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课件--文字部分

古代汉语课件--文字部分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周易·系辞》) (二)汉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
源头是图画,但图画不等于文字。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二、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的六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秦)籀文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三、释义方式
(一)直训,也叫语词式,例如,《说文 ·一部》:
“元,始也。”
(二)描写。例如《说文 ·缶部》:“缶,瓦器,
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三)义界,下定义。例如《说文 ·斗部》:“斗,
十升也。”
(四)譬况,例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
之色也。”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甲骨文――(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殷商) (战 国) (秦 秦) (汉) (隋 唐)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的名称及由来 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于次序采 用班固的,名称和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二、六书的内容
《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一、通假字 (一)通假与六书假借的区别: (二)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通假字的辨别: (四)确定通假关系、寻求本字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古音相同(或相近)。 2、找到的本字能把句子讲通。 3、要有文献、文字的证明。 A.不同本子的证明。 B.经传异文。 C.同一意义的不同用字。
古代汉语讲义
通论—文字
牛太清 taiqn002@
文字部分要点
❖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方式 (一)音序排列:古平水106韵;今汉语拼音 字母 (二)部首笔画 (三)编码排列(见《现代汉语词典》附录 86年版) 四角号码检字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 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 零头。
四、常用字典辞书 (一)常见工具书的分工,解释体例和检索 方法
《说文解字》(见教材第548页)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 课堂讨论、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直音法;2.反切;3.叶音 二、试将下列旧注音变换为现代汉语拼音: ❖ 去演切;去愿切;普班切;锄针切;胡郎切;
都滕切;力盐切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3.所表对象:行为动作(主要是动词);抽象概念。 4.文字特征:合体。 5.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四)形声 1、《说文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2、构字方法:一个义符(意符、形符)表意义范畴,
一个声符表字音 3、所表对象:不受限制 4、文字特征:合体。 5、形声字的结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五、汉字的结构与本义探求(例见378页“诛”) 六、汉字结构与上古文化
例如“女”
第三章汉字的结构
❖ 作业 ❖ 一、查《说文解字》,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声符: ❖ 夜( 亦省聲 ) 贼(則 ) 布(父 ) 腾( ) 恭(共 )
徒( 土) 荆( 刑) 忝( 天 ) 钦( 金) 贸( 卯 ) 衡( 行) 辩( ) 在( 才) 春( 屯 ) ❖ 二、指出下列汉字结构各属六书中的哪一类: ❖ 鹿(象形 ) 亦(指事) 尘(会意 ) 赖( 形声 ) 笃 (形声 ) 伐( 会意) 戊( 象形 ) 来去的“来”(假 借 ) 爨 ( 会意)初( 会意 ) 都(形声 ) 波( 形声 ) 你我的“我”( 假借 )发(形声)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四、繁简字
(一)定义:
(二)简化字的形体来源
1、古体字: 雲 、云; 氣、气; 從 、从; 網 、网; 捨、 舍 2、古代异体字:禮 、礼;棄、 弃 3、历代简体或俗体字:躰、體 、体; 繼、继;燈 灯。 4、草书揩化为简体字:車 、车; 門 、门; 韋、韦; 爲 、为; 會、 会。 5、简省一些成分: 習、习; 廣 、广; 飛 、飞。 6、简单符号代替复杂笔画: 鄧、邓; 歡、欢; 鷄、鸡; 僅 、仅 7、同音替代字: 穀 、谷; 麵 、面; 鬱 、郁。
表示具体概念,指事多表示抽象概念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三)会意
1.《说文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 也。”“爲”
2.构字方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符号,合成一个新义。 “寇”
