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莓的栽培与管理

草莓的栽培与管理

草莓的栽培与管理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草莓的栽培与管理一、草莓的生物学特性分类: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栽培学分类上,草莓属浆果。

根:草莓根为须根系,由新茎和根状茎上发生的不定根组成,主要分布于0-30厘米的土层内。

草莓新根的寿命通常为1年,根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36℃,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

在露地环境条件下,一年当中一般有3次发根高潮,分别在2-4月、7-8月、9月中旬-11月,以第三次发根最多。

草莓根系既不抗旱、也不耐涝,喜欢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灌溉便利、微酸性(PH值)的壤土或沙壤土。

茎:草莓有新茎、根状茎、匍匐茎。

前两种属地下茎,后者为沿地面延伸的一种特殊地上茎。

当年萌发或一年生的短缩茎为新茎,呈半平卧状态,节间密集而短缩,其上密集轮生着叶片。

新茎顶芽和腋芽都可分化成花芽。

腋芽当年可萌发为匍匐茎、或成为新茎分枝。

新茎下部着生不定根,第二年新茎成为根状茎。

根状茎是营养贮藏器官,其上也发生不定根。

2年生以上的根状茎逐渐衰老死亡,其上不定根也随着死亡,根状茎越老,地上部分生长越差。

匍匐茎由新茎腋芽萌发形成,匍匐茎有2节,第2节生长点能分化叶片、发生不定根、形成一代子株,子株可抽生二代匍匐茎、产生二代子株,二代子株可产生三代子株,依次类推,可形成多代匍匐茎和多代子株。

开花与结果:草莓的花序为聚伞状花序,花序有顶花序和腋花序,单株花序约2-8个。

花为完全花,由花柄、花托、萼片、副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

在露地条件下,越冬后,日平均温度达10℃以上时开始开花。

草莓1朵花能开放3-4天,雌蕊在开花后7-8天内均有受精能力。

果实为聚合果,由花托肥大发育而成。

开花后至15天果实发育缓慢;花后15-25天迅速肥大。

草莓果实的大小和种子数量与温度关系密切,授粉充分、种子数量多果大,反之果则小,畸形果多。

二、品种特性嵊州基地9月份种植的草莓品种是红颊和章姬。

红颊,又称红颜或日本99,由日本育成的优质大果型品种,因其植株基部红色,果实鲜红漂亮而得名。

该品种2001年由杭州市农科院引入国内。

经三年选育试种,表现生长旺盛,果大品质优,丰产性好,抗白粉病能力一般,是一只鲜食兼加工型的优良品种。

红颊植株高大,生长旺期株高厘米,株幅25厘米左右。

该品种是以章姬为母株,与丰香杂交而成,叶片长叶色嫩绿,其特征特性与章姬相似,休眠浅,比丰香略深。

红颊克服了章姬果实软、易感染炭疽病的弱点,熟性较丰香略迟。

植株分茎数较少,单株花序3—5个,花茎粗壮坚硬直立,花量较少,顶花序8—10朵,侧花序5—7朵,花朵发育健全,授粉和结果性好,果实长圆锥形,顶果略短圆锥带三角形,颜色鲜红漂亮,果型美观。

果形大,平均单果重30 g左右(1代顶果特大,平均重50 g左右,大果重达75 g以上);果实长圆锥形(1代的顶果呈短圆锥形),果实表面和内部色泽均呈鲜红色,着色一致,外形美观,富有光泽,畸形果少。

红颊易发生炭疽病和叶斑病,夏季育苗困难。

特别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早期分茎连续结果性好,明显优于丰香,一二代果的早期产量突出,比丰香增产10%左右,丰产性好,一般亩产3500至4000斤。

品种连续结果性强,丰产性好,大棚促成栽培平均单株产量在300 g以上,平均产量在 27 t/hm2以上。

红颊草莓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为%(1代果达到14%以上),前期果与中后期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相对较小;果实硬度适中,不同采摘期和不同栽培方式的平均硬度为 kg/cm2,耐贮运性明显优于章姬和丰香;香味浓,口感好,品质极佳。

