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各地的工作重点。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既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从现今段来看,传统产业又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
深入研究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对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对于研究制定面向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的概念及其特点。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要用严格科学的定义来概括高新技术产业还有一定困难。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部门:①研究开发经费超过其价值增加额10%以上的产业部门;②高科技人员超过其职工总数10%以上的产业部门。
显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了具体的行业标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共涉及11个领域,在工业上包括38个行业。
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
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特点:一是高度的创新性。
高新技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为基础,高新技术成果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是人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
二是高度的集成性。
高新技术发展不是单一学科或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多个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与综合;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商品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体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集成。
三是高度的产业关联性。
高新技术发展使科技链与产业链融为一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快、周期短,市场信息反馈及时,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捷。
四是高度的渗透性。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加速重组,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性。
五是高度的竞争性。
高新技术竞争较之传统技术领域的竞争,其内涵更为广泛和深刻。
它包括:人才竞争、信息竞争、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
六是高度的风险性。
高新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投资风险和社会风险。
发展高新技术的意义远远不限于提高经济效益,事实上,高新技术对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观念意识均有深刻的影响,对一国及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这就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因。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经济的高质量来自于高新技术,来自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是每一个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不断走向文明的基本物质条件。
但是,经济增长一靠劳动,二靠资本,三靠科技,在不同经济形态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这三个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当今时代追求经济增长主要靠科技。
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十六大提出科技进步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实质上,这种"决定因素"和"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的能力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速度和质量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既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的过程。
另外,任何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活动,经过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必然是推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外贸结构的变化的过程,同样也是不断地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
比如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用,带动了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也推动了多部门多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难以用数据统计的。
(二)发展高新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
经济增长方式,一是主要靠扩大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二是主要靠生产要素投入的有效使用的集约型增长。
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经济发展质量的不同,前一种是高速度的低效益发展,后一种是高效益的高速度发展。
无疑,我们必须从前一种的增长方式向后一种增长方式转变。
这转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进程,其影响因素更是多方面的,只有应用先进的技术才能最有效地化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各种深层次的问题。
因为,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能动地影响着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的使用率。
这种能动影响力越大,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使用率就越有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越快。
(三)发展高新技术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推动力。
任何一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是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密不可分的。
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实际上是推动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等的重新组合,由此带动生产手段和生产结果的变化,引发新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结构的提升。
我国目前无论是在产业之间还是在各产业内部,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问题。
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存在,经济增长因素中仍有70%依赖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我国制成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已接近90%,但粗加工比重很大,高技术含量的关键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从而严重制约了外贸效益的提高。
主要工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已占30-40%,而我国只占10%左右,我省也在20%左右。
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也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新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
因此,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要把着力点放在激活科技资源、提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上。
一方面由高新技术创新突破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由高新技术突破改造一批传统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总之,发展高新技术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四)发展高新技术,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占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和需求增长不可逆转,对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构成了巨大压力。
在环境方面,我们正为严峻的酸雨、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和城市生活垃圾所深深困扰。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近180万平方公里,年沙化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酸雨面积109万平方公里。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新技术由于具有敏捷化、人格化的内涵,并且追求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高新技术产业把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科学全面的认识,实现了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耗竭的自然资源,进一步缓解资源短缺、抑制环境恶化、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建设经济强市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市以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园区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使全市高新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2年,我市市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8家。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1家,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比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提高幅度增加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总产值的比重达到%,同比增长%。
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增长也达到30%。
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规模工业经济的增长,对建设工业强市十分有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省的青岛市已经达到%,与南方发达城市比差距更大,比如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差距是很大的。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以促进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
二、传统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科技进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这是确定无疑的。
但在适当发展高新产业、新兴产业的同时,一定要认识到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传统产业支撑着我们的经济,传统产业的发展还大有可为。
在相当长时间内传统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率的源泉。
(一)传统产业对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现在的确是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在带动经济的增长。
如美国,对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增长和相关的投资,带动其经济每年增长近3个百分点。
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高新技术发展很快,但因总体技术相对落后,体制上也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将来,即使我们能够紧紧跟上,高新产业每年能带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已不易。
何况我们地方来说又不能只满足于几个百分点的拉动增长,而是要增长得更快,这样才能靠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才能缩短差距,显然还得靠传统产业的增长,以我市规模工业来看,传统工业对工业的拉动一般在十几个百分点。
因此,现在和将来,传统产业的更快增长,将仍是我们较高增长率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放弃在传统产业方面的继续努力,就等于放弃较高的增长率,放弃我们的追赶!(二)传统产业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所在。
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是不同的。
发达国家最优的产业结构,不一定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产业结构。
发达国家收入和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得一些产业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可能正是有优势的产业,比如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正可以利用这些产业来增加就业、积累资本、提高技术。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优、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和技术并不是主观决定的,是决定于客观的要素结构。
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独立后,不但没有赶上发达国家,而且还拉大了距离,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有误,他们定位在怎样更快的在产业结构上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去发展发达国家的先进的产业,应该说这种定位并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