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博弈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博弈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博弈论
6.1复习笔记
考点一:静态博弈★★★★★
1.囚徒困境与上策
(1)博弈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①对局者。

对局者也就是游戏的参与者,通常是由几个厂商或个人(消费者)组成,他们都是利益极大化的理性人。

②策略。

在博弈论中,有多种策略可供对局者选择。

每个对局者总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现有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选择自己的策略。

③得益。

对局者通过选择自己的策略得到一定的得益,得益可能是利润或效用。

每个对局者分别选择自己认为是最好的策略,但他最后得到的得益却是所有对局者采取的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2)囚徒困境
表6-1显示了囚徒困境博弈的得益矩阵。

表6-1囚徒困境
囚徒A会分别根据B的两种选择做出对自己最优的决策,B也会同样做出对自己最优的决策,所以最终的均衡时(坦白,坦白)。

因此,可以看出,个人做出的对自己最优的决策,对于群体却带来了最坏的结果。

(3)上策与上策均衡
上策是指无论对方如何选择都使自己利益极大化的策略。

在囚徒的例子里,无论B如何选择,A的利益极大化的策略是坦白;同样,无论A作出什么决定,B的最优选择也是坦白,因此上策就是坦白。

囚徒困境的最后均衡是在矩阵的左上角,即大家都坦白,这种均衡也称之为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是博弈均衡的一种特殊状态,但纳什均衡却不一定是上策均衡。

2.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的含义
纳什均衡是指在对手选择既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对局者的选择都是最佳选择。

因此,在纳什均衡条件下,所有的对局者都不会去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

(2)纳什均衡的例子
①价格战
如表6-2所示,假定两家厂商A和B,双方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都为降价和不降价,双方的得益为表中数字表示,对局的纳什均衡为(降价,不降价)。

表6-2不同市场份额厂商的价格战
厂商A存在上策“降价”,而厂商B面对A不同的决策选择不存在上策。

因此,A一定
会降价,在这种情况下,B选择不降价。

因此,纳什均衡是(降价,不降价)。

②性别战
一对情侣准备在周末晚上一起出去,男的喜欢看球赛,但女的则喜欢看电影,当然,两个人都不愿意分开活动。

不同的选择给他们带来的满足程度如表6-3所示,表中的数字代表效用单位。

最终同时出现了两个均衡状态(球赛,球赛)、(电影,电影),这两个均衡都是纳什均衡。

表6-3性别之战
类似性别之战的博弈在博弈论中也称之为“协调博弈”,因为这种博弈出现了多个纳什均衡,需要双方进行协调才能达到一个最后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

(3)纳什均衡和消费者与生产者均衡的区别
①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均衡,他们都是独立地作出选择,与其他人的决策无关;而纳什均衡需要考虑其他对局者的决策。

②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均衡中,消费者或厂商如果改变自己的选择,就会偏离利益极大化的选择;而在纳什均衡中,如果对局者改变自己的选择,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处境更糟,也有可能使自己的处境得到改善。

③消费者或生产者的均衡点是唯一的,离开这个均衡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可能使自己的利益极大化。

而在博弈论分析中,有可能存在多个均衡点。

(4)纳什均衡的解法——划线法
划线法的原理是个人的效用或利润最大化,即在其他对局者不同的决策中选择对自己最
优的决策,并在对应的得益下方划线,所有的得益都被划线的情况就是纳什均衡。

3.混合策略
(1)纯策略与混合策略
纯策略博弈是指博弈均衡中对局者所选择的都是单一策略或纯策略,所达到的均衡也称为纯策略均衡。

混合策略博弈也被称为随机策略,是指对局者的策略组合不可能是单一的策略或者纯策略,而必须把不同的策略混合一起使用的博弈,所达到的均衡也称为混合策略均衡。

(2)混合策略博弈中对局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博弈的双方需在逻辑上同时行动。

②必须采取随机选择的原则。

随机选择即不让自己的选择带有规律性,一旦一方的选择带有规律性,对方就会根据你决策的规律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而占上风。

③选择策略的概率一定要使对方无机可乘。

一方选择的概率要使对方无法通过选择某一策略而占有优势。

即一方所选择策略的概率要使另一方选择的所有策略的预期收益相等。

(3)混合策略的现实意义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一个现实意义在于,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厂商的决策必须带有不可预测性。

考点二:动态博弈★
1.重复博弈
(1)以牙还牙策略
“以牙还牙”策略就是指在一个重复博弈中,选择前一轮对手所选择的一种策略。

该策略将与合作者保持合作,而报复不合作者。

(2)无限重复博弈与囚徒困境
只要竞争的时期足够长,竞争的双方都将可以预期在未来还要进行很多次对局,那么,竞争的格局就可能近似于无限次重复的博弈,对局者也就可能选择“以牙还牙”的策略,“囚徒”可以摆脱困境,厂商也可以达成相互合作的结局。

2.序列博弈
对局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某些对局者可能率先采取行动,这种博弈被称为序列博弈,序列博弈则是另一种动态博弈形式。

在这种博弈中,先行者可能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称为先行者优势。

考点三:威胁与承诺★★★
1.阻止市场进入的威胁
存在一个垄断市场,潜在竞争者选择进入或不进入;市场上的垄断厂商选择反击或不反击。

这个博弈的得益矩阵如表6-4所示。

显然是潜在的竞争者先选择而后垄断厂商决定作出反击或不反击的选择。

阻止市场进入的一种策略是垄断者对潜在竞争者发出威胁,即垄断厂商向潜在的进入者传递某种信号,达到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的目的。

但在面对如表6-4所示的得益矩阵的情况下,垄断者的威胁是不可信的,潜在进入者仍然会进入市场,这种威胁被称为空头威胁。

表6-4阻止市场进入的博弈
2.承诺与可信性
(1)承诺
承诺是指对局者所采取的某种行动,这种行动使得威胁变得可信。

空头威胁无法有效阻止市场进入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

因此,只有当对局者发布的威胁需要较高成本时,才能使威胁可信,从而变成承诺行动。

(2)策略性行动
策略性行动是指通过限制自己的行为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做法。

策略性行动就是对局者通过限制自己的行为来限制其对手的选择。

但是,这种行动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如果需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时仍然背水一战,就会使自己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3.“保证最低价格”策略
保证最低价格策略是指,消费者购买这种商品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发现存在比本店更低的价格,本店将退还差价,并且补偿一部分金额。

实际上,“保证最低价格”策略是一种承诺,由于法律的限制,店家必须实行这一承诺,即这一承诺是可信的。

6.2课后习题详解
1.解释下列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