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应用与展望
金陵中学高二(2)班钱崧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发展
因特网(Internet)是信息时代的代表产物。

在短短的几年里,因特网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就像电灯、汽车等发明一样,因特网正在日益迅速的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可以毫不过分地讲,因特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丰碑。

既然因特网的作用如此重大,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它,特别是它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等问题,以便我们更好的利用因特网,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一.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
1.因特网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因特网是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当时的美国国防部及各处的军事基地已经配备了电脑和通讯设备,但是由于品牌的差异和软件系统的不统一,它们之间无法顺利地完成资料的传输。

于是在1969年,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为了能够实现国防部与各地的军事基地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讯,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网络之一:ARPANET。

由此可见,建立这个网络的最初目的,完全是军事需要。

它可以在发生意外事故时,有效地保证稳定通讯能力。

ARPANET就是因特网的前身。

它不仅可以互传电子邮件和文件,还可以通过它达到资源的共享。

于是,很多机构纷纷加入该网络。

十年中,网络上的节点从一开始的四部猛增到一百多部。

这时的ARPANET已经初具规模了。

为了使ARPANET有更强的兼容性,使它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研究人员开始研究一种新的通讯技术以利于不同品牌或者软件不同的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于是TCP/IP协议应运而生。

TCP/IP协议诞生后迅速得到美国许多大学和教育机构的认可,纷纷采用该协议连入ARPANET,并把TCP/IP运用于UNIX系统。

TCP/IP协议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因特网上主要的基础协议。

由于教育系统的介入,ARPANET的规模越来越ꗬÁ‹Љﻠ勸¿ﻠကЀ幢ﻠ
橢橢쿽쿽ﻠﻠﻠ
ﻶ�ꖟꖟⴑ
ﻠက
ܐ
ﻠﻠﻠﻠﻠﻠﻠﻠﻠﻠﻠﻠﻠﻠﻠlﻠﻠ



ﻠﻠ
ﻠ␢ﻠ␢8ﻠ⑚


ﻠⴑ
ܐ


ﻠﻠܐ
ܐ

ﻠⴑⴑﻠ
ﻠﻠ兇ﻠʪ♞(⚆ﻠ(⚮ﻠ
ﻠ⚮ﻠﻠ⚮ⴑ
ﻠ| ⓖżﻠ
ﻠ傀ﻠﻠ傀ﻠ傀$ﻠ叱ﻠﻠ⫁Zﻠ⬛ﻠ⬷ﻠ偾ﻢ傀ﻠ
ﻠ傀ﻠﻠ傀ﻠ
ﻠȠﻠ嘑ﻠŽﻠ傤
ﻠﻠ
ﻤﻠ

ﻠﻠ

ﻠﻠ傤

ⴑﻠ]ﻠﻠﻠﻠⴑ


ﻠﻠﻠ
ﻠﻠﻠ

网不再是科技人员和教育机构的专利,而逐步成为世界同步发展的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特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四台主机的军用网络发展到今天这个连接全世界的网络。

它由多个小型网络构成。

所以一些人把它叫做“网间网”或者“网中网”。

2.我国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从90年代初开始,因特网进入了全盛的发展时期,发展最快的是欧美地区,其次是亚太地区。

我国因特网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1994年)
这一阶段是电子邮件使用阶段。

我国通过拨号与国外连通电子邮件,实现了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E-mail通讯功能。

1990年我国开通CHINAPAC分组数据交换网。

但这种低速率的网络,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通讯及数据交换的需要。

故于1991年6月中科院高能所确定租用国际卫星信道建了与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的64Kbps专线。

经过十八个月的建设,于1993年3月2日正式开通了由北京高能所到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计算机通讯专线,并且运行DECnet协议与各地连通。

不久,高能所获得进口CISCO路由器权,转入运行TCP/IP协议联入因特网。

由此开始,我国因特网发展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94~1995年)
这一阶段是教育科研网发展阶段。

我国通过TCP/IP连接,实现了因特网的全部功能。

到1995年初,高能所将卫星专线改为海底电缆,通过日本进入因特网。

同时,由中科院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园网组成的NCFC网(The National Computingand NetworkingFacility o fChina)以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实现与主干网的连接。

于1994年4月正式开通了与国际因特网的64Kbps专线连接,并设立了中国最高域名(CN)服务器。

这时,我国才算真正加入了国际因特网的行列之中。

继此之后,我国又建成了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China EducationandResearch Network),通过128Kbps的专线实现了与美国相连。

北京化工大学也在前期开通了一条通过日本进入因特网的64Kbps专线。

百所联网和百校联网形成我国学术界联网的高潮。

到1995年5月,邮电部开通了中国公用因特网,即CHINANET,作为公共商用网向公众提供因特网服务。

至此,中国的因特网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商用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现在)
这一阶段是商业应用的阶段。

此时中国已经广泛地融入了因特网大家族。

自进入商业阶段以来,因特网这一新生事物以其强大的生命了和无可匹敌的优势如一股狂飙席卷中国大地。

CHINANET在北京、上海设立了两个枢纽节点与因特网相连,并在全国范围建造CHINANET骨干网。

目前,CHINAN ET已在大部分重要城市开通业务。

1996年9月,电子部的CHINAGBN (中国金桥网)开通。

各地的ISP(因特网接入商)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

据统计,到1996年年底,仅北京就有30多家ISP开始或准备营业,如国联、飞梭、世纪互联、讯业、东方网景等,它们的投资规模甚至超过了官方的相应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