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研发活动投入产出绩效研究基于河南第二次R&D清查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河南工业R&D投入产出绩效进行了评价。
研究发现,尽管目前河南工业研发活动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和改善,但是各地市各行业的效率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少地市和行业存在人员冗余、投入经费过多。
鉴于此,建议河南在确保必要研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河南工业R&D研究能力;加大推进交流与合作力度,缩小地市之间行业之间投入效率方面的差距;实施R&D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建立基于效率的R&D投入机制,力争使有限的R&D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标签:河南省;工业;R&D;投入产出;效率;DEA河南省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资料显示,2009年全省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1327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2%。
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633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28.0%。
可见,河南是一个工业大省,还没有成为工业强省。
当前,河南正处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阶段。
研究河南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绩效,对于提高河南科技和工业企业实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综合考察河南及各个地区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效率,促进良好创新氛围的形成,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对绩效进行相互比较的情况下,找出其效率相对较低的原因,提出提高河南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从而加速河南研发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河南省制定科技规划、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本文利用河南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办提供的资料,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河南省工业企业的整体情况、不同地市、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四个方面对研发活动的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提高河南工业R&D投入效率提供参考。
一、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一)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为DEA)是一种进行多目标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排除了很多主观因素,在评估多输入多输出复杂系统方面较综合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研发活动就是一个具有多输入多输出且量纲不尽相同的复杂投入产出系统,其输入指标主要是研发活动中需要消耗的某些量,既包括人、财、物这种可定量计算的有形指标,又含有国家科技政策支持以及与科技活动相关的市场机制等无形指标;输出方面是经过一定量投入后表明的研发活动成效的某些量,既有直接产出又有间接产出。
应用DEA方法进行科技资源配置的评价,依据输入和输出数据来评价科技活动效率的有效性,有以下优点:一是DEA方法是纯技术性的,不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二是只需区分投入与产出,不需要做无量纲化处理;三是可以直接进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不需要定义特殊的函数,对样本数量要求不高。
此外,DEA评价可以得到很多其他的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可获得对评价对象进行指导性的决策意见。
因此,我们选择DEA方法对河南省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绩效进行评价。
DEA分析中各效率值的经济意义为:(1)综合技术效率有效。
综合技术效率是指被评估单位(DMU),在给定的投入量下输出最大产出的能力。
综合技术效率又可以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即综合技术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2)技术效率有效。
不考虑规模报酬影响的情况下,各DMU在给定资源投入下输出最大产出的能力。
(3)规模效率有效。
指DMU由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阶段时,偏离固定规模报酬的程度。
即只有处于固定规模报酬阶段的DMU才是规模有效的,处于递增规模报酬阶段及递减规模报酬阶段的DMU都是规模相对无效的。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根据DEA方法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从投入角度看,研发活动的投入主要是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从产出角度看,研发活动的成果表现为新产品的增加或产品功能改进,专利的发明,产值利润的提高。
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经过比较分析,我们选取了以下5个指标,如表1所示。
二、河南工业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分析(一)河南工业研发活动整体绩效评价由于清查资料仅有2009年的数据,故结合历年《河南统计年鉴》的科技统计数据,对2005-2009年河南工业研发活动绩效进行了DEA有效性评价,以定量地比较不同年度工业研发活动绩效水平的高低。
因《河南统计年鉴》数据中仅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统计资料且缺少发表科技论文数量数据,这里均选用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了绩效评价,其中产出指标选择了新产品产值、专利申请数量两个指标,利用大中型企业的绩效变动大致反映河南省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绩效的基本情况。
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DEA绩效评价结果见表2和图1。
表2和图1表明,河南省2005-200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DEA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804,说明近5年河南省工业的研发活动效率良好。