红颊易发生炭疽病和叶斑病,夏季育苗困难。

特别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早期分茎连续结果性好,明显优于丰香,一二代果的早期产量突出,比丰香增产10%左右,丰产性好,一般亩产3500至4000斤。

章姬,又称牛奶草莓,1998年春自日本引入。

章姬长势强,果实长圆锥形,外观较好,香味浓,口感甜,味道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适合做采摘,缺点是果皮薄,易破,硬度较小,不耐贮运,不抗白粉病。

章姬草莓植株大,叶片近似鬼怒甘,果柄特长,一般果柄长达20cm左右。

花序为分校型,l、2、3级花序果个重差异不大,是其最大的优点。

章姬草莓果形长圆锥形,一级花序的果平均重38克,最大115克。

章姬草莓果肉细腻,品质好,香味浓,含糖量高达14-17度,成熟早。

一般浙江江苏一带九月种,十一月开始收获。

一般亩产4000至5000斤。

章姬草莓的缺点是果实太软,不耐运,适合在城市市郊游客下地自摘发展。

三、草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水分:草莓是浅根系植物,根系多分布在20厘米的土层内,加上叶片多,蒸发量大,在整个生长期不断进行新老叶片的更替,所以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草莓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在抽生大量匍匐茎和草莓苗刚栽时,对水分的需求量更大,不但要求土壤含有充足的水分,而且空气也要有一定的湿度。

光照:草莓是喜光植物。

其光饱和点为2万-3万勒克斯,比其它果菜类低,所以草莓适合与粮、菜、果作物套种。

光是草莓生存的重要因子,只有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草莓植株才能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好,浆果才能高产优质,如果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弱,叶柄和花序梗细弱,花芽分化不良,浆果小而味淡。

因此,草莓种植不宜过密,要合理密植。

草莓在冬季开花就很容易出现光照不足,必要时在大棚内铺反光膜或补充光照,以促进开花结果。

温度:草莓喜欢温暖的气候,不抗高温,有一定的耐寒性。

早春当地温达2℃时根系便开始活动,10℃时发出新根,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冬季土壤温度下降到-8℃时,根部就会受到危害。

温度5℃时,地上部开始生长,当气温降至-1℃至-30℃时,植株就会受冻害,如遇花期,雌蕊就会受冻,花的中心变黑。

草莓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3℃,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15-25℃,夏季气温超过30℃生长受抑制。

花粉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27℃,开花期低于0℃或高于40℃都会阻碍授粉的进行,影响种子发育,导致畸形果,果实膨大期昼温18-20℃时是最适宜的温度,较高的昼温能促进果实着色和成熟,但果个小,采收期提早。

在17-30℃的范围内积温达600℃左右可以着色成熟。

平均气温为20℃时需30天成熟,30℃时只需20天就可成熟。

秋末经过霜冻和低温锻炼的草莓苗,抗寒力可大大提高,草莓芽能耐-10至-15℃的低温。

土壤:草莓是浅根植物,根系主要分在20厘米以下的表层土壤中,也有极少数根系可深达40厘米以下土层。

草莓最适宜栽植在疏松、肥沃、通气良好、保肥保水能力强的沙壤土中,黏土地虽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但透气不良,根系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烂根现象,结的草莓果味酸,着色不良,品质差,成熟期晚。

如果在黏土地上栽种草莓,就需要采用黏掺沙或增施有机肥,小水勤灌,以使草莓果色好,含糖量高,成熟期提前。

在缺硼的沙土中栽培草莓,易出现果实畸形,落花落果严重,浆果髓部会出现褐色斑渍,需通过施硼砂来防治这种缺硼症。

草莓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其要求pH值,pH值<4和pH值>8时就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因此,盐碱地和石灰性土壤不适宜栽培草莓。

