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选修)1选自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第一首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 2、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1 )、这首诗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写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 ( 4分)(2)、“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的“动”和“浮”用得好在哪儿?( 4分)3、阅读下边两首诗,然后作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 分)4 分)[注]①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诗中的三、四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试作赏析。
(4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唐)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
贬官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2)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3)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分)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
多为伤离别之辞。
无那,即无奈。
古从军行(节选)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1)、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属于两首诗都采用了意象。
(2)、请指出两首诗歌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简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5、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对比映衬是诗歌的常用手法,此诗的前四句写晋军破吴是如何对比的?其作用如何?(2 )有人评“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极佳,请问这句好在哪里(3 )、《西塞山怀古》一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情感。
诗人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
诗人好像是在客观的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是对当时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痛击。
这教训也成为了君王的一面好镜子。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 )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
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2)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丽不伤“。
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韩愈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 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1)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 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 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8 商山①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③梦,凫雁满回塘。
(颔联背诵)【注释】① 商山:也叫 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 860 )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②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③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 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这里指长安。
“路 847之意。
(2)、本诗颔联最为人称道,请试从描写的角度加以赏析。
(3) 、诗歌正文没有出现一个“早”字,请结合全诗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早行”的。
(4)李商隐(1)、颔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2) 、最后一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 )、这首诗从体裁上来看是 _________________ ,从题材上来看属于 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漂泊在外的。
描写出了旅途 之情和浓 浓的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3)、诗中蝉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①解释首联中“独”的意思和作用。
②欧阳修评价颔联说:“前世咏梅者多,未有此句矣。
”司马光说:“人称其梅花诗,曲尽梅之体态。
”王十朋说:“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试从写作技巧角度分析颔联。
③说说诗人与梅在品格上的相通之处,你如何评价。
11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
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巡守报更时敲打,也可作为行军信号。
(1).请结合全诗谈谈本诗主旨。
(2).试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12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北宋)伫倚危楼①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②。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③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危楼:高楼。
②照词意,应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黯黯:心情沮丧低沉的样子。
③疏狂:生活狂放散漫,不拘小节。
(1)、词的上阕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14、阅读下面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完成1〜3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注释]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
A .题目中“子由”是苏辙的字;“渑池”是地名,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使使者告赵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可为佐证。
B .“雪泥”说的是落在地上的雪将溶而未溶的泥泞状态;对于常人来说,路途中充满“雪泥”就意味着行进的艰难。
C.“鸿飞那复计东西”是说鸿雁飞走,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就消失了,无法从中估计鸿雁飞去的方向是东还是西。
D .“坏壁”是残破的墙壁;因为老僧已经亡故,僧舍的墙壁损坏了,所以写在上面的旧日文章的题目也就看不到了。
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
作者由这一意象的组合出发,探讨对人生的理解,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B .鸿雁飞向无定,爪痕容易消失,正如人生去处难定,陈迹容易泯灭。
诗中形象生动且寄意深沉的比喻,后来被人们概括为成语“雪泥鸿爪”。
C .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二、三两联必须对仗。
本诗的二、三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趣贯通、境界高远,切合这一要求。
D .老僧已死,壁上旧题也荡然无存。
死者形迹的消亡,如同鸿飞雪化,印证和深化了前四句谈到的人生哲理,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3、清代黄宗羲有这样的诗句:“雪泥鸿爪知无定,相对那能不黯然!”苏诗与黄诗都用了“雪泥鸿爪”。
请说说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菩萨蛮(唐•韦庄)①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②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欲断肠。
(注:① 唐末,中原和北方一带战乱频繁。
江南避难,长住十年,韦庄的足迹遍及江南,对江南充满依恋,于是写了一组《菩萨蛮》,这是其二。
②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1).词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江南好”的?试简要分析。
(4分)(2).清代学者陈廷焯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4分)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作题(《唐诗宋词鉴赏》P79) 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1 )词的上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做具体分析。
(2)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17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⑴、诗人笔下的胡马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⑵、前人认为杜甫的这首咏物诗做到了 “不即不离”,即状物和抒情的完美结合。
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它的这个特点。
(4分)江汉思归客, 片云天共远, 落日心犹壮,古来存老马,(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请分析诗人形象18 江汉(P49)杜甫乾坤一腐儒。
永夜月同孤。
秋风病欲苏。
不必取长途。
、“孤月”、“落《唐宋诗词鉴赏》答案1、(1)意境深沉浑厚或雄浑苍凉或清峭寂静,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怀友(孤寂凄恻)(2)、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和用典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前者表达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及家人带来 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深深同情;第二首诗中,诗人不仅看到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 也看到战争给少数民族造成幽怨的苦难,两首诗都表达对战争的批判和对战士及百姓的同 情。
之情。
【意境特点2分,表达感情2分。
】(2)前两联每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