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人际关系系统是我们的情感支持系统2.人际关系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背景条件3.人际关系是人们快乐的重要来源二、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关系。

关于交往1、交往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桥梁;2、交往的质量决定着人际关系的质量;3、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有赖于持续的交往为什么人际关系是一种心里关系?1、从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因来看……2、从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来看……3、从评价人际关系的依据来看……2、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交往越深,情感卷入越深3、评价人际关系的依据——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种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业务关系》公共关系三、人际关系的构成要素四、人际吸引的条件(一)相似性与互补性(二)个人品质(三)接近性与熟悉性五、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一)有效的倾听技术(二)有技巧的与人们交谈(三)尊重是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四)以最佳外表出现(五)赞赏他人第一章现代社交礼仪概述第一节礼仪的内涵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相互融合,与道德情操、思想修养分不开。

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个人,家庭,甚至是所在单位的品德教养、道德修养和文明风貌。

礼仪于人际交往中体现形象,人际关系需要礼仪修养加以调剂、丰富和升华。

礼仪包括“礼”和“仪”。

礼指礼貌和礼节;仪指仪典、仪式。

礼貌:人们在相互交往的待人接物中,表示友好、敬重的道德规范。

礼节:社会公认的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和人与人相处的道德行为。

仪式:即仪典,正式场合表示系列礼节举行典礼的形式。

礼貌、礼仪和礼节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1.礼貌强调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礼节强调内在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和的关系。

2. 礼仪侧重于礼遇规格、程序、礼宾次序等完整规范行为。

3. 我们所说的对人有礼貌,须采用礼节、礼仪的规范形式表现出来。

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的外在表现形式。

现代社交礼仪的内容从活动场所、性质上可分为:家庭礼仪;仪表礼仪;社会交往礼仪;办公室礼仪;公务活动礼仪;商务礼仪;餐饮礼仪;服务礼仪;国际交往礼仪等。

1、共同性。

2、差异性。

3、继承性。

4、时代性。

5、级别性。

第二节现代礼仪的重要性礼仪修养水平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影响着其发展进程。

因此,礼仪的重要性不可等闲视之。

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个人品德和教养的表现,反映了个人的精神风貌。

礼仪是在尊重别人的同时,尊重自己,完善自己。

就家庭而言,礼仪反映了家庭的教养、家庭成员的高素质修养和文明生活品位。

就单位而言,礼仪反映了单位形象,对其他单位成员的尊重,单位整体素质的高低。

一、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行为规范礼仪向来是衡量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尺。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它有助于人们沟通情感,化解矛盾,彼此尊重,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三、社交活动的需要社交活动中,人们只有有礼貌、懂礼仪,才有人缘,才能应付自如,被周围人接受。

四、有利于培养下一代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生活习惯孩子从小生活在讲礼仪的家庭环境中,能学会尊重、理解他人,能为今后进入社会,建立幸福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礼仪也需要与国际接轨。

对外交往讲究礼仪,展示中国人民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尊心,展示自强精神,使优秀文化得以弘扬。

重视礼仪,有利于和平共处。

第三节礼仪的历史沿革一、礼仪的产生礼仪起源于氏族公社举行的祭祀活动。

原始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解释,以鬼神作为祟拜的偶像,礼仪也与祭鬼神、祭祀祖先相联系。

因此,有“礼立于敬而源于祭”之说。

进入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复杂。

礼仪从单纯事神领域跨入事人领地,开始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

我国礼仪制度形成于夏,至西周渐臻完备。

周人将“礼”与“德”结合,成为区分贵贱、尊卑等人际交往的准则。

随后,儒家从伦理道德方面对礼仪加以阐释,传承沿袭,深刻地影响着世代炎黄子孙的心态、仪表和交际行为。

二、礼仪的演变(一)礼制与礼俗礼仪的组成:礼制,即国家礼仪制度,其功能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兴旺发达。

礼俗,由民间习惯形成,它使社会井然有序,充满人生情趣。

礼俗先于礼制。

两者互补,保证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有序进行。

(二) 礼仪演变有哲学思想根源儒家的礼教影响有几千年,是中国文化的精魂。

宣传“礼教”, 提倡以修身、真诚为本,各种伦理关系中,对人诚实无妄为礼之最高境界。

在人际关系中,“中庸” 的表现形式即为“礼”。

(三)礼仪——文化形态礼仪包括价值观念,也包括一系列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

礼仪虽历经演变,但其基本精神(相互尊重和信任、信赖和友谊)是一致的。

礼节仪式的形式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标志。

三、礼仪的原则1、尊重原则:礼仪的核心。

2、真诚原则:诚于中而形于外。

3、宽容原则:慷慨大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4、有礼原则:待人、批评亦必始终谦恭有礼。

5、信任原则:坦荡和真诚信任的品格。

6、适度原则:做到适度——把握分寸,合乎规范。

第三章仪表礼仪第一节仪表礼仪一、仪表、仪表美仪表,指人的外表。

包括容貌、服饰、姿态、风度等。

仪表是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与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文化素质、生活情调等密切相关。

二、注重仪表的重要意义1.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需要3.工作的需要三、仪表美的基本要求1. 追求秀外慧中2. 强调整体效果3. 讲究个人卫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上述话概括了仪表美的主要内容,对总理为世人景仰的风度、仪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节仪态礼仪仪态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

