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吸入法(中心供氧)培训课件

氧气吸入法(中心供氧)培训课件


8-6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供氧装置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中心供氧装置
医院氧气集中由供应站供给,设管道至病房、 门诊、急诊。供应站有总开关控制,各用氧 单位配氧气表,打开流量表即可使用
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8-3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氧疗副作用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肺不张
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 氧气被肺循环血液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 症状:烦躁、呼吸及心率增快、血压上升,
呼吸困难、发绀、昏迷 预防:深呼吸、多咳嗽、改变体位
8-4
操作程序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介绍) 环境准备
8-9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操作程序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注意事项】
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 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先分离鼻导管与湿 化瓶导管连接处,调好流量再接上 常用湿化液冷开水、蒸馏水。急性肺水肿用20~30%乙醇 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缺氧程度的判断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程度 PaO2(kPa)
轻度 >6.67
(50mmHg)
SaO2(%) 症状
>80
无发绀
给氧
1-2升/分
中度 >4~6.67 60~80 发绀
2-4升/分
(30-50m)
<60
显著发绀 呼吸困难 三凹症
4-6升/分
8-1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操作程序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氧疗的重要性 指导正确使用氧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积极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8-11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8-7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鼻导管给氧法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单侧鼻导管给氧
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 尖至耳垂的2/3
双侧鼻导管给氧
双侧鼻导管插入鼻孔 内约1cm,并将导管环 固定稳妥
8-8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氧疗副作用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症状
呼吸道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 预防:加强湿化、雾化吸入
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症状:不可逆转的失明 预防: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8-5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8-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氧疗副作用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氧浓度>60%,持续时间>24h 氧中毒
肺实质改变症状:胸骨下不适、疼痛、 灼热 感;呼吸增快、 恶心、 呕吐、 烦躁、断续 的干咳 预防:
(1)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 (2)血气分析 (3)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操作目的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 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一 种治疗方法
8-1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氧疗副作用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呼吸抑制
见于Ⅱ型呼吸衰竭,PaO2↓,PaCO2↑ 预防:低浓度、低流量(1~2L/min)给氧
由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 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 刺激来维持. 吸入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呼 吸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