人作用也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
4)在战略战术上,虽然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这是他的杰出贡献,但他对战略战术的概念却异常模糊。
5.《孙子》对战争的基本看法是广泛的,也是十分深刻的,它是孙子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战思想、慎战思想、善战思想、物战思想、备战思想。
6.“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火攻篇》中他又首尾对应地告诫人们,“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这体现了孙子的重战思想。
7.孙子指出:“明主慎之,良将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这体现了孙子的慎战思想。
8.孙子的善战思想充满于十三篇之中,统而观之,主要有以下四点: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庙算”制胜论;“诡道”制胜论;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
9.孙子认为,战争离不开经济基础。
他说:“举师十万,日费千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这就揭示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说明战争不仅是军事与政治的竞赛,也是经济的竞赛。
这体现了孙子的物战思想。
10.孙子强调“先胜而后求战”,反对“先战而后求胜”。
这也体现了孙子的备战思想。
11.孙子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孙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12.孙子兵法中还反对迷信鬼神,认为战争规律是可知的,强调“知天知地”、“知彼知己”,根据政治、经济等情况来考虑战争。
他对战争中的敌我、众寡、强弱、攻守、进退、契证、虚实、动静、勇怯、治乱和胜败等一系列论述,是当时朴素的辩证法在军事上的运用。
13.《孙子》的主要战略战术思想很丰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贵胜,不贵久、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奇制胜、避实击虚、识众寡之用、因敌制胜,因地制胜。
14.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是可以预先推断出来的,他说“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索之以情”,“吾以此知胜负矣”。
“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千度”,必须从敌我双方的道、天、地、将、法以及各方面的客观条件去进行分析。
这体现了孙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15.《孙子》认为,军事领域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必须坚持“两点”论,否则是不能认识战争规律、解决战争指导问题的。
另外,就是要抓本质,即通过事物的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
这体现了孙子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16.孙子在于利害的要求,表明他已掌握朴素的辩证思维原理。
这一原理告诉人们,面对战场错综复杂的情况,战争指导者能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地分析彼己双方的利弊得失和胜败条件,能动地趋利避害,扬长克短,这是能否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于利害的思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7.孙子的“全胜”思想,就是用不流血的斗争方法,迫使敌人屈从于我方的意志,以不损己方兵力财力,不破坏对方的兵力财力和将被屈者的兵力财力转化为己方的方式,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18.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从古代战争历史的发展来看,是一种进步的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也是一项缩短战争过程的速胜战略,更是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而突出政治斗争的指导思想。
该思想既是战略决策的最佳选择,也是战术决策的最佳选择。
19.孙子的“全胜”思想中,是将“全胜”的内容区分成五个层次的,即“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而且是将“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作为“五全”之“次”的。
把这段话联系起来看,可以理解为,是“破”中有“全”。
20.纵观《孙子》兵法105段(据郭化若《孙子今译》划分),从治军到作战,从选将到用兵,从内政到外交等,其中有二十余段是从政治着眼加以阐述的。
孙子指导战争很重视政治因素。
20.孙武的兵法《计篇》强调“庙算”在先,研究“五事”,对比“七计”(“七计”就是从七个方面对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进行比较或估计,权衡利弊,预见胜负,以确定方针,制定计划,体现了运筹分析的方法。
21.《孙子》的信息思想主要表现在“知”上。
22.《孙子兵法》在《势篇》中,提出一个命题:“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是对“分数”系统管理思想的体现。
23.《孙子兵法》在《行军篇》中,明确提出了一个“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即“文武”相济的合理方法。
24.《孙子兵法》,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分析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时,把“将熟有能”作为比较地对双方取胜的七个重要条件之一。
25.关于《孙子兵法》的经济思想是:把经济看成是战争胜败的物质基础,把经济实力作为预测战争前途的条件,把“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作为军队补给的一项原则,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保存和积聚经济实力。
26.《孙子兵法》在以“兵者,国之大事”为警世之语,强调举国要重视国防及国家安全的同时,更强调威慑。
27.《孙子兵法》的国防威慑思想,是以武装实力为基础,争取达到使敌人屈服这样一个理想的目标。
28.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29.《孙子兵法》敌军主帅的心理战法是主张攻心为上。