仪态:所有行为举止。

仪态美是身体各部相互协调的整体表现,是人的内在品质、知识、能力等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

仪态美是综合的、完善的、深层次的美,更富永久魅力。

(一)仪态是“无声的语言”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仪态是内在情感的真实表露语言可言不由衷,仪态总是真实的。

(三)仪态的习惯性仪态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基本要求概括为:举止文雅端庄、得体、自然优美,彬彬有礼。

第三节服饰礼仪服饰是服装和一切佩带饰物的总称。

服饰有遮羞蔽体,防寒御暑,调节体温,保护身体不受伤害,美化人体,美化生活等功能。

一、服饰礼仪基本要求(一) 服饰美的基本要求1. 服饰与人体协调2. 外在与内在的协调(二) 服饰美的条件多种因素与人体的协调(三)服饰礼仪的TPO原则T、P、O分别是Time (时间) 、Place (地点) 、Occasion(场合)的英文字头。

TPO原则要求着装应随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TPO原则是人们在交往中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表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四)不同场合的着装1. 礼服正式场合的着装。

2.职业服装应庄重、整洁、大方。

体现责任感、可信度、尊重,良好单位形象。

3.便装强调“补正装”中的“衬裙”,是文明、卫生的要求。

第四章日常生活礼仪第一节日常交往 (社交)礼仪一、遵守公德注重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尊老爱幼、救死扶伤等。

二、遵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

恪守信用是现代交往的重要礼貌。

言而无信,失礼,失信。

三、女士优先,右为尊(一) 女士优先(1)握手,女士先伸出手后男士再伸手响应。

(2)进出门,男士开门女士先进出。

出电梯,男士先出立门侧,再请女士前走(乘轿车同)。

(3)就餐前,男士为女士拉出座位坐好后再入座。

(4)公共场所、车上,男士让座。

(5)在遇险、不安全、不便时,男士要挺身照顾。

(二)右为尊(1)男士与女士同行,女士位右边。

(2)小轿车内女士(及客人)右座。

(3)邀请的客人、长辈,右座。

(4)领导会见、谈判、新闻发布等,贵宾右位。

(三) 不纠他人过失,以免伤人交往中有人可能出现失误、有不规范礼仪等现象,不宜当众纠正,使他人自尊心受到伤害。

(四) 适度热情真诚热情能获得真诚友谊;但过分热情,给人以虚伪感。

第二节家庭生活礼仪一、称呼与问候(一)称呼1.称呼的使用(1)平常打招呼:按辈份称。

(2)正式场合:按职务、职称。

(3)称呼语:无论家人、亲友、邻居、同事,先必称呼。

2.称呼原则(1)根据对方身份、年龄、职业等确定相应称呼。

(2) 内外有别。

尊重不同地区、国家的称呼习惯。

(3) 上下有别,称呼得体。

(4)主次有序。

先外后内、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

(二)问候(1) “晨省昏定” 是优良的传统礼仪。

“晨省”,每早必须看望父母,问好;“昏定”,每晚必须看望问候父母。

(2) 对长辈、客人的尊重,注意称呼和问好;对方还之以礼。

二、不干扰他人三、尊重别人隐私四、良好的邻里关系(一)应礼让、谦和、诚恳真挚(二)不得擅自进入他人家(三)替他人着想,重信用(四)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第三节生活交往礼仪一、打招呼和点头礼熟人相见,微笑点头致意,或相互问好。

是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流露,体现了相互的内心尊重。

二、握手礼是世界上最通常的礼仪,体现了友好和相互致意,是见面和告辞的基本礼节。

(1)正确的姿势。

(2)一见外国人就握手,失礼。

(3)平辈亲友,先伸手者有礼。

(4)对方应立即反应,伸手去握。

(5)对方为女性:不伸手,不强求。

(6)握手前,脱去手套(女士薄型手套免脱)。

(7) 待客、访问:迎接时主人先伸手,告辞时客人先伸手。

三、鞠躬礼较庄重场合使用。

四、拥抱礼国际交往中多见,也在我国官方、亲友间实行。

五、脱帽礼作客进屋,进礼堂、剧场等均应脱帽;临走时,出门时再戴上,以示尊重。

路遇熟人,女士只需微笑打招呼,致意;男士遇见妇女,以脱帽为礼。

六、介绍人的方式(一)作为介绍者,为客人相互介绍(二) 介绍顺序按公认习惯(1) 将年轻的向年长的介绍。

(2) 将后辈向前辈介绍。

(3) 将未婚者向已婚者介绍。

(4) 将男性向女性介绍。

(5) 将地位低的向地位高的介绍。

(三)正式介绍时,站起身来;被介绍者,微笑、礼貌问好(四)作为现代女性应主动大方与对方握手(五)作为介绍人,对双方应一视同仁(六)自我介绍时庄重大方,言辞得体,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七、交换名片名片是“自荐物”,是人格化的特殊用品。

(1)顺序:先客后主,先低后高。

(2)递送名片,双手递,字体向前,态度庄重。

准备适量。

(3)收受名片,庄重,尊重。

(4)收受名片后,认真看,当场记住对方的姓名。

八、打电话这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交往,要求谦逊,给人以好感。

(1) 打电话者:礼貌问好,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礼貌结束。

(2)接电话要及时,主动问好,自我介绍,再请问对方找谁、有何事。

(3)如果找别人,应负责到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