(1)会形合成(靠各参构部件的形象会合成义。如:射、步、 涉、陟、立、及、休、益)(2)会义合成(靠各参构部件 的意义会合成义。如:臭、歪、尖)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二、注音方式 (一)直音: 如《康熙字典》中:“尨,音茫”等。 (二)反切,兴于汉末 例如:夸:苦瓜切。反切用古音。 (三)叶音。 叶音(读「协音」)也称叶韵,叶句。“叶”也作“协”。 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 文,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明人陈第、清初顾炎武已批判了叶音法。 (四)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四)古今字与假借字之间的关系。
(五)注解术语: ×后来写作×、 ×是×的古字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三、异体字
(一)什么是异体字
(二)异体字的类别、成因。
1.所用造字方法不同,一体为形声,一体为非形声。如: 泪—涙、嶽-岳、膻-羴。 2.同为形声,所取意符不同。如:逼-偪、徧-遍、 迹- 跡。 3.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如:饋-餽、昵-暱。 4.同为形声,所取意符和声符都不同。如:愬-诉、。 5.偏旁部首所处的位置不同。如:峰-峯、略-畧。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二)指事。 《说文叙》:“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1、构字方法:象形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指 出“事”之所在。(本、末、朱、刃、寸、上、下、 曰、甘、向等)
2、所表对象:事物的局部;抽象的概念。 3、文字特征:一个象形字加一个指事符号。 4、象形和指事的辨别:在结构上都归“独体”。象形多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1、构字方法: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即依样画
画葫芦。
2、所表对象:有实体可以描绘的事物,主要是名词 3、文字特征:独体。 4、《说文》中主要象形字:车、虎、人、女、止、行、月、
鸟、鱼、鹿、羊、牛、子、犬、豕、竹、衣、册、贝、户、 斤、又、目、耳、口、自、手、木、身、其、来、网等。象 形具有局限性。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三)异体字的辨别―――读音意义完全相同。
1、原为异体字,后有分工,成为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 词)。例如,谕、喻 2.原不为异体字,后合并为一个字,成为异体。这两点, 都说明异体字有一定的时代性。 3、有几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1)有些字,意义相近,读音相同,但非异体字。如寘、 置都有“放置”义,但“置”还有他义,且二者古音也不同。 《说文》:置,赦也,从网直。 (2)有些字关系复杂有相通之处,也有不相通之处。如雕、 凋。 (四)注释术语:×同×
❖ 6、学习形声字应注意的问题 ⑴省形、省声
❖ 省形:如晨:(从晶省,辰声)、星(从晶 省,生声)、釜(从金省,父声)、耆(从 老省,旨声);
❖ 省声:豪(从豕,高省声)等。
❖ ⑵字体的变化
❖ 辨认声旁、形旁:如布、在等
第三章汉字的结构
四、分析汉字结构(造字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返回繁体甚至古文字字形,注意小篆与 现代汉字写法的变化大多是隶变和讹变引起的。 2. 注意声符和形符的位置 3.注意形声字和声符古今声音的变化。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三)为什么古代汉语要用繁体字排版(必须 注意几个问题)
1、同形字。
2、同音替代字。
3、两字共为一形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 作业 ❖ 一、指出下列各组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 泪:涙 嫖:闝 蝶:蜨 跷:蹻 迹:跡
砖:塼 慙:惭 ❖ 二、指出下列各组繁简字灾古书中的异同: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 谷:榖;饥:饑; 后:後; 适:適; 余:馀 ❖ 三、给下面这段文字加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 ❖ 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不用也夫争行义乐 用与争不义竞不用此其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 ❖ 四、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各自成因如 何?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一、汉字的产生 (一)汉字的产生: 文字学史上有关汉字的产生有三种说法:
1.结绳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周易·系辞》)
2.仓颉造字说,产生于战国时代。 3.八卦说。“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五)注解术语: ×通×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二、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形体。古今字在形体上大多数有某种联系。
1.增加义符(形符): 弟:悌;取:娶;禽:擒;共:供;责:债
2.改换义符:说:悦;唱:倡;错,措 3.在原来的字形上改变写法
陳:陣;大:太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字假借为其它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例如:隊、 墜;匡、筐;或、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例如:益、 溢;景、影;丞、拯;原、源。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引申义造今字。例如:解、懈; 家、嫁;支、肢。 4.古字表示本义,为假借义造今字。如:辟、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