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项目开发一般流程
⑥中试车间放大适应性研究
考察小试处方工艺是否能放大重现, 同时为工艺优化提供基本数据。
⑦中试车间工艺优化
优化确定工艺参数及参数范围。
8中试车间工艺确认;
9影响因素试验;
10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重现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
1影响因素试验方案;
2影响因素试验报告;
③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报告。
★注:中试车间确认工作完成后,用 确认批产品开展影响因素试验及微 生物方法学研究。
量对比
研究
★注:本项工作应该在GMP车间试生产工 艺未有超出参数范围的调整,处方未变更的 前提下开展研究。
08
稳定性
研究
1稳定性研究方案起草及审批;
2工艺验证三批成品外包完毕,应尽快入库 或寄库,全检完成后开始进行稳定性研 究。
★注:本项工作应该在GMP车间试生产后 工艺未有超出参数范围的调整,处方未变更 的前提下开展研究。
4基地连续中试三批结束后的总结 报告;
5最终确定的工艺规程。
07
质量 研究方 法验证 二及质
1采用06阶段中某一批样品进行质量研究
(二),具体研究内容见表2;
2与参比制剂的质量对比研究;
3起草申报资料的10、11号资料。
1质量研究(二)方案的起早和审批;
2质量研究的总结报ຫໍສະໝຸດ ;3确定申报质量标准草案;
?起早处方工乙研究总结报告。
①处方工艺研究总结报告。
1制剂半成品及成品分析方法研究及建立;
2中控质量标准(IPC)。
1成品及半成品质量标准草案及检
验SOP;
2中控质量标准(IPC)及检验SOP。
1中试车间清洁验证化学残留检测方法的 研究及确立;
2GMP车间清洁验证化学残留检测方法 的研究及确立。
★生产基地负责出具中试车间及GMP车间化学残留检测方法草案, 法规人员跟进。
确定明确的操作方案。
1工艺验证批方案;
2工艺验证批生产记录;
3工艺验证批IPC记录;
4工艺验证批包装记录;
5工艺验证批包装清洁记录。
1连续生产三批样品,批量为:/批;
2工艺验证;
3起草注册申报的8号资料。
1得到经过审批的批记录;成品及 半成品检验记录及COA;
2工艺验证数据汇总;
3工艺验证总结报告;
3了解原料药的理化性质。
参比制剂全面考察(外观,片重,溶出曲线, 包材等)及溶出度分析方法开发及确定。
★注:首选进口原创上市品。如无则购买国 内上市品,进行对比研究,选择质量较优的 上市品作为参比制剂。
1出具参比制剂筛选报告/参比制 剂考察报告(包括溶出曲线具体 测定方法);
2确定参比制剂厂家;
3初步确定制剂产品所用包材。
保证稳定性研究尽快开展,缩短申报 周期。
09
注册
申报
1按照注册管理办法,撰写要求的申报资 料,并提交受理;
2配合省局进行现场核查。
项目注册受理及通过省局现场核查。
原辅料重点项目检查(基地工厂提供的原辅 料只要索取检验报告单即可,外购的原辅料 需要进行检查)。
确认所用的原辅料符合制剂要求。
03
处方工 艺开发
1原辅料相容性试验;
2处方工艺设计;
3处方工艺优化;
4小试处方放大;
5小试样品稳定性考察。
确定处方工艺。
确定制剂所用包材。
★注:此部分工作在研究院开展。原 辅料相容性试验在处方确定后进行。
04
质量研 究方法 验证一
该项目方法学验证项目及内容见表1。
★注:该项工作是在处方确立后才能进行, 若辅料种类发生变更或辅料用量变化超出 指导原则规定的范围(详见《已上市化学药 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需要重 新验证。
① 质量研究(一)方案的起早和审 批。
★要求:在06项工作启动时必须完 成该部分工作。
05
GMP
车间适 应性研 究
按照中试处方工艺,在GMP车间放大生产。 ★注:批次>1批量视GMP车间生产能力 及与基地车间沟通结果而定。
1确定的处方工艺能够工业化生 产;
2生产出的样品能够符合规定。
06
三批中 试批工 艺验证
1工艺验证方案及工艺规程起草和审批;
2根据基地生产车间状况,起草批记录,根 据具体情况亦可套用车间的记录。
2原辅料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性文件
(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GMP证 书、注册批件或进口注册证、质量标 准、厂家COA、供货协议,发票) 要齐全;
3供货协议、发票复印件及上述其他 文件交与法规部。
02
处方前
研究
原料药质量对比分析,选择质量较优的原料 药厂家作为供应商。
1出具原料药供应商筛选报告;
2确定原料药供应商;
项目开发
序 号
阶段
工作内容
目标
01
研究前
准备
对照品,仪器,设备、试剂及耗材等确认/米购/准备;
全部到位/确认。
★注:对照品要有发票,发票复印件 及中检所出库单交与法规部。
1参比制剂采购:从调研确定的备选厂家/原创厂家购买;
2原料药的采购:从调研确定的备选厂家 购买;
3辅料采购。
全部到位。
★注:①参比制剂要有购买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