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疏散楼梯设计

疏散楼梯设计

疏散楼梯设计2011.11.301 / 25主要内容一楼梯的常用形式二疏散用楼梯间的设计规定三各种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敞开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封闭楼梯间的适用范围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剪刀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及设计要求室外楼梯及垂直钢梯的适用范围及设计要求四疏散楼梯、楼梯间的设计要求1 防火性能要求2 疏散楼梯的宽度要求3 楼梯踏步的要求4 楼梯栏杆的要求五建筑物内允许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多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高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六楼梯出屋面的规定七疑难问题咨询情况2 / 25涉及的国家现行规范简称《建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防防火规》——《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防火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通则》——《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规》——《住宅设计规范》《住建规》——《住宅建筑规范》《宿舍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医院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设计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托幼设计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商店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建设部技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北京院技措》——《建筑专业技术措施》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编《北京市细则》——《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3 / 25一楼梯的常用形式1 开敞楼梯——在建筑物内部,没有用墙体、门窗或其他建筑构配件分隔的楼梯。

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的蔓延,不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只能作为楼层空间的垂直联系。

例如:公共建筑内装饰性楼梯和住宅套内楼梯常以此种形式出现。

2 敞开楼梯间——楼梯四周有一面敞开,其余三面为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实体墙,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进入的楼梯间。

3封闭楼梯间——四周用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建筑配件分隔,火灾发生时,能防止烟、火进入,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

4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开敞式的阳台、凹廊等,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

5室外楼梯——位于建筑外墙以外的开敞楼梯。

6垂直钢梯——(《建规》5.3.12—2: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以上各种楼梯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作为疏散梯呢?不是!那么,疏散梯应具备什么条件呢?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形式的疏散楼梯呢?请看下面:4 / 25二疏散用楼梯间的设计规定表2—15 / 25续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能否设置电缆井和管道井6 / 25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规定(除符合表2—1序号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表2—27 / 25三各种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敞开楼梯间的适用范围表3—1注:表中内容为《建设部技措》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归纳而成。

8 / 25封闭楼梯间的适用范围表3—29 / 2510 / 25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表3—311 / 25剪刀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及设计要求表3—4表3—5室外楼梯及垂直钢梯的适用范围及设计要求12 / 25四疏散楼梯、楼梯间的设计要求1 防火性能要求:楼梯、楼梯间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表4—1注:(1)本表依据的规范为:《建规》3.2.1、《高规》3.0.2、《住建规》9.2.1;(2)四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3层,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9层,二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18层;(3)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13 / 252 疏散楼梯的宽度要求:(1)疏散楼梯的总疏散宽度,应按《建规》5.3及《高规》6.2等规范的要求,根据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确定;(2)不同功能类型建筑的疏散宽度还应按照该建筑的有关规范要求计算,如剧院、影院、体育场馆、地下歌舞娱乐游艺场所等均有各自的专门要求,请按各有关规范的要求设计。

因内容较多、较细,时间关系,今天不详述;(3)框架梁、柱凸出在楼梯间内时,除框架柱在楼梯间四角外,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净宽应从凸出部分算起;(4)通向楼梯间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阻挡疏散通道。

当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休息平台的净宽不宜小于0.6m;侧墙开门时,门洞边距踏步边净宽不宜小于0.4m或住宅建筑不宜小于一个踏步的宽度,且门扇的开启不应阻挡疏散人流的通行。

(5)楼梯间的窗扇开启后不应减小休息平台的通行宽度或磕碰行人。

(6)疏散楼梯梯段与休息平台的最小净宽应符合该类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且不应小于下表规定:注:上述规定的依据为:《建规》5.3、《高规》6.2等各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及《建设部技措》、《北京院技措》等。

14 / 25最小梯段净宽与休息平台净宽(m)表4—215 / 253 楼梯踏步的要求: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表4—3注:(1)本表及表注依据的规范为:《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建设部技措》等;(2)疏散用楼梯或疏散走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0,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当此类楼梯作疏散楼梯时,楼梯的疏散宽度应为实际梯宽减去0.25m);,(3)表中为住宅无电梯时,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最大高度是《建设部技措》作的添加。

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其使用的频繁程度,无电梯的住宅建筑的共用楼梯宜与有电梯的住宅有不同的设计标准,故作此规定;(5)每一梯段的踏步高度应一致,当同一梯段首末两级踏步的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高低不等;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宽度宜一致(相差不宜大于3mm);(6)楼梯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防滑措施的构造应注意舒适与美观,构造高度可与踏步平齐、凹入或略高(不宜超过3mm);老年建筑的疏散楼梯踏步前缘宜设防滑条,并应具有警示标识(可采用和踏面不同颜色的防滑条,宽度不宜大于10mm)。

踏步的起、终端应设局部照明;16 / 254 楼梯栏杆的要求:本节的依据为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通则》、《建设部技措》、《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住宅规》、内蒙古等联合编制的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8 楼梯等;(1)楼梯至少于一侧设置扶手。

楼梯净宽度达3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4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2)多层公共建筑室内双跑疏散楼梯两梯段间(梯井)的水平净距(是指装修后完成面)(《建规》7.4.8规定为: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两梯段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0.15m。

住宅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的垂直杆件间的净空不应大于0.11m。

(3)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其扶手必须采取防止攀滑的措施和采用不易登踏的栏杆花饰;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托幼建筑的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还应另设幼儿扶手,幼儿扶手高度不宜大于0.6m。

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4)楼梯间的窗台高度,当低于0.8m(住宅低于0.9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7 / 25楼梯栏杆(板)扶手高度表4—4注:1 楼梯梯段栏杆(板)扶手高度系指自踏步面前缘线位置处垂直至扶手上皮的高度。

2 《通则》规定: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宜小于0.9m,水平扶手不应小于1.05m;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栏杆,临空高度小于24m时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24m 时不应低于1.10m。

栏杆距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

(5)楼梯栏杆(板)扶手顶部允许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栏杆(板)应用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

栏杆与踏步、平台的连接以及栏杆端部与墙体的连接必须牢固,并能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要求,楼梯栏杆(板)扶手顶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A类建筑楼梯栏杆(板)扶手顶部允许水平荷载标准值为0.5kN/m。

适用于:住宅、宿舍、办公楼、旅馆、医院、托儿所、幼儿园。

B类建筑楼梯栏杆(板)扶手顶部允许水平荷载标准值为1.0kN/m。

适用于学校、食堂、剧场、电影院、车站、礼堂、展览馆、体育场、商业营业厅(《建设部技措》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添加)。

18 / 25五建筑物内允许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当符合下面表5—1、5—2、5—3中条件之一时,允许设一座疏散楼梯(安全出口)。

多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表5—1注:(1)本表依据的规范为:《建规》、《住建规》等;(2)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19 / 25高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表5—2注:(1)本表依据的规范为:《高规》。

(2)《住建规》中规定: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20 / 25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表5—3注:本表依据的规范为:《建规》、《高规》。

21 / 25六楼梯出屋面的规定楼梯出屋面的相关设计规定表6—1通向屋顶平台的疏散楼梯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建设部技措》8.3.1—922 / 25七疑难问题咨询情况:表7—123 / 2524 / 25谢谢大家!25 / 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