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物电梯安装维修工艺

杂物电梯安装维修工艺

杂物电梯安装维修工艺编制:审核:批准:2014年5月4日发布2014年5月19日实施陕西XXXX电梯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一般规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电梯安装...........................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安装后的调试........................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一章一般规定1.1本工艺适用于用驱绳轮曳引装置拖动的杂物电梯。

1.2本工艺中的安装方法是杂物电梯的通用安装方法,有关具体的安装要求均在本工艺中有较详尽的工艺。

当安装的井道机房土建布置情况与本公司电梯安装井道机房布置图不一致时,请及时与本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商量,采取特殊的安装方法。

1.3本工艺中的安装质量与技术要求,符合有关电梯的专业标准GB25194-2010的有关规定。

1.4本公司电梯安装后系统的调试工作必须由本公司指定人员进行,无关人员一律不得擅自进行调试。

第二章安装前的准备工作电梯安装工地负责人必须向参加安装人员介绍有关电梯井道、机房、仓库、电梯安装材料,堆货场地、施工现场、施工办公室、电话、厕所、电源、灭火器、火警、报警处、医疗站,附近医院等事项。

对安装技术资料应详细研究(如安装立体图、井道图、平面安装图等)一、用户应提供的条件:1、杂物电梯的安装与维护应满足TSGT7006-2012勺相关条款。

2、如果轿厢和对重之下确有人可以进入的空间存在,井道底部的底面载荷应大于5000n/川,将轿厢和对重缓冲器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的实心桩墩上。

3、足够大的杂物梯安装空间。

4、提供三相五线动力电及照明电源至电控箱。

5、井道地面承载不小于5000n/ m2o6、井道垂直误差不大于正负20毫米。

7、在井道的上方,对应于曳引机的位置,应设置检修口,检修口的大小应不小于800(宽)mmX 800(高)mm,以便维修保养时人员出入。

&电梯控制箱安放位置应便于维修和调试,建议安放在顶层层门右上方墙壁上或框架顶上。

二、施工现场的检查和劳动力的组织1、应检查施工现场和道路,是否确保安全、畅通?是否有障碍物及积水需要清除,是否需要设栏杆,覆盖孔洞等。

2、检查设备仓库、库内应干燥,可上锁,有照明灯。

3、检查井道和机房是否符合标准中的各项规定(无井道的应检查井道预留孔是否符合合同所定尺寸)发现有疑问应及时和用户洽商,提供解决意见,督促用户完善。

4、劳动力组织:除了参加安装工作的安全小组外,安装工地负责人应与使用单位商量提供一定的脚手架工、木工、沙石工等以便根据安装进度和需要进行配合。

三、井道测量:根据电梯井道布建图复核机房尺寸、井道内的净平面尺寸(宽和深)、垂直度、底坑深度、井道总高度、顶层高度、层站数、厅门尺寸(宽X高)、呼梯盒预留孔、厅门孔距地面高度及预埋件位置等。

如发现不符,立即通知用户及时予以修正。

四、开箱点件:安装前合同用户根据装箱单及有关技术资料清点箱数,并校对箱内所有零部件及安装材料,如发现漏发、错发和损坏的零件应及时由用户向有关单位联系解决。

五、主要机具:施工用的主要机具为电焊机、电气焊工具、电锤、切割机、绝缘电阻测量仪、声级计、万用表、钳型电流表、接地电阻测量仪、转速表、塞尺、湿温度计、激光放线仪、自制校道尺及精校尺、自制线坠、水平尺、磁力线坠、电工钳工工具等。

六、安装井道照明:电梯井道必须采用带有防护罩的,且电源电压低于36V的电灯进行照明。

第三章电梯安装一、井道的安装1.1框架结构式井道的安装:1.1.1井道架分为上底(井道架曳引机座)、下底(井道架底座)、横框、井道架角钢。

1.1.2首先,将下底及井道架角钢,横框放入井道,逐级往上安装横框,直到上底(曳引机座),在越过楼层时调整井道框架规方和地面垂直,调整井架和井道壁(楼板孔壁)间距(一般为50mn左右),在井道架角钢与楼层板之间用框架支撑角钢焊接,以固定井架。

