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自我知觉

4 自我知觉



在校园里,像江波这样的女生自然会得到许多男生的青睐,隔 三差五就会有男生捧着鲜花或者各种零食来我们宿舍找她,她 很大方,鲜花往宿舍桌上的大花瓶里一插,至于零食嘛,大家 共享。这种时候她会对我说:“宝贝儿,这是陈旭买的冰淇淋, 你不是最爱吃冰淇淋吗﹖”她是好意,可是我不知怎么就觉得她 是在向我炫耀,每次听到她这样对我说,我都会心里一紧,血 往上涌。

正负性更明显些


也有一些学者把自尊当
作自我概念中的一个具 有评价性质的成分
基础
三、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内容 让被试写20个句子来描述自己,来回答 “我是谁”这一问题。
生理(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 ):


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年龄、容貌、身体状况、财 富等生理、物质方面的认识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里有两个去英国访问的学生名额, 江波幸运地获得了其中的一个,在为她送行的班会上,我勉强 微笑着,内心却愤愤不平:同样是人,为什么她就这么幸运呢 ﹖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终于让我竭力维持 着的平衡在一瞬间坍塌了,嫉妒的火焰一下 子喷发出来,不可收拾。那是江波从英国回 来没多久,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悄悄地告诉 我:她恋爱了,对方是高一级的学长,德语 系的高才生陈适。江波说什么我已经听不清 了,我怔怔地看着她,心慢慢往下坠……我 想哭。 我一直没有对任何一个人讲过,我暗恋陈适, 从进大学的第一天在新生欢迎会上看见他的 那一刻开始。他几乎满足了我所有关于异性 的幻想:高大、温和、有才华。可是现在, 江波却得到了他 我连一点点幻想的余地都
理想的自我 失望、悲伤 应该的自我 内疚、不安



自尊的降低
五、提升自尊的方法--自我增强/美化



(self-enhancement):个体以有利于 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解释有 关自己的信息,以建立与提升自尊。 1、向下的社会比较
可以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时,他们常倾向于做向下的
比较,以维护自尊。
Hale Waihona Puke 2、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性行为:

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 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人们对两者之一会有一种稳定的偏好。至于偏好于哪 一种,要据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 )水平而定。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的需 要及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Snyder,1974)。
就是我们感知的对象。

Diener等(1976)作弊
商场镜子

Exp.
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Bem (1967)
提 出 的 自 我 知 觉 理 论 ( self –
perception theory )认为,在内部线索(如想
法、情绪)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根
据自己的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特征。

社会自我(social self):
个体所隶属的群体及在群体中的地位、 与其他成员的关系等的认识
心理自我 (psychological self) 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气质、性格等 心理特点的认识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1、他人的反馈 特别是当许多人对自己看法都一致时, 我们就会相信这种看法是真的。
我已经完全失控了,而是一个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女魔,我做 了一件可怕的事:以江波高中同学的身份写了三封极尽编造之能事 的匿名信,分别寄到学校、系里和学生会。现在我已不想回忆和复 述那些信里的内容,那对我是一个噩梦般的记忆。事实上,在将那 些信塞进邮筒后不久,我就后悔了,可一切都无法挽回。 信里的内容迅速传开了,没人去求证这些内容是真是假,大家 都乐于传播一个校园里的风云人物的所谓的私生活的真相,这对于 一向自信一向顺利的江波,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日渐沉默和 消瘦,特别是在陈适也离她而去以后,她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每 天苍白着脸游荡在教室和宿舍之间,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江波最终选择了退学,她悄悄地办好了手续悄悄地收拾好东西 离去,没有向任何一个人告别,像一阵风,消失得无影无踪。



高:常根据当前所处的情境及观众的需要而 采取相应的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形象;
低:常根据自己内心的态度及自己的性格而 行动,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在面对不同 的观众时,都表现出一致的行为。

了解你自己
自我监控量表(是/否)




