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的地理名词 地形:地表形态。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共五种。
地形区=区域+地形。
如:江南丘陵;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如:西高东低;东、南、西三面高,中部和北部较低判断地势的常用方法:①等高线地形图。
②地形剖面图(最直观)。
③河流流向(水总是从高处流向地处) 节气:四节气,是指具体的某一天。
如(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
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为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大陆:面积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周围的岛屿。
大陆和大洲的面积大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能说大陆一定小于大洲,也不能说大陆一定大于大洲。
板块(六大板块)≠大洲≠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洋:四大洋。
海:洋的边缘部分(边缘海、内海)。
湖泊:陆地内的水域(内流湖、外流湖)。
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天、昼、夜、忽然……气候:多年平均大气状况。
年、季、月、常、终、全……季风:冬季风(陆→海)、夏季风(海→陆)。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区域。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的、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降水、冰雪融水、河湖水、浅层地下水)≠水能资源(落差大、水能多)光照≠热量光照: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强)热量(温度、气温):纬度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约0.6℃)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种族(人种):三大人种(白、黄、黑)。
根据外在体质特征划分。
民族:全世界有几千个民族。
根据文化特征(如宗教信仰、语言)划分。
农业(广义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8.1第四章第二节(注意审题,确定该地的温度带、地形、与城市(消费市场)的距离 平原:种植业;高原:畜牧业;山区:林业——陡坡:用材林、水土保持林;缓坡:经果林。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采矿业、冶炼业、机械制造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食品业、纺织业、医药业、出版业、家电制造业、家具制造业自然区域:如三角洲、地形区、流域、五带、温度带、干湿区、气候区经济区域:如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经济特区行政区域:如 ××省、××市、××县、××乡、××行政特区(特别行政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降水量最多)、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降水最少)、青藏地区(7月气温最低)北美:美国、加拿大。
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国家。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
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
欧洲西部=西欧+南欧+中欧+北欧。
阿拉伯国家=中东国家-伊朗(波斯民族)-以色列(犹太民族)-土耳其三教圣地:耶路撒冷;“三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国家 地区:格陵兰地区;百慕大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巴勒斯坦地区;西撒哈拉考前地理提纲地理要素:一要掌握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由气候、地形、河湖、植被、土壤的要素组成。
人文地理要素可分为经济要素(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社会要素(政策、文化、历史、国防安全等)、环境要素(是否会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
自然资源(矿产、能源、水、土地等)是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桥梁。
二要掌握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尤其在复习区域地理(七下;八年级)时更应该强化,如地形、气候、河湖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地理条件是要综合各要素全面分析,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进行分析。
如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考前必记的地理概念: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全球变暖、二氧化碳3、酸雨、二氧化硫4、臭氧层空洞、氟利昂(制冷设备)5、风与风向6、锋面雨与地形雨7、地形与地势,地形区8、天气与气候9、气候要素与气候影响因素10、大洲与大陆12、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13、水资源与水能14、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15、三类产业(农、工、商业和服务业)考前必记的地理特征: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2、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征3、主要外力作用的地貌(风力侵蚀——西北雅丹地貌;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峡谷、沟壑;流水沉积——三角洲、冲积平原)4、聚落(特别是城市)的区位特征5、城市与乡村聚落的特征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特征7、五种交通运输特征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9、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10、各种气候的特征考前必记的地理规律: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3、昼夜长短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5、全球气温分布规律6、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7、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8、我国降水(干湿区)分布规律9、我国气温(温度带)分布规律10、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2、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长的规律13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构成的规律考前必懂的地理成因:1、“高处不胜寒”的原因2、我国主要灾害(原因,分布,防治)3、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水土流失、荒漠化)4、河流流量变化的原因(外、内流河)5、长江洪灾严重的原因6、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原因、危害、防治7、凌汛的原因(以黄河为例)考前必纠的易混点:1、一幅地图只能有一种定向方法。
2.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
3.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画“十”字架时要注意。
4.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
5.山谷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6.地球是个椭球体,地球仪是球体。
7.地球仪上才有经纬网、国界等。
8.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9.旱灾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10.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三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1.我国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但原因不一样:外流河——夏季降水多;内流河——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12.不是所有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13.不是所有河流流域内人口都稠密。
如亚马孙河流域。
14.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15.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为负数。
16.目前我国每年增长的人口数量很多,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
1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却也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18.发展种植业一般需要降水较多。
但如果某地降水较少,却有比较丰富的地表水(如河水、冰雪融水),也是可以发展种植业的,如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19.大陆和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但并不能说明大洲的面积比大陆大或小。
21.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不是面积最大的亚洲,而是纬度最高的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而是纬度最高、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22.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划分标准不同23.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
恒河主要流经印度。
24.俄罗斯国土3/4位于亚洲,但传统上是欧洲国家。
俄罗斯综合国力较强,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25.美国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跨寒、温、热三带。
26.美国出口大量工农业产品,但仍需进口热带农产品和小汽车等工业产品。
27.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冬小麦播种时间是冬季,春小麦播种时间是下一年春季28.我国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9.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交会于株洲而不是省会长沙。
30.修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而不是发电。
31.三江源、三江并流、三江平原中“三江”的区别: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长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平原——松花江、嫩江、黑龙江32. 易错别字:株洲,广州、兰州,珠海;渤海33.沪宁杭工业基地,“宁”是指南京常见地理计算(估算)类:1.距离计算(估算)2.时间计算(估算)3.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估算)4.昼夜长短计算(估算)5.气温(温差),海拔(高差)计算(估算)6.人口密度计算(估算)7.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估算)8.人口数量计算(估算)常见地理定位方法和技巧:经纬网定位区域轮廓定位特殊地理事物定位,如城市、山峰、河流、物产……综合定位关键词及其联想:地区——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时间——季节——气候特点高科技——大学、科研机构迅速——空运;灵活——公路运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青藏高原——高寒——牦牛——光照强西北地区——干旱、灌溉农业长绒棉——新疆雨热不同期——地中海气候开普敦(好望角)——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中东——石油——阿拉伯——白种人具体做法:每日做题,一天不练手“生”一次成功,避免隐形失分讲究规范,答准、答全、答精回归基础,基础分,不丢分限时训练,考验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激活思维,只想思路,不必详解看错题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益考前10天:跳出“题海”去看书,看重点、找弱点。
复习每节都结合《指导丛书》和《全效学习》的错题复习。
考前5天:浏览知识、调整心态。
重点强化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再现和应用。
每天都要看地图,看热点地区,看图时要综合自然、人文特点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