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后现代乡愁》赏析后现代乡愁周国文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我们习惯了艳遇的邂逅,我们熟悉热闹的表情,我们喜爱虚荣的狂欢,我们热吻时尚的盛宴。
我们满足于坐在摩天大楼的落地玻璃窗后面欣赏街市摩肩擦踵的人流,我们愉快的目睹霓虹灯随着夜幕中买醉的俊男靓女的一声声欢歌把明天统统照亮。
我们已经多久没有欣赏过日出的壮观了,猜测下一次雪飘飘的迷乱又会是多么玄奥的幸福。
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理想还能透过那把青春期的木吉它唱出年轻时的浪漫与激情吗?我们大学殿堂的草稿纸还留有纯真的温度,而那把磨损了笔尖的钢笔还能题下爱的允诺与告白吗?我们足以自豪的晓风残月似乎已被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撕碎了,我们漫步凭吊的阳光故道还会有英雄出关的回眸吗?才子死了,佳人也不知流落到何方,只剩伤心的故事还依稀在流传。
可堪玩味的心情之物是否也越变越孤独。
回到故乡,去采撷你多年不见的信物吧!桃花几朵,柳枝一段,荷叶片片,野菊满园。
我们的性情就像第一封情书初绽露出快乐的现场版,那时的感觉一定美丽极了。
可惜农村是愈加的回不去了,不是路途遥远行程不便,而是城市的点点滴滴让你我越来越忘了回家的路。
乡愁被不可救药的当成商品出卖,旅游线路图明确标示了乡愁的方向吗?摆在超市货架上的家乡米酿有少年离家那一晚的甘醇吗?站在桥头日复一日等待的小芳会迎来情歌的传唱却永远等不来远走的爱人。
农家饭庄的田园美食醉倒城里人却丝毫无助于我们对知青生活的爽朗回忆,因为这一切都是用等价交换的金钱换来的。
乡愁,或许是儿时越飞越高的风筝,或许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或许是长河秋月落日余晖,或许是征人此去忆君长安。
别样的旷味,一样的离愁别绪,它是在自我感悟中步步提升的一种直面人生的书写。
它不应该最终沦为城市博物馆里供人赏玩的历史珍藏。
它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织共鸣,就像一条绵延在人类记忆里的河流穿越历史的烟尘而来,那样的奇诡,那样的卓绝。
乡愁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反动,是在世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上的一种浪漫出逃。
也许我们可以说乡愁就是一匹罗曼谛克的思想骏马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赛跑。
它是“马伫塞外雄关,望天山怀张骞”。
“车过河北高阳,临易水追荆轲”的别样思绪。
毕竟乡愁的存在,是一种幸福的燃烧,是甘甜的烛光照亮脚下的路。
就像在万千的地名中上苍独独让我选择了故乡一样,乡愁不老,乡愁馨香,我们“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不正是永续不灭的精神归依。
乡愁,让你我在沉思的瞬间总会想起梦中萦绕千回呼唤千回的那个芳名。
这是人世间最不朽的绿叶,它骄傲的立足,尽管忧伤,却不改灿烂。
风吹云动中,永留有“我思故我在”的魅力。
(选自《经典美文》2011年第4期)乡愁,发生在辽阔的原野——《后现代乡愁》内容赏析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对家乡的思念,是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乡愁是儿时的风筝,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针线,乡愁是长河秋月落日余晖,乡愁是对柴米油盐的回顾。
辽阔的原野是乡愁的发源地,现代化的城市是埋葬乡愁的墓场。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当人们在后现代城市中寻觅那久已失去的乡愁的时候,会突然觉得乡愁就在遥远乡村的竹篱茅舍之中。
选文通过对后现代乡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乡愁的赞颂之情,乡愁不老,乡愁馨香,乡愁是永续不灭的精神归依。
首先,乡愁发生在辽阔的原野。
乡愁发生地在哪里?不会发生在繁华的都市,不会产生在高楼大厦。
它产生在被现代人遗忘的乡舍与村庄,“萌芽在朴素的地方,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当我们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多年不见的信物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桃花几朵,柳枝一段,荷叶片片,野菊满园。
”这正是我们朝思暮想的故乡。
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曾经有“少年离家”的甘醇;曾有小芳站在马路边的倩影;曾有醉倒城里人的“农家饭庄”;曾有知青留下的欢歌笑语。
这些永远难以抹掉的乡土之情,就是潜藏在我们心中永恒的乡愁。
其次,乡愁是对过去的回忆。
对过去的回忆是乡愁的绝版。
乡愁“是儿时越飞越高的风筝”,当我们在杨柳吐絮,春风和煦的春光里,和父母牵手一起拉着越飞越高的风筝时,那是何等的开心。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只能植根于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永恒的回忆;乡愁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我们仿佛看到了煤油灯下,老母亲两眼昏花,满头白发,在为儿女们缝补衣裳。
穿上千缝万补的衣服,儿女们心情又是何等的踏实,然而,现代社会又有谁在穿缝补过的衣服?。
乡愁又是长河秋月落日余晖。
夏日,当夕阳西下,农人们扛着农具回到自己茅舍的时候,河里的蛙声、树上的蝉声、田里的蛐蛐声,宛如交响乐一般在和鸣,这多么令人陶醉啊。
多少年后再做回忆,不正是一种乡愁吗?再次,乡愁是一种幸福在燃烧。
有乡愁的人是幸福的,经常性的对过去进行回忆,会使自己更加怀念过去美好的岁月,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的时光。