井道架底座用M10膨胀螺栓与地面固定。

1.1.3每层三件横框(没有门口层及顶层均放二件横框),第一件横框距地面约450mm,第二件横框距地面约1800mm,该二件横框应处于层门框上下200mn左右,用于固定层门,其余一件横框均布于上下楼层间。

1.2 土建结构式井道的安装:按井道图及平面布置图在井道内用焊接方法或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撑架、曳引机承重梁。

二、曳引机和抗绳轮的安装2.1曳引机的安装2.1.1将承重梁安放在机房的预留孔处,三根承重梁要水平。

2.1.2将校正好的承重梁和预留孔处的预埋件焊接牢固(如无独立机房,应考虑曳引机吊装后焊接,以免造成吊装困难。

2.1.3将曳引机与曳引机底座连接紧固,将曳引机吊至承重梁上,曳引机顺着承重梁的方向放置。

2.1.4曳引机定位后将底座与承重梁焊接固定。

将电动机支撑螺栓与底座调整后,将底座与承重梁焊接牢固。

2.1.6制动器出厂前已调整,但由于运输等原因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现场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松闸后的间隙为0.5mm2.2抗绳轮的安装221抗绳轮的节圆垂线要与对重的中心重合,抗绳轮的轮槽中心线要与曳引轮的轮槽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

2.2.2将抗绳轮调整定位后紧固。

2.2.3将曳引机底座、抗绳轮固定板用电焊焊接牢固。

三、导轨支撑与轨道的安装3.1. 样板架设和放线根据平面安装图所示电梯井道、轿厢对重尺寸、用木方制成方框样板在对重位置也制成框架,然后在样板架上划上主轨与副轨的中心线和厅门口的校正线,将此样板架悬挂在机房楼板下面(如无独立机房即悬挂在井道顶部),根据井道净尺寸确定位置,用水平尺校对稳固,并将①0.5〜0.7毫米钢丝绳作为工作线一端固定在此样板上,加一端加10〜20公斤铅锤垂直悬坠底坑。

工作线位置:(1)(1)主轨中心线两端各吊一组工作线。

(2)(2)副轨中心线两端各吊一组工作线。

(3)(3)厅门位置吊二根工作线。

3.2. 导轨支架及导轨的安装导轨与支撑的安装是保证整台电梯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安装上的误差将造成轿厢运动中的摆动、噪音和冲击,从而影响电梯整机运行质量。

3.2.1支撑的安装将井道样板的对重及轿厢轨道工作线用10〜20公斤铅锤垂直悬坠底坑并固定。

把轨道支撑根据井道图和铅垂线先从井道底部(底坑)开始安(焊) 装固定,要求尺寸定位准确,焊接或预埋牢固,对重支撑的轨道安装孔要垂直对齐,安装孔距副轨中心线48mm(双安全钳为58mm,厅门上下坎支撑应用水平尺超平。

把轨道支撑梁根据铅垂线垂直调到两孔中心在主轨中心线上且支撑面与主轨背面重合,并用螺栓拧紧。

3.2.2导轨的安装检查导轨是否发生变形,祛除接口处的毛刺,并将其洗净擦干。

将导轨用压板压紧,保证已安装的导轨不能滑出。

(注意:导轨安装时下端与地面相接触,安装第一对导轨时,应考虑两侧连接导轨处错开,并保证顶部半根导轨的凸凹榫头正确连接)。

用专用效准仪按图纸和校正线校正导轨顶面距离和平行度,检查导轨压板与导轨接触面在整个宽度是否与导轨完全接触。

其它每节导轨的安装、校正都按上述方法依此类推。

323导轨的校正导轨安装完毕后,根据导轨校正工作线自下而上地校正导轨的平行度、垂直度和轨距,同时紧固所有螺栓。

校正合格后将轨道支撑与支撑梁焊牢。

324缓冲器的安装用膨胀螺栓将轿厢缓冲器固定与井道底部轿厢中心处。

将对重缓冲器固定与对重中心处。

四、轿厢、安全钳的安装4.1轿厢的安装见轿厢安装图和平面安装图。

4.1.1 一般情况下轿厢应在井道的最高层安装。

在厅门地坎和对面的预留孔处平行地用两根木方(不小于150m M 150mm做支承梁,并将其上平面找平,二方木调平行后加以固定,然后开始组装轿厢(轿厢的组装如有可能最好在井道外进行)。

