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必修四提纲《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政治必修四提纲《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考点47: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考点48: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1、人的价值的内涵: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1)人是价值的创造者:(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②、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2)人是价值的享受者:(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①、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②、一个人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2、人的价值的评价:(1)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4)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完人民贡献了什么。

考点49: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①、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②、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3)重要提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性质上存在两种方向: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能够引领人们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道路;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会把人引向歧途。

2、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考点50: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①、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

②、价值选择是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取向。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4)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3)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原理内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方法论:(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相关链接】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1)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

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易错点]1、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价值选择是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取向。

)2、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一成不变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考点51: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实践)(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2)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3)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2)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我们要坚持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考点演练】1、【2009年.天津.文综.5】.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解读】小铅笔和圆规的赛跑的结果揭示了由于大圆规没有目标,只是原地做园是不可能在成长道路上前进的;而小铅笔由于有了前进的目标,在奋力下就能前进。

两者的赛跑都有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意识,故排除A、D;B项迷惑性较大,但要审准漫画的主题是“赛跑”小铅笔为什么能赢过大圆规的道理。

【答案】C2、【2008年.山东.文综.20】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解读】“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投身实践,故选B。

C错误在推动,在对人生价值的理解首先应该是社会价值,而不是自我价值,所以D错误;A表述错误。

【答案】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3、【2009年.上海.单科.12】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②个人的生命历程③个人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读】本题考查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人生价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但评价人生价值应该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认识,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则是第一位的。

【答案】D4、【2007年.广东.单科.18】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解读】本题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关系来考查的,该党支书的做法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在追求人生价值时,要注重对社会的贡献。

故选A【答案】A5、(09北京3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想只有符合社会与国家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个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保障。

这体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综上我们选B。

②③与本题中心意思无关。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

6、(2010年高考?北京卷28)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

这表明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人生价值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阐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退休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①④正确,②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所以选B.7、(2010高考?天津卷5)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资态叫坚守。

地震时,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

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他的事迹说明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解析】B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黄福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为社会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B项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