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小鬼教案

胆小鬼教案

9、《胆小鬼》
【课题】《胆小鬼》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成长,文体多样,感情真挚,意蕴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

《胆小鬼》叙述了“我”小时侯偷父母钱的经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女孩善良、诚实、自尊心强的性格特征,感悟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更深体会文中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章给予的启示。

本课教学重点:反复品读,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具体的动作、神情描写,来表现抽象的心理感觉的写法。

【教学难点】能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验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搜集整理有关作者情况。

2.教师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谈自己的体验:以前有没有做过现在觉得不该做的事情?当时感觉怎么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便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情感上的认同。

(二)介绍作者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出生于四川重庆。

自幼体弱多病,敏感而倔强,任性,酷爱文学。

1965年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

1967年结业后,到西班牙、西德、美国等学习,后又游历了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国。

不久,回台。

70年代到非洲撒哈拉沙漠定居。

1991年在台北自杀。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反省破绽烦躁喃喃自语魂不守舍付诸东流
练习簿一沓急促咽下去掠过记账剥出来
2.解释词语
沓:量词,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薄的东西。

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或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破绽:原指衣物的裂口。

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喃喃自语:自己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

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形容惊恐万分。

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

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脉络。

复述课文。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为什么不用“偷钱的故事”做题目,而用“胆小鬼”做题目?你喜欢这样的“胆小鬼”吗?
答题提要:“我”偷了钱又不敢花-----胆小;知道自己的错误又不敢承认------胆小。

所以“我”的确是胆小鬼。

用“胆小鬼”做题目,更含蓄一些,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
2、文章几次写到“我”的脸红,找出这些句子,并简要分析“我”为什么脸红。

3、“我”的父母知道“我”偷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找出文中描写“我”偷钱后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语句,并分析:
当我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在口袋里。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五、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写一段文字,注意借鉴文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写快速作文。

六、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1.写生字、生词,记住为主。

2.阅读能收集到的三毛的作品。

八、板书设计
胆小鬼
三毛
(一)(1—11)介绍偷钱的背景善良
(二)(12—15)描述偷钱的经过诚实
(三)(16—36)描写偷钱后的感受自尊心强
(四)(37—43)叙述偷钱事件的尾声(心理、细节)【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