四、草莓的栽培技术(一)选择壮苗选择根系强大、叶柄粗短、成龄叶4-7片、新茎粗以上,苗重20-40g,无病虫害、根白的壮苗。

(二)定植(1)定植的时间:结合浙江的气候特点,一般定植时间在 9 月中下旬,定植越早成活率越低,但上市早,结果期拉长,可提高春节前的产量。

因此,要尽可能抢低温阴天提早种植。

(2)施基肥:大棚草莓生长期长,必须使用持效期长、养分全面的优质农家肥,如牛粪、猪粪、鸡粪等,或使用养分全面的油渣等饼肥。

每亩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不少于4000kg,复合肥25-50kg。

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不宜直接用秸秆还田,并且肥料要早施,充分翻耙混合。

由于草莓所产干物质较少,有机肥料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出现旺长,推迟开花、减少挂果量。

(3)起垄:定植前深翻起垄,一般8 m棚作畦7行(因地制宜),垄宽40~50cm,垄高 35~40cm,沟深 40~45cm。

(4)定植:定植时不再施基肥,定植时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一般种植密度为 10000~12000 株/亩,具体应根据苗体大小、土壤肥力而定。

采用双行三角形种植法,窄行距在 30 cm 左右,株距为 18~25 cm。

带土移栽,浅栽,弓背必须朝沟,花序向垄外侧生长,一方面有利于花序采光通风,一方面便于果实沿畦边下坠,方便成熟时采摘。

边种边用稀薄人粪尿(生根剂+50%多菌灵600倍+根增壮1500倍,每株150~200毫升)浇透定根水,使根与泥土紧密结合。

晴天移栽要及时用喷滴管浇透水,喷水时尽量不要喷到叶片上。

移栽时要用遮阳网覆盖几天,以利成活。

(三)缓苗期管理移栽后7天,用稀薄人粪尿(生根剂+50%多菌灵600倍+根增壮1500倍,每株150~200毫升)再浇1次。

发现浮苗或淤苗要及时重栽。

尽可能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可用遮阳网覆盖(一般覆盖5~7天即可)。

注意:移栽前喷过除草剂特别是乳油类除草剂的田块不能沟灌保湿,以免造成严重药害。

(四)定植后植株调整定植半月后植株地上部开始活动,心叶发出并展开,此时应将最下部发生的腋芽及刚发生的匍匐茎及枯叶、黄叶摘除,保留 5~6 片健壮叶。

生长旺盛时会发生较多的侧芽,浪费养分,影响草莓开花结果,应摘除。

植株基部的叶片由于光合能力减弱, 留着只能增加养分的消耗,应摘除,每株保持4~6片功能叶。

(五)覆膜地膜覆盖时间一般是在顶花芽现蕾时进行,尽可能在大棚上膜之前完成。

日气温降至 17℃、夜间气温降至 10℃左右时上大棚膜,浙江地区一般以 11 月上旬为好。

覆膜前,在其厢面及厢沟进行2-3次中耕除草,最后1次除草结束时进行覆膜。

覆膜前,为了预防蚂蚁侵害,可用吡虫啉 500~800 倍液处理土壤。

地膜以黑膜为好,能降低地温,抑制杂草生长。

选用宽度为60cm的黑色地膜,每厢用2张地膜将厢面和厢沟全部覆盖,盖时每张膜的边缘在厢面,错开的位置以平齐植株为宜,并按株、行距开孔,将苗掏到膜外,将黑膜压紧压平。

最后再在厢的两头将2张膜拉紧打上活节。

如需浇水或施肥,可将活节解开,揭开厢面错开的膜即可。

(六)扣棚扣棚时间:当最低气温低于10度,浙江地区大约在11月中旬。

扣棚过早,温度过高会影响侧花芽的分化,扣棚过迟虽然对主花序的开花结果影响不大,但对侧花序的开花结果影响很大,会明显推迟侧花序的开花结果。

扣棚后晴天注意通风降温,白天温度保持15-25℃,夜间5℃以上。

盖棚后一是要严格控制好棚内温度。

盖棚初期白天 30℃左右,夜间10℃以上,开花前白天棚温25℃,最高不超过30℃,果实膨大期间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间5℃以上,超过25℃成熟加快,果实变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