“乡愁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反动,是在世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上的一种浪漫出逃。
”乡愁是思想的“骏马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赛跑”。
乡愁的存在,“是一种幸福的燃烧,是甘甜的烛光照亮脚下的路。
”因此,作者我们要永保“我思故我在”的魅力。
乡愁,难忘乡间的竹篱茅舍——《后现代乡愁》细节揣摩本文作者为了表现“原野”是乡愁的发生地,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针线。
这一细节让人联想到一位花白头发的老母亲,在煤油灯下为即将出行的儿子缝补衣服,她千针万线,细致入微,把她对儿子的无比眷恋之情全部缝在了衣服里,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永远铭刻心中?几十年后,尤其是身在异乡的儿子,回想起这一幕,定会有无限的怀念之情。
第二、乡愁是乡间的竹篱茅舍。
乡村的蓝瓦青砖,土坯小房,青石台阶是远在异乡者少年生活的地方,这里有很多难以忘怀的童年故事:曾在青砖上弈过棋,曾在土坯墙上找蛐蛐,曾在台阶上拍过球。
曾在乡间的竹篱茅舍听老人们讲天上的牛郎织女、说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讲述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
而今,回想起来真是如在眼前,如闻其声。
第三、乡愁是小芳多情的恋歌。
在乡村的田野上,曾经出现过多少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故事:“九九艳阳天”、“刘三姐妙语对阿牛”“阿妹名字叫小芳”,漓江畔的山歌、陕北的信天游,其中蕴含着无数的人间真情。
可它都发生在乡间,发生在溪流旁,树林里,土丘上。
这是乡愁的发源地,这里有着永不熄灭的乡愁。
第四、乡愁是长河落日的余晖。
这是十分动人的一个细节。
它把乡愁放在了无限辽阔的旷野之中,引发人们的遐想。
试想,在茫茫的大漠之中,太阳即将落山,此时出现在面前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特殊的乡愁,这是动人的一幕。
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会让人产生无比的思乡之情。
第五、乡愁是世俗的柴米油盐。
乡愁不在高楼大厦,不可能产生在现代化的城市当中,它就在乡村人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袅袅炊烟、田间地头、柴米油盐、手足之情,它看似十分普通,但客居在外的游子,将是永存记忆深处的乡愁。
难怪乎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可见,生活中每一件细小之事都可能成为乡愁的内容。
乡愁,永不熄灭的幸福回忆——《后现代乡愁》艺术特色散文《后现代乡愁》是一篇文辞极佳的美文。
文章语言精粹,句子长短错落,层次罗列有致;比喻、排比、引用交互运用,使文章形象感人;作者围绕着主题联想丰富,让读者感受的了作者驾驭散文的不凡功力。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长短句子交互,错落有致。
散文在行文过程中,作者采用了长、短句交互使用的手法,使得句子错落有致,给人以参差之美。
如:写回到故乡时用了四个短句:“桃花几朵,柳枝一段,荷叶片片,野菊满园。
”把农村的四种景物展现了出来,其中“几朵”“一段”“片片”“满园”四个数量词,写的极为经典,这样的句子既简洁,又能突出乡村的特点。
再如第二段写对现代城市的感悟时用了两个长句:“我们满足于坐在摩天大楼的落地玻璃窗后面欣赏街市摩肩擦踵的人流,我们愉快的目睹霓虹灯随着夜幕中买醉的俊男靓女的一声声欢歌把明天统统照亮。
”这两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城市的人们对“高楼大厦”“霓虹灯”的陶醉,而忘记了“乡愁”。
句子深刻而有哲理。
文章就是这样,或长句,或短句,长短句交错使用,对后现代人的“乡愁”观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使读者从中懂得“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二、妙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这篇散文赢得了读者。
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乡愁”变得具体形象,使人容易理解。
如排比句:“或许是儿时越飞越高的风筝,或许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或许是长河秋月落日余晖,或许是征人此去忆君长安。
”这一组排比句都用不甚确切的词语写出了乡愁的内容,使“乡愁”内容落到了实处。
再如比喻句:“它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织共鸣,就像一条绵延在人类记忆里的河流穿越历史的烟尘而来,那样的奇诡,那样的卓绝。
”作者把乡愁放在历史的角度来认识,把它比作“一条绵延在人类记忆里的河流”,形象地表明了乡愁不断,乡愁永恒。
还有引用句:“它是‘马伫塞外雄关,望天山怀张骞’。
‘车过河北高阳,临易水追荆轲’的别样思绪。
”作者引用古人对联中的两句,说明对古人的回忆,对历史的回味是甘甜的烛光,是一种幸福在燃烧。
三、作者联想丰富,形散神凝。
好的散文,作者常常是联想的高手,他的联想可以是天上地下,可以是国内国外,而这些联想又常常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文章中作者为了展现乡愁的发源地,写到了桃花、柳枝、荷叶、野菊,写到了超市货架上的家乡米酿、桥头小芳、农家饭庄的田园美食、知青生活,还有儿时的风筝、长河秋月、落日余晖、征人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联想,乍看十分散乱,它却紧紧地围绕着主题,很好地体现了形散神凝散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