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
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

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
A.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D.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八王之乱B.祖狄北伐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曹操B.王导C.祖逖D.王敦
6.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
A.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劳动人民的勤劳 D.南方已有双季稻
7.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
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淮河中下游地区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11.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宋书》)。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12.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1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周朝
15.(题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佛教的传入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17.某中学历史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
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不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国家的统一 D.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1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D.南方统治着提倡
19.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
③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④江南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史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可能出现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汉朝时期 D.东署南朝时期
二、综合题
21.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1.B2.A3.D4.D5.C6.D7.C8.C9.A10.C11.C12.D13.B14.C15.C16.A17.C 18.C19.C20.D
21.(1)牛耕;百家争鸣;
(2)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3)人口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恰当的经济政策(治理);战乱;人口增长等(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