4.1.2先组装底梁、侧梁、再将轿底与顶底,然后组装上轿梁。

4.1.3校正尺寸和对角线。

4.1.4组装隔磁板、轿厢永磁开关支架、极限磁铁、厅门锁碰铁,并校对尺寸。

4.1.5安装轿门支撑角钢(工作台式不含此件)。

4.1.6安装绳头组合。

4.2借助承重梁用手拉葫芦来悬吊轿厢。

将轿厢安放在导轨中间顶层平层位置,并用水平仪调至水平,然后安装轿门。

4.2.1将一侧轿门滑道安装与轿厢上,校正距离和垂直度,将另一侧面滑道上部与轿厢连接。

4.2.2安装轿门限位件。

423轿门钢丝绳带弯一端与下轿门连接紧固。

接着将上下轿门一同插入轿门滑道(注意:要先将轿门钢丝绳顺入上下轿门导靴),插入后即将滑道与轿厢固定。

调整轿门支撑角钢与限位卡件,下轿门的上平面与轿底平齐。

4.2.4拆下门轮、将轿门钢丝绳绕过后装好。

425将轿门钢丝绳与上轿门连接并调整开门距离,使两根钢丝绳松紧一致。

426安装轿门限位开关:将触头桥安装板、触头桥、开关、连接件安装调整后、提拉轿门感觉轻松自如,调整轿门与门滑道之间的间隙控制在1mm左右为宜。

触头与开关之间动作可靠,有可调余地即可。

427开门机的安装(见开门机安装说明书)。

428校正轿厢的垂直度。

4.3安装安全钳:4.3.1安装安全钳钳体调整与导轨间隙。

接着应将下面导靴安装妥善,导靴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应控制在0.5mm左右。

4.3.2安装并校正安全钳连锁触头,使安全钳拉杆在提升时开关就发生作用。

五、对重厢和钢丝绳的安装5.1对重的安装:5.1.1将对重框架放在至对重缓冲器上方〜200mn处,安装好副导靴后调整距导轨距离、间隙。

5.1.2安装绳头组合。

5.2悬挂钢丝绳:5.2.1将钢丝绳从曳引轮放下至轿厢(钢丝绳不允许打结),穿过绳头组合后,用钢丝绳锁扣固定钢丝绳绳头,锁扣间距离不小于40mm每根钢丝绳每端绳头锁扣不少于3件。

5.2.2将钢丝绳从曳引轮绕过抗绳轮放下至对重,钢丝绳从曳引轮和导向轮上绕过,两端用绳卡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厢。

在绳卡的上边用分绳器把钢丝绳理顺。

确定钢丝绳长度的方法:可用轿厢和对重厢分别位于最上层和最下层位置时合适的长度来确定。

同时多根钢丝绳的松紧程度可用对重厢上的调节螺丝调节。

应保证轿厢或对重压缩缓冲器时,相应的对重或轿厢不能冲顶。

钢丝强绳悬挂后安装对重铁。

523调整钢丝绳松紧,使几根钢丝绳松紧度一致。

524将安全钳拉杆按图安装并调整好。

5.2.5安全钳的功能检查:提起钳体操纵柄,两侧钳体制动轮同时紧贴导轨工作面。

在提起操纵柄时,制动轮不应有被卡住的现象(安全钳连锁触头应先起断电作用)。

将钳体操纵柄放到非操作位置。

526限速器的安装•将限速器安装在限速器安装梁上。

按安全钳操纵柄位置将限速器安装在机房地面或承重梁上,用铅垂线校正定位后,将其固定。

安装后,应检验其动作可靠性。

在限速器投入使用前,张紧装置必须能够自由运动,安全触点处于安全位置。

将张紧轮及重锤安装至井道底部,校正与限速器安全钳的相对位置。

相关主题