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豆种子实验系列课教学设计

绿豆种子实验系列课教学设计

科学学科教学设计征文《绿豆种子实验》系列课教学设计单位萧山区朝晖小学姓名楼客【整体设计说明】1、通盘考虑,有效延伸。

所谓《绿豆种子实验》系列课是指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部分(第1-3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旨在通过观察绿豆种子发芽及生长引导学生认识与关注植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

因此本次教学设计把它作为一个系列课呈现。

作为单元教学的起始课,对后续的单元教学内容起着引领、奠基的作用,教学意义明显。

再细看三课教学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后续两课都是前一课探究活动的延续,因此本人在此系列课教学设计过程中通盘考虑,有效延伸,使三课的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整体,充分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此外依据新课程开放性精神,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适当的处理,补充探究活动内容,真正做到生活大课堂。

2、凸显学情,据“情”而教。

(1)、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前概念所谓学生的学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科学概念之前,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

学前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关系。

它对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会产生相应的促进或干扰作用。

因此充分获取、把握学生的学前概念,对教学具有最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安排了曝露学生学前概念的环节,为“教”指明方向。

同时根据教学经验和掌握的学生已有的错误的学前概念,微调教材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学情,实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原则。

同时也探索一条小学科学课堂学前概念到科学概念有效建构的新教学设计之路。

(2)、有效设计学生实践观察作业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小学科学作业特殊“个性”。

其一,观察实践,周期长。

科学课很多实验探究活动并非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

如《绿豆种子实验》系列课就需要学生经历绿豆种子从发芽到生长一段长时间的观察。

且大部分观察实践活动都在课后,有别与其他小学课程的一般作业,完成的周期比较长。

其二,记录分析,表格多。

实验观察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对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做分析,而且大多数的观察记录往往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

同样以《绿豆种子实验》系列课为例。

本系列课涉及很多对比实验的记录,这类对比实验的记录多数是以表格形式出现的。

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对不同观察实践活动呈现不同的兴趣及观察探究能力。

这些科学作业的“特性”,必然会给学生的完成造成一定的“冲击”。

周期长,学生不易坚持。

表格多,学生不容易画。

兴趣不同,能力不同,课外实践活动也应当因人而异。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的设计也许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学生不易坚持,《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像本日记有督促、有评价。

表格不易画,《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有表格设计,简化作业。

学生兴趣不同、有差异,《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采用星级分层,观察实践活动有选择。

为体现学科特性及提高学生课外作业的有效性,本系列课的作业设计以一本《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的形式单独呈现。

不再出现在每课时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最后一环节。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师生自由交流、讨论的方式,知道、了解、确认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经历学习制定对比实验的计划,从而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对比实验。

2、按照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种子发芽过程中所观察到现象,最终对比得出绿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交流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通过一定周期的观察记录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的科学习惯。

【说明】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制定的。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中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这种科学实验方式。

因此,初步学会设计对比实验是这一课的核心目标。

其二,生物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要进行周期较长的观察活动。

这正是培养学生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科学素养的好时机,教学设计中,尤其在作业布置中,要有所体现。

教学重点: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教具学具: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教学资料: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师生互动猜谜预热导语:同学们,爱猜谜语,老师倒要考考大家。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花生)2、一个黑小孩,自小口不开,偶然一开口,跳出舌头来。

(瓜子)3、绿衣裳,圆溜溜,夏天煮汤好解暑。

(绿豆)课件跟进出示谜底图片,最后定格“花生、瓜子、绿豆、凤仙花等种子图片。

二、讨论交流曝露学情1、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导语:同学们大屏幕上,植物的种子各种各样。

这些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吗?你认为这些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教师板书“条件”两字)。

教学预设:因认知差异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

大概会涉及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需要土壤等等条件。

教师不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罗列板书呈现。

2、交流绿豆发芽必须哪些条件导语:这些是我们生活常见的绿豆,同学们你们对照黑板上的条件考量考量哪些条件是绿豆发芽必须的条件?教学预设: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随机用“√”、“?”的方式在各种条件上做记录。

“√”表示认同该条件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

“?”表示不认同该条件是绿豆发芽必须的条件。

结果必然产生分歧。

3、矛盾冲突,酝酿解决方案导语:同学们,根据记录,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意见分歧很大。

比如我们以阳光为例。

(在板书“阳光”一词上打一个“☆”)有些同学认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有些同学认为不需要阳光。

那么绿豆种子发芽究竟需不需要阳光呢?(略顿,让学生思考争辩选择)。

你有什么好的实验办法来证明吗?四人小组讨论三、理性追问完善设计1、交流汇报,理性追问。

a. 我们研究什么问题,你的猜测呢?b. 你打算怎样做?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c. 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d. 什么条件是没有改变的?e. 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灵活机动做以上几个方面的理性追问,完善学生实验方法的同时,穿插介绍什么叫对比实验。

2、表格梳理,完善设计导语:根据同学们刚才所说,我们用这张表格来完善我们的实验设计。

(注文字输入前的表格)(依据学生回答,输入文字后的表格)3、小结对比实验的特性请学生说说设计对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四、对照表格独立设计1、制定实验计划导语: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些所列的条件,到底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每个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条件进行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对照实验计划表格,来制定一份实验计划单。

2、交流比对,改进实验设计请同学上讲台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实验计划单,同学评议,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如;(1)、每个盒内要有3粒以上的绿豆。

(2)、给盒子标好编号。

)五、温馨提示:1、激励学生回家按照实验计划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拍摄绿豆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外作业设计注:为体现学科特性及提高学生课外作业的有效性,本系列课的作业设计以一本《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的形式单独呈现。

不再出现在每课时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最后一环节。

这一课的作业设计请见附件《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本》。

【说明】本教学设计过程共分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课前猜谜预热,目的是借此出示各种植物种子的图片,这既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又丰富了学生有关“种子”的概念。

第二板块重在交流绿豆种子发芽必须哪些条件。

借此曝露学生的学前概念,为“教”把握方向。

三、四两个板块是本堂课教学重点。

即如何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实验的猜想。

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如何让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为学生固存、内化、运用,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故在起始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的教学设计中,设计对比实验的教学环节特别花心思。

由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初步提炼实验方法;到交流汇报,理性追问——完善学生思维,改进实验方法;再到表格梳理,理清实验设计思路;最后独立设计——巩固掌握实验设计方法。

教学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让学生具备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起始课的教学要走扎实,稳当。

既体现了教学的精耕细作,又不完全栓鼻牵牛,尽力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学习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2、养成倾听、交流的习惯。

【说明】这一课,学生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完整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

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的实验分析方法,需要孩子了解掌握。

另外,学生在整理自己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同类实验的同学交流。

由于每个学生只研究了一个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是别的同学研究的,所以对于自己没有研究的问题就需要倾听同学发言。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学具准备培育的绿豆芽、实验观察记录单。

教学资料教后记一则、课堂随笔一则、学生日记、若干照片教学过程一、夸赞导入师:今天,老师的心情就如艳阳天,非常高兴,因为还没上课就有好多同学急着向老师汇报他们自己实验的结果。

我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我们不着急,先来回忆我们上节课有关绿豆发芽的猜测。

请看大屏幕(PPT播放同学们上节课的相关猜测。

轻松调侃进入课堂。

)二、整理分析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

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

请看实验记录表格:(屏幕出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