2005-2009年研发活动的DEA综合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607、0.667、0.841、0.903和1.000,呈递增态势。
2009年达到了1.000,说明2009年综合技术效率有效,河南省大中型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和产出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由此得出,河南省工业在这一期间研发活动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和改善,规模收益都处于递增阶段,如果继续增加研发活动投入,会使得研发活动产出增加,直至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优状态。
(二)河南18个省辖市工业研发活动绩效比较利用河南省第二次R&D清查资料,依据上述的指标体系,借助于DEAP2.1软件,河南省18个省辖市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效率情况见表3。
从DEA的有效性、投入与产出绩效和DEA改进三方面展开分析。
1.DEA有效性分析4.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无效的行业表5表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28个行业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无效的行业,占所有行业的73.7%,表明河南大部分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较低。
从DEA改进方向看,此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人员冗余,8个行业经费投入过多,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存在双重冗余;有3个行业不需要调整投入。
显而易见,大部分行业研发人员结构不合理,数量多而质量不高;经费投入重规模而不重效益。
因此,要提高研发活动绩效,需要调整研发结构,提高研发能力,以求达到最优化。
从规模收益状态看,除了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规模效率达到最优外,其他的32个行业的规模效益均呈现为递减,占全行业的84.2%,说明增加同样研发活动投入不能带来相同比例的产出,因此,调结构重质量是改进规模收益状态的重点。
从技术效率看,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等8个行业技术效率有效外,其余的30个行业技术效率无效,比例高达78.9%,技术非有效问题严重,需要更多依托于知识和技术创新,调整投入结构。
(四)河南省工业中不同规模企业研发活动绩效评价按照企业的规模不同,工业企业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三种类型。
依据不同规模企业的相关资料,可得河南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DEA效率,反映研发活动的绩效水平。
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效率和DEA改进情况如表6和表7所示。
由表6和表7可以进行如下分析:1.DEA效率分析由表6可知,河南省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均为l,DEA有效,无论从投入至产出,都达到了技术最优和规模最优。
如果再追加投资,每增加1%的投入,会带来1%的产出,规模收益不变。
这表明大型企业的强大实力、小型企业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是实现研发活动绩效最优的现实原因。
中型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89 1,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规模收益处于递减阶段。
这表明中型企业从投入转化成产出的效率有待改进,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不匹配,投入的增加并不能带来相应产出的增加,有效优化现有投入结构,提高投入质量,实现高品质的产出是实现DEA最优的有效途径。
2.DEA改进表7表明,中型企业的DEA改进方向是,投入方面需要减少科研活动人员2648人,产出方面需要增加新产品产值229658万元和224篇科研论文。
它启示我们,中型企业投入人员的数量和产出结构不太吻合,解决的办法是提高现有科研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立高质量科研成果如论文等的奖励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促进机制,实现由投入向产出的有效转化。
三、提高河南省工业R&D投入产出绩效的建议综上分析,2009年河南省工业企业的R&D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发活动资源配置产生的效益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工业企业研发能力不强,83.3%的省辖市综合技术效率无效,78.9%的行业技术效率无效,研发投入重数量轻质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研发活动效率相差悬殊等。
为此,建议:(一)在确保必要研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河南省R&D研究能力根据上述R&D投入效率的分析,河南省R&D投入效率处于较高的水平,达到了0.804。
但具体来看,在河南18个市中,有6个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即目前的R&D投入相对过剩,也就是说相对于目前的R&D投入规模,研究能力与管理能力不足。
要提高R&D投入产出效率,首先要强化河南省R&D研究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推进交流与合作力度,缩小市与市之间行业之间投入效率方面的差距上述研究分析得知,综合技术效率等于1的只有郑州、商丘和驻马店三个市,其他的15个市综合技术效率均小于1,最低值为0.434,低于平均水平43%。
从行业来看,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等8个行业纯技术效率有效外,其余的30个行业纯技术效率无效,比例高达78.9%,最低纯技术效率的行业仅为0.074。
鉴于目前河南省各市R&D投入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加强行业间、地区间研发管理经验的交流,通过增强R&D研究能力以及提高管理水平来达到提升投入产出水平的目的。
(三)实施R&D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建立基于效率的R&D投入机制上述研究表明,在河南省18个市中,有9个市研发人员数量偏多,3个市研发经费投入较多;在38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人员冗余,7个行业投入经费过多。
因此,为了促进R&D投入分配更为合理,各行业各市甚至各企业尽快建立基于效率的投入机制,推行R&D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已势在必行。
对投入效率较高的市行业给予更多的支持,而对投入效率较低的市行业甚至单位,应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力争使有限的R&D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