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平衡知识点

化学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平衡知识点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例如:N2+3H22NH3 2SO2+O22SO2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通常考察热化学方程式能量的转化。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CO(g) + H2O(g)CO2(g) + H2(g) 反应为例。

在一定条件下,将0.1 mol CO和0.1 mol H2O(g)通入1 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

生成物的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0。

(2)反应进行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改变。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3.化学平衡状态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组
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状态特征:
5、判断平衡的依据:
例举反应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
各成分的含量
○1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
○2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3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4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平不一定
平衡
正、逆反应速
率的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
即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生成p molC,
即v(正)=v(逆)
平衡
v(A):v():v(C):v(D)=m:n:p:q,v(正)
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
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
衡压强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
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
6、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旧平衡向新平衡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7、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错误!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与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
(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8、常见的几种化学平衡图象
(1)速率—时间图象
(2)速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温度增大后逆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向逆向移动;压强增大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向正向移动。

(3)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象:
其中C%指生成物的百分含量,B%指反应物的百分含量。

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任一条件,如: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时,都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4)转化率(或浓度)—温度—压强图象:
已知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压强图象或不同压强下的转化率—温度图象,推断反应的热效应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间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二、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时一个常数。

符号:K
2、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时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个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二不带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3、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4、判断反应进行方向:(Q:浓度积)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5、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三、等效平衡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2.原理
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

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相同。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3、分类:
(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2)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4、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