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超高超重梁板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准备和总体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模板支架的设计和构造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模板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模板支架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400×1450梁模板支架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550×1200模板支架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300mm厚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250mm厚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模板验收及拆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成品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特殊季节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监测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模板倒塌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超高梁、板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搭设参数表附图1:地下室顶板高大模架支架立杆布置图附图2:地下室顶板高大模架支架剪刀撑布置图附图3:400×1450梁模板支架剖面图附图4:400×1200梁模板支架剖面图附图5:550×1200梁模板支架剖面图附图6:后浇带模板支架剖面图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温岭市大溪镇盘山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工程2.工程地址:温岭市大溪镇盘山村3.建设单位:温岭市大溪镇盘山村村民委员会4.监理单位:浙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5.设计单位: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6.勘察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7.施工单位:曙光建设有限公司8.质量监督机构:温岭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9.建筑概况: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4788㎡。
由1#楼地上11层,2#-5#楼地上18层住宅楼及地下1层组成。
总建筑面积㎡,其中1#楼㎡、2#楼㎡、3#楼、4#楼、5#楼各㎡,地下室㎡。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为一级。
室外地坪标高4.000m。
±相当于黄海标高5.20米。
10.结构概况: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等级为非抗震。
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最大单桩荷载约为5000KN。
=m2;地面粗糙度:B类。
基本风压:W第二章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4.《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1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16.《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17.《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9.品茗模板(浙江)软件;20.《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21.《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22.《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浙建建[2012]54号);23.《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台建规[2011]136号);24.《转发关于加强支模架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温建工[2011]120号);25.《关于加强支模架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温建工[2015]13号)。
第三章超高超重梁板概况根据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中7.1.5和7.5.3条的规定: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架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专家论证,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应参加验收。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面标高,板厚400mm;顶板面标高,板厚250mm和300mm;各单体一层面标高±,板厚180mm,内外存在1.2m的高差。
地下室顶板梁截面尺寸有400×1450、400×1200、550×1200、450×1200,周边板厚不一。
以上梁集中线荷载均超过了15KN/m,300mm厚的顶板施工总荷载超过了10KN/m2,模板支架搭设高度5.1m和3.9m,属于荷载超过限值的超重梁、板。
具体信息概述如下:本工程超重梁、板概况表本方案超重梁选取截面尺寸400×1450、550×1200两种类型、超重板选取板厚300mm进行计算,其余梁参照进行施工。
为方便计算,梁400×145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按5.1m考虑;梁550×120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按3.9m考虑。
而250mm 厚的顶板施工总荷载虽然未超过10KN/m2,但为了能使梁、板模板支架水平杆能互相拉通,也对其进行了计算。
以上梁、板模板支架的立杆均作用在400mm厚的底板上。
第四章施工准备和总体部署一、施工准备1.施工前,一切施工用的机具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维修人员随时检修。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施工用电、施工照明不中断。
2.木工放样人员应当根据图纸和方案中的具体节点,提前进行模板放样工作,找出模板工程中施工难点、重点等,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更改,以保证支设模板的质量。
3.提前做好材料的采购计划,模板工程施工前各种材料等应当提前进场并且通过检查验收,按照放样图提前进行现场配置模板的加工配制,为加快施工速度提供可靠保证。
二、劳动力组织1.施工员2人:主要负责模板及支模架搭设、拆除的技术指导。
2.安全员3人:主要负责模板及支模架的安全监督工作。
3.模板及支模架技术工35人:根据进度需要可再调整,主要负责支模架的搭设、拆除工作。
4.其他配合人员10人:主要负责模板、钢管、扣件等的运输工作。
三、混凝土来源本工程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进度,采用商品混凝土。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混凝土采用泵管输送。
四、模板现场布置和堆放本工程结构施工期间,现场场地狭窄,模板需求量较大,需要堆放场地较大。
现场模板除了在规划位置放置外,充分考虑流水施工,从而加快模板周转,减少模板闲置时间。
五、混凝土浇筑总体要求1.由于层高较高,所以本工程先浇筑框架柱混凝土,待梁、板钢筋绑扎完毕验收合格后浇筑梁板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时,确保模板支模架在施工过程中均衡受力,高度大于0.5m 的梁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3.梁和板应同时浇筑,对高度大于1m的梁,应在梁浇筑完毕后停歇1~,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捣板,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
4.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次混凝土时,应先按留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5.泵送混凝土的布料方法:(1)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并且不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2)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并由远而近浇筑。
(3)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一般为300~500mm。
当水平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可按1:6~1:10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前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以上。
(4)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和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5)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预先制订好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
(6)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
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6.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设计荷载的情况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7.混凝土泵送施工时,应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设备。
可采用对讲机等通信设备进行混凝土泵、搅拌运输车和搅拌站与浇筑地点之间的通讯联络。
六、材料选用1.钢管选用48×的焊接钢管(计算中按安全考虑,取48×),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