30.关于《孙子兵法》的文学思想,具有以下特色: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善用修辞艺术,如明珠翠玉一样绚丽,令人百读不厌、语言精深。
31.孙武的心理学观点贯穿于兵法之中,在敌我双方争夺战争主动权上,他提出“治心”和“治气”的主张。
32.孙子极为重视了解敌情,他认为了解敌情的可靠方法,除一般的军事侦察手段外,重用间谍,坚持“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一定要从知道敌人情况的人那里去取得)”的原则。
33.对于《孙子兵法》中的人才思想主要表现:将者,国之辅、择人而任势、求贤若渴、实践识才、用人不疑,五德皆备者可大用。
《孙子兵法》在《计篇》里讲道了为将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
34.《计篇》是《孙子》的总纲,作为十三篇之首,它从战略全局上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索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校之以计”的战争决策思想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军事名言。
35.孙武把“道”即政治摆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道、天、地、将、法)之首。
36.孙武在其兵法《计篇》中明确地把“天”解释成为“阴阳、寒暑、时制”等自然现象。
《火攻篇》中,他强调要利用好天候季节,实施火攻。
37.《用间篇》就是专论战争中利用间谍了了解敌情的必要性及其方法的,这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系统论述间谍的最早名篇。
38.《用间篇》认为,掌握敌情是实施战争指导的一个重要依据。
39.孙武极为重视了解敌情,把间谍分为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同时提出了五种间谍的相互关系和使用方法。
40.孙子认为,用间者必须具备“圣智”、“仁义”的品质和“微妙”的用间才能。
41.孙子认为,用间必须有严格的纪律,以“上智为间”,厚赏严刑,“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间事未发,而先问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42.《用间篇》主要内容:知敌情,“必取于人”、用间的种类及方法、用间的弊端。
43.《作战篇》揭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用兵规律,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思想和因粮于敌等项补给原则。
44.《孙子》提出,举兵十万,日费千金,这就阐明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关系。
45.《孙子》提出,进行战争首先要详细计算战争的费用、粮食、器械、车马、用具等,这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
46.《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之一,他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分析了战争久拖之害,阐明了用兵宜速胜的道理。
47.“胜敌而益强就是以战养战的思想。
48.孙子速战速决的思想,在战役战斗上讲完全正确,在战略上讲区别不同情况,不可一概移用。
49.《谋攻篇》以谋攻命名,强调以智谋取胜,并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
50.孙子兵法中还反对迷信鬼神,认为战争规律是可知的,强调“知天知地“、“知彼知己”,根据政治、经济等情况来考虑战争。
51.《孙子》提出了一条取胜的总的指导思想:“全”为上,“破”次之,以既能自保,又能全胜为出发点,来确定“攻”的发式。
52。
《孙子》提出以智谋取胜的四种手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53.孙子的“全胜”思想中,是将“全胜”的内容分成五个层次的,即“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而且是将“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作为“五全”之“次”的。
54.《孙子》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55.《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56.《孙子》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失败之政。
”57.《形篇》主要论述战前要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先为不可胜”;而后积极创造、寻求战机,战胜敌人。
中心思想: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机战胜敌人。
58.孙子认为,创造条件,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战胜敌人的客观基础,在这个前提下,去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机会,才能取得胜利。
59.“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形篇》的主导和能动制胜思想。
60.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措施:A、活用攻守,攻守是战争的两种基本形式;B、胜于易胜,“胜于易胜”就是打好打的敌人;C、以镒称铢,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兵力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基础。
61.《势篇》,孙子主张作战必须造成和利用这种有利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达到最有效地发挥军队的力量,去争取战争胜利,与《形篇》主要讲军事实力储备相对应,《势篇》侧重论述军事实力的运用。
62.孙子认为,用兵作战必须掌握“分数”(组织编制)、“形名”(通信联络)、“奇正”(活用战术)、“虚实”(创造战机)四个环节,这是发挥军队力量的关键问题。
63.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奇正运用的一般规律。
64.指挥作战要按照“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的一般规律,运用“示形”、“动敌”等手段,创造有利形势。
65.《虚实篇》的虚实,就是指军队的坚实和虚弱。
66.《虚实篇》阐述了“致于人而不致于人”的力争主动,力避被动的思想,就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67.就《孙子》“避实击虚”所揭示的原则,有:变敌实为虚、明察虚实、乘敌之虚、以众击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