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P3:1、人格,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①外在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②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
P5:2、(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5层含义:①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②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a稳定的动机,b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c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③人格是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构成。
④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的基本特性)。
⑤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交互作用的过程。
P5:3、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的跨时间的连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P9:4、通过一个例子,理解几大人格理论的区别!5、人类探索人格、构建人格理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or改变)P10:6、人格理论要回答什么问题?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③他是如何变成这样的?④他是健康的吗?⑤他会不会改变?⑥如何帮助他改变?P12:7、人格测评的用途?①了解当事人的一种途径,②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③临床心理诊断技术,④人员选拔和人力资源管理。
P23:8、负相关P27:9、什么是社会称许性?按照社会期望他们的样子来展现自己,而非依据真实状况作出选择。
P28:10、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P31:11、相关研究不能证明。
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方法。
P33:12、投射测验、投射作用P99P39:13、晕轮效应P46:14、成熟人格须具备的6个条件?P88:15、依恋(至少能区分是哪种依恋)P92:16、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二、填空1、P27 实验处理和实验控制是实验研究的两个关键特征。
2、P86: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完美原则;3、P90: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5阶段(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4、P91: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质(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5、P93: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阴影、真我、阿尼玛、阿尼姆斯。
6、P106: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注意本书的表述)7、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8、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9、P114:什么是泛化?分化?10、P117表6-2 理解:2种条件反射的区别?11、P118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初级强化物、次级强化物。
12、P119 表6-3理解:负强化、惩罚、消退13、P119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在实践中能区别并能灵活运用2者,即可)14、P120 连续性逼近(通过例子理解即可)15、P125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强化(奖赏)。
16、P127 阅读链接6-3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4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如何一一对应本书)17、P13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8、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
20、P142 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三、选择1.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 现实性焦虑)B 神经性焦虑C 道德性焦虑D 防御性焦虑2.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3.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B 自卑 D 自性4.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C 性格D 智力5.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6.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 B )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B 奥尔波特C 罗杰斯D 艾森克7.阿德勒认为( C )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
A 生活风格B 保持自卑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8、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B 马斯洛)。
9、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10、“火可以使黄油融化或使鸡蛋变硬”反映了人格的(D 社会性)特性。
A 整体性 B 独特性 C稳定性11、“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反映了人格的(C 稳定性)特性。
A 整体性B 独特性 D 社会性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最深层部分是(C 潜意识) A 意识 B 前意识 D自我13、荣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把人格分为(内倾、外倾)14、P92“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自我防御机制是(B 文饰作用) A 压抑 C 自居作用 D 投射作用15、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16、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17、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B、气质C、能力D、人格18、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B、性格C、人格D、能力19、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
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20、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人格发展D、人格适应21、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人格动力2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23、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B、否认24、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荣格)。
(关于人的不考)25、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阿德勒)。
(不考)26、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奥尔波特)。
(不考)27、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8、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艾森克)。
(不考)2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罗杰斯)。
(不考)30、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B、否认C、自居作用D、投射作用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又译作"认同作用"、"表同作用",个体无意识地将某一客体的某些方面或属性同化的心理过程,例如,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某一团体或某种主张作为自己的特点,用以掩没自己的缺点或不足。
认同作用被看作既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机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3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
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不考)3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32、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B、卡特尔C、奥尔波特D、罗杰斯33、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罗杰斯D、艾森克34、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B、认知风格C、认知方式D、认知类型35、P180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B、认知类型C、认知过程D、认知活动(不考)36、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不考)A、Q分类法B、语义分析C、内容分析D、因素分析37、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B)。
(不考)A、罗杰斯B、马斯洛C、奥尔波特D、班杜拉38、一个人与外界接触或与他人交往而使行为和行为倾向产生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称(C)。
A、内驱力B、奖赏C、学习D、惩罚39、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B)A、马斯洛B、班杜拉C、罗杰斯D、米勒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C)活动。
A快乐原则B理想原则 C、现实原则 D社会原则40、弗洛伊德认为本我(A)。
A根据快乐原则行事 B遵循现实原则C按照道德原则D无原则活动阿德勒认为(D)是人类个体的主要动机。
A生活风格B保持自卑C社会热情 D寻求优越41、粘液质的个体不合适做(C)A需要细心及持久力的工作 B稳重细致的 C变化多端的工作 D要求能当机立断的工作4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B)防御机制的表现。
A退化B投射C固着D反向作用43、提出“分析心理学”的人是(A)A荣格B斯金纳C阿德勒D班杜拉44、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强调(C)A自我决定一切B性本能决定人格C本我、自我与超我既对立又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D超我决定一切45、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这种自动想法属于(C) A以偏概全 B过渡引申 C个人化 D非此即彼(不考)46、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由于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会转而向另一个对象发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被称为(A)A置换 B投射 C抵消 D退行(不考)47、青年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关键在于(C)。
A建立家庭 B完成终身大事 C通过爱情确立自我 D 满足性饥渴48、人们往往通过(D)来降低焦虑,这个现象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来的。
A游戏劳动B人格分裂C睡眠做梦 D防卫机制三、简答1.P46 简述奥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