-1、我发现模仿别人的行为是很难的。 -2、我的行为通常是我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 -3、在晚会和其他社交聚会中,我并不试图按别人的喜好说话做 事。 -4、当别人和我的观点不同时,我会为自己相信的观点辩护。 5、我能够对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做即兴讲话。 6、我会做出一些样子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让人高兴。 7、当我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拿不准该怎么做时,我就参照别人的 行为。 8、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9、在选择电影、书籍和音乐时,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建议。 10、有时我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情感超出了实际的程度。
Wood(1989)


社会比较的动机
准确的自我评价 自我美化 ( self-enhancement) 自我保护 (self-protection) 自我提高 (self – improvement )
比较的方式
向上比较(upward comparison 相似比较(similar comparison) 向下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
没人敢叫
• 老师问:有谁知道狗熊在冬天为 什么一直在睡觉? • 小玉胸有成竹地答道:因为没人 敢去叫醒它。
第三章 自我知觉(self perception)
一、自我意识




1、定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 2、发生与发展 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前 提
物—我知觉分化:婴儿 人—我知觉分化:2岁2个月 照片 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2岁末 “我”






高某与受害者李某系阜阳某高校同班同学,二人平时关系融洽, 今年均参加了阜阳某学校的体育教师竞聘考试,李某以第一名 入围,高某则以第二名落选。 这引起高某的忌妒,高某一次在家跟其母亲任某说到了此事, 母女两人突生“灵感”,认为要是让李某身体致残,高某必然 会顺其自然地取代李某。任某为了女儿的前途铤而走险,想到 了与其同在阜阳市某中学承包食堂的张某,请张某帮助“修理” 李某,最起码要让李某在两年内不能跳舞。张某本来与任某关 系暧昧,便满口答应了任某的请求。 随后,张某找到了好友闫某商谈此事,并通过闫某找到了朱某、 毛某。朱某、毛某二人从4月19日起,开始对李某踩点、跟踪, 伺机下手。 4月25日晚8时许,闫某驾车带领朱某、毛某,从阜阳市电业局 附近刀具店买了两把砍刀,埋伏在李某下班必经之路某大厦西 侧马路。目标出现后,朱某、毛某对骑电瓶车路经此处的李某 突然袭击,持刀疯狂砍向李某,致李某下肢体骨头、韧带等多 处断裂。作案后,朱、毛二人打的逃窜。




11、我和别人一起看喜剧时,比一个人看时笑得多。 -12、在一群人中,我很少成为注意的中心。 13、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我常有不同的表现,就像变 了个人似的。 -14、我不是特别善于让人喜欢我。 15、即使玩得并不好,我也常装做玩得很愉快。 16、我并不总是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人。 -17、我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观点或行为方式。 18、我曾经考虑过当一名演员。 19、为了与人相处并让人喜欢,如何符合别人的期望往往是我 首先考虑的问题。 -20、我从来不善于玩即兴表演这类游艺活动。

类似



Fenigstein 等(1975) 私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
不为他人所知的自我


公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
公开的自我
四、影响自尊的因素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Davis)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有时我们无法选 择跟谁比。 Morse与Gergen(1970) 曾做了一项有关社会比 较如何影响自尊的研究。

还有一种策略就是把自己与成功的人的距离拉大,相 似性降低。



2、选择性遗忘 3、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4、缺陷补偿 5、自我防御性归因:强调自己对好结 果的作用,缩小自己对坏结果的责任 6、自我设障:感到失败不可避免时积 极搜寻乃至制造不利因素的过程。
案例分析

降低自尊的原因 原用的提升方法 改进的方法

但在大多时候,人们常根据自己的内部线索,
如想法、感受来了解自己
4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定义: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取有关自己的 重要信息的过程 Festinger 于1954年提出了社会比较过程理论
他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评估自己;为 此,在缺乏明确的标准时,人们常与和自己相似 的人比较。

2、反射性的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 ) 及反应(如拒绝)来了解自己
从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如冷淡、瞧不起)

符号互动论学者Cooley (1902) 提出了
“镜中我”(looking – glass self)这一
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象别人感知
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


3 自己的内部标准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不一致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


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理想的自我(the ideal self):我们想成为的人 应该的自我(the ought self ):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 为的人 实际的自我(actual sel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