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第二段:
叙述齐鲁长勺 之战的经过。
、第二段
鲁庄公不察敌情,急躁冒 进,而曹刿胸有成竹,指 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 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既克,公问其故。
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故:原因。
克:战胜。
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 鲁庄公询问 取胜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 也。
对曰:“夫战,勇气 也。
5、“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曹刿,当时 为什么不同意追击齐 军?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6、用原文的话回答有 利于乘胜追击的时机 的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课后习题一
请见——论战— —参战——释疑
、课后习题二
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 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 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 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
鄙:浅陋,这里指 目光短浅。
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 “当权者 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 远虑。”
乃入见。 问:“何以战?”
何以战 以:凭、靠。
何: 什么。 见:拜见。
乃入见。 问:“何以战?”
曹刿于是进宫廷去 拜见鲁庄公。曹刿 问:“您凭借什么 作战?”
变型默写:
1、曹刿为什么请见?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 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3、庄公一开始时把 希望寄托在什么上?
衣食所安,弗敢专 也, 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
4、曹刿为什么决定在 “齐人三鼓”后才击 鼓进军?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气,再而衰。三而竭。
判断,谨防埋伏。
中心: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及曹刿关 于战争的论述,说明政治上 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 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 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鲁庄公形象
资质平庸无奇,但非昏君。起初将战争 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 灵保佑上,这反映他政治见识的鄙陋。 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曾慎重考虑 就出击追敌,暴露他在军事上的轻率, 急躁冒进。但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 曹刿,耐心回答他的“三问”,说明他能 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后来在作战中他 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反映他知人善 任、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刿曹刿取 胜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乃入 见”)
写曹刿求见鲁 庄公的原因。
分两层: 第二层( “问”到段末)
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 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 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 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 他共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பைடு நூலகம்与之乘, 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共乘 一辆战车,在长 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形象
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和军 事家。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 挥才能,他沉着、冷静、果断。在 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 忧,主动论战,参与家军国大事的 谋划,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赤诚的 爱国之心。他懂得民心在战争中的 重要性,强调蓄养士气的重要性。
曹刿请见

接见
乃入见
拜见
何以战
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
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难以 估计它的情况, 怕的是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
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 混乱,军旗也倒下 了,所以才下令追 击他们。
第三段:
战后曹刿论述战 役取胜的原因。
、第三段
曹刿论述了战争的取胜 之道:一是强调蓄养士 气的重要性,二是看准 战机,再做行动,谨慎
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
小信未孚:(这只是)小 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 曹刿说:(这只是) 小信用,未能让神灵 信服,神是不会保佑 您的。”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狱:指诉讼案件。 虽:虽然。 察:明察。
情:诚,诚实。指诚心。
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 可。” 齐军大败。鲁庄公正 要驱车追赶。曹刿说: “还不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说完就)向下去查看车 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 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这才)说:“可以追击 了。”
遂逐齐师。
逐:追击 于是追击齐军。
曹刿回答道:“作战, 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
注解:一鼓作气 再
衰:减弱。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 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 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 已经穷尽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所以。
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勇气已经 穷尽而我方的士 气正旺盛,所以 打败了他们。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 条件)打一仗。
以: 凭、靠。 则: 就。从: 跟随。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可以凭借(这个 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就请允许 我跟随您去。”
第一段: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 庄公,通过对话说明 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 战的先决条件。
、第一段
叙述战前准备,开篇即 点出战争发生的时间、 鲁国作战对象、战争性 质以及鲁国决定应战。
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 人。”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
分给别人。以:把。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 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 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 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 给别人。”
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对:回答。 遍:遍及,普遍
从: 听从。
曹 刿 论 战
《左传》又名《春秋 左氏传》或《左氏春 秋》,儒家经典之一。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 明所作,近人认为是 战国时人所编。
一部编年体史书, 同时也是一部史学 名著和文学名著。 书中的记事起于鲁 隐公元年(前722 年),终于鲁哀公 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 史料,文字简练生动,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 复杂事件,又善于通 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 物的性格特点,对后 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 影响。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 案件,虽然不能件件明 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 的诚心处理。”
对曰:“忠之属 也。
忠之属也:(这)是尽职 分之类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对曰:“忠之属 也。 曹刿回答说:“(这) 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 种小恩小惠不能遍 及百姓,老百姓是 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 用的祭品。 加:虚夸,夸大。 信:实情。
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说:“祭祀用的 祭品,我从来不敢虚 报数目,一定要做到 诚实可信。”
、课后习题二
2、运用正确的战略 战术,掌握时机。
、课后习题五
1、牺牲:指古代祭祀用的 纯色全体牲畜。
2、可以:可,可以。 以,凭借。
3、再:第二次。
十年春,
齐师伐我。
伐: 攻打
十年春, 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 天,齐国军队攻 打我们鲁国。
公将战,
曹刿请见。
见:接见。
公将战, 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 战,曹刿请求 庄公接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间:参与。
谋:谋划。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 焉?他”的同乡说:“当权
以 凭、靠
必以分人

民弗从也

听从
战则请从
跟随
公问其故
故 原因、缘故
故逐之
所以
肉食者谋之( 代词,代事 )
小大之狱( 助词,的 )
之 公与之乘( 代词,指曹刿 ) 公将鼓之( 无意义 ) 公将驰之( 代词,指齐军 ) 登轼而望之( 代词,指齐军 ) 故克之( 代词,指齐军 ) 故逐之( 代词,指齐军 )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之:击鼓进军。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鲁庄公(一上阵)就 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 后。曹刿说:“可 以击鼓进军了。”
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 可。”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