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背包括相向和向背两种形式,相向:两竖如向内弯,形如括号; 向背:两竖如向外弯,形如反括号。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字中,最后一笔是竖用悬针竖,竖画不在最后一笔,用垂露竖。
中字是相向作字两竖是向背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指导1 •点的写法(1 )点的特点:头尖、身体肥、尾部圆。
它的背部是拱起的,腹部是平的。
它既象分开的一瓣大蒜,又像飞溅出的一滴水珠。
(2 )书写方法右下点:书写时起笔要轻,向右下侧按。
落笔慢而重,适度回锋收笔。
左右点:左点是右点的反方向行笔,右点就是前边的右下点。
相向点:左点起笔轻,向右下侧按;右点起笔重按,转锋向左下轻出笔锋。
三点水:第一、二笔都是右下点,第三笔则是提画。
四点底:第一点是左下点,其余三个点都是右下点,其中第二、第三点都要写小一些,第一、四点要大一些。
如京2 •横的写法(1)认识横的特点:在几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
横在一个字中起横梁作用。
所以,横在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动作都要交待清楚,不能含糊。
(2)书写方法。
长横:起笔稍重,然后略提起,由左向右收笔,取势左低右高,与水平线倾斜。
最后,回锋收笔。
左尖横:落笔轻,向右上用力移动,趋势稍微上翘,收笔重顿。
这个笔画看上去像平撇,但是,运笔则是由左向右。
右尖横:落笔重,逐渐向右上滑去,呈上翘状,收笔时不作顿,顺势轻收,但不出锋。
斜横:起笔稍重,然后轻轻提起向右运笔。
横的斜度比长横要大。
收笔略顿,重而缓。
如三王3 .竖的写法。
(1)竖的特点:竖在一个字中起着支柱作用,因此,要写得平正,不歪,尽量做到垂直,挺拔有力。
有的还把竖画称之为直画。
只有这样写,才能做到不失重心,立地稳固。
(2 )书写方法垂露竖:起笔略重,向右作点画,顿后提笔向下缓缓行笔。
行至末端用力下顿后回锋收笔。
整个笔画做到直立而不僵,使它有轻重感。
悬针竖:落笔向右重顿,而后转锋向下均匀行笔。
中间要略慢一些。
待出锋时直下,略快,似悬针一般,锋要尖细。
短竖:落笔要重,顿后提笔下行,直到末端。
收笔稍停,不用力作顿。
回锋时慢向上收笔。
如十林相悬针竖用于字形简单明朗而又对称的字,其他就用锤露竖。
短竖一般用垂露,长竖在中既可用悬针也可用垂露,长竖在左用垂露,长竖在右一般用悬针。
书法无定规!书法小知识--垂露竖和悬针竖各自在什么情况下用?(垂露竖和悬针竖各自在什么情况下用?许多同学在学习完垂露竖和悬针竖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他们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使用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规律?现在我根据经验总结一下,希望供大家参考。
2垂露竖和悬针竖的使用时候规律与长短没多大关系,在长短上也没有规律可遵 循。
判断竖画是否为悬针竖有一种简便的辅助办法,就是根据笔画顺序判断。
即:悬针竖一定是字的末笔。
也就是说字的最后一笔如果 是竖画,通常为悬针竖 如:“那、即、听、科、钟、蜂、神”等(只 有个别字例外,即:“个、介、并、弓引、川、 州、渊”等)。
圏3—i 蠡*»收虬羔皆干晖關希如果竖画不是末笔则为垂露竖。
还有悬针竖用垂露竖写也不影响字的美观。
总结一下:垂露竖是一个通用的竖,可以代替悬针竖使用,但悬针竖就不一定能代替垂露竖使用了。
例如:“木”字的垂露竖不能拿悬针竖代替。
但“年”字的悬针竖可以用垂露竖代替。
等等…还有在具体书写中,如果连续两个字是悬针,那有时要改用一个为垂露竖,主要是不让字的锋芒太多,属于审美方面的要求,多在软4笔书法里体现的多一些,一般硬笔书法不太强调。
一般情况总结如下:如那、1.竖在字右半部分的,用悬针为宜。
即、听如中、2.竖跟口,横搭配的,用悬针为宜。
千、申、干3.左边为撇,两者皆可。
并、开、邝、6【延伸阅读】1. 悬针。
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 名。
与垂露为两种形体。
冯武(简缘)《书法 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 相等。
但锋尖耳。
不可如鼠尾。
又按古人只有 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
后人 遂以为法。
”'hiM — F" B d*. <*"■・■>!.市千 *中2. 垂露。
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
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
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4 •撇的写法。
(1)撇的特点:撇”画是向左伸展的一笔。
它的形态变化多样。
无论怎样变化,都要注意体现姿态舒展的特点。
首尾粗细的变化不能太突然,弧度也要适当。
力度要贯彻到笔尖。
(2 )书写方法起笔向右顿,转竖直向下,中间缓慢行笔,积蓄笔势。
临近收笔时,用力向左下撇出。
撇出时要运力到底,出锋要快。
女口永5 .捺的写法。
(1)捺的特点:捺画是向右下方伸出的一笔。
它是汉字里的主要笔画。
捺的写法要有起有伏,上边线要平直,不要凹下去。
捺脚要力足丰富,不可缺角,不要下拖作狐尾样,也不要翘得术高。
(2 )书写方法直捺:下笔轻,处械上向右下行笔,渐行渐重。
在捺的末端要稍重顿一下笔,而后捺出。
捺出的底要取平。
平捺:回锋落笔向左逆入转而向右下平行带弧度运行,最后顿笔按下,向右上快出锋捺出。
捺的底刃要向右上翘起。
整个笔画首尾在一个平面上。
短捺:顺势落笔,轻用力向右下行笔。
行笔中由细到粗,稍停,转笔向右用力捺出。
女口奈6 .钩的写法。
(1) 钩”画是承接别的笔画来写的,接竖的是竖钩,接磺的是横钩。
钩画根据汉字结构搭配的需要,呈现不同的形态。
(2 )书写方法竖钩:起笔稍微重一些,顿而向下出笔。
到接近收笔时,顿而向左上斜势钩出来,与竖成锐角。
弯钩:弯钩也叫弧弯色。
写的时候,用笔尖轻落纸上,由轻而重。
从左上向右下,双转左下,呈右弯形。
到接近收笔处向左上转,稍停,提笔钩出。
竖弯钩:起笔、行笔同竖画,而后稿右弯出弯后移到钩处,折笔向上钩出。
行笔过程中,注意使竖画向左挫进。
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
斜钩:落笔稍顿,向右下慢慢行笔。
到接近出钩时,蓄势后用力翻笔向上钩出。
整个笔画要挺胸收腹,不要过弯。
卧钩:落笔轻轻,由细到粗,朝右下稍斜后向右平移,最后向右上昂起钩出。
钩要朝左上。
横钩:东笔略重,均匀用力向右行笔。
到转折处向右下略顿,蓄势后快速向左下钩出。
如找我7.折的写法。
(1)折的特点:“折”画也和钩画一样,是附属在别的笔画上的。
它经常在汉字中出现。
折的变化多在于它的角度。
(2)书写方法竖折:起笔稍重,顿而向处。
到转折处向左上回笔再向右横出,咯顿而回锋。
转折之处要有圆弧,富于弹性。
竖弯折:起笔同竖画,到转折处要呈弯曲状,有弧度。
收笔时要略顿而回锋。
它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鹅一样,弯处有圆弧,缓慢折过来。
横折:横折是先横后的,折角也成九十度,像人的胳膊弯曲一样。
横折的竖略向左弯。
它的写法是下笔同横法,折时作顿。
撇折:起笔重顿,用力向左下行笔。
到转折处稍停,转笔快速向右上挑去。
如固南8.提的写法。
(1)提的特点:“提”画又叫“挑”,是汉字中从左下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笔。
写提要回想写短撇的用笔方法。
这实际是短撇的反方向。
(2)书写方法平提:起笔要用力,稍顿后用力快速向右上方挑出。
为了蓄势以增加笔力,可逆锋起笔。
同时注意不要把挑拉得过长,显得软弱。
竖提:起笔用力,稍顿后快速向上方挑出,注意挑的角度要比平提大一些,接近于竖直。
如切结构方式例字独体结构米、日品字形结构品、森间架比例方正各部分相等8上下结构思、华霜、花基、想上下相等上小下大上大下小上中下结构意、上中下相等褒、裹上中下不等左右结构村、联左右相等伟、搞左窄右宽冈1」、郭左宽右窄左中右结构街、坳左中右相等滩、傲左中右不等全包围结构圆、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医、叵左包右庆、尾左上包右下匀、句右上包左下遍、建左下包右上闻、闲上包下函、凶下包上黄自元书法间架结构92法(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如:乐、集(13)横长竖短。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竖长。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御、谢、树(23 )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
需、留10(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
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
如和、知、细(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
如:嚣、器(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
如:爽、齿(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口:七、也(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
如:云、去、且、旦(31 )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
如:丈、尺、史、又(32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
武、成、或(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
如:恩、息、必、志34)伸钩之字应抱持。
如:勉、旭、抛(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
天、父、外、文(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
如:鸠、辉(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
如:鸟、马(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
如:师、明、既、野、(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
如:朝、故、辰(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
如:谈、茶、黍(41 )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
如:禁、林、森(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
如:哥、柔(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
如;冠、寇、宅(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
如:普、皆、齐(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
如:风、飞、气(46)横腕笔,应圆润俊秀。
如:先、见、元、毛(47 )纵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
如;庭、居、底(48)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
如:友、及、反、皮(49)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
如;修、参、